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医学信息学系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婷婷崔庆华邱承祥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化学学院化学系南昌大学化学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药理
  • 4篇药理学
  • 2篇药物
  • 2篇药物靶点
  • 2篇网络
  • 2篇网络药理学
  • 2篇相互作用
  • 2篇环境因子
  • 2篇基于网络
  • 2篇靶点
  • 2篇MIRNA
  • 1篇毒性预测
  • 1篇多靶点
  • 1篇新药
  • 1篇新药发现
  • 1篇修饰
  • 1篇药理学方法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荧光定量PC...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上海科学院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天...

作者

  • 1篇王明会
  • 1篇陈耕
  • 1篇宋江宁
  • 1篇李骜
  • 1篇邱建丁
  • 1篇崔庆华
  • 1篇蔡煜东
  • 1篇邱承祥
  • 1篇施绍萍
  • 1篇郭雪江
  • 1篇袁俐
  • 1篇任间
  • 1篇薛宇
  • 1篇刘微
  • 1篇崔庆华
  • 1篇谢鹭
  • 1篇张子丁
  • 1篇赵兴明
  • 1篇李婷婷

传媒

  • 2篇中国药理通讯
  • 2篇中国药理学会...
  • 1篇遗传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网络药理学与药物靶点研究
网络药理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改变了以往'单一基因,单一靶点,单一疾病'的新药发现模式。网络药理学的出现对于新药的发现和药物的多靶点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应用于新药的毒性预测以及药物的重新调整适用症两方面。...
Wang JLi ZQiu CWang DCui Q
lncRNA在结核病患者外周血的差异性表达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比较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潜伏感染者与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刺激前后lncRNA1和lncRNA2的差异性表达,探讨其作为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收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潜伏感染者和健康对照者全血,分别在特异性抗原刺激前后提取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lncRNA1和lncRNA2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ELISA检测血浆中IFN-γ和IL-2含量。结果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刺激前,结核病组、潜伏感染组全血lncRNA1相对表达量较健康对照组分别下降32%和64%;lncRNA2结核病组相对表达量是健康对照组的6.10倍;抗原刺激后,结核病组、潜伏感染组lncRNA1相对表达量较健康对照组分别下降33%和77%,lncRNA2潜伏感染组相对表达量较健康对照组下降84%。与刺激前相比,抗原刺激后健康对照组、结核病组lncRNA1相对表达量分别提高1.80倍和2.80倍,lncRNA2健康对照组、潜伏感染组分别提高3.50倍和1.86倍(P<0.05)。健康组与潜伏感染组、结核病组与潜伏感染组、健康组与结核病组lncRNA1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0、0.752和0.400,lncRNA2的AUC分别为0.702、0.465和0.762。在结核特异性蛋白刺激前,结核病组IFN-γ、IL-2含量均高于健康组(P<0.05),刺激后,结核病组及潜伏感染组与健康组相比较、潜伏感染组与结核病组相比较IFN-γ均增高(P<0.05)。与刺激前相比,刺激后3组IFN-γ、IL-2诱导表达量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活动性结核病、潜伏感染和健康对照者全血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前后lncRNA1和lncRNA2均出现差异性表达,结核病及潜伏感染者血浆IFN-γ含量增高。lncRNA1和lncRNA2可能是诊断肺结核感染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赵继利刘微曹帅丽屈艳琳崔庆华袁俐
关键词: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长链非编码RNA荧光定量PCR
中国在翻译后修饰的生物信息学研究领域的进展与前瞻被引量:5
2015年
翻译后修饰在调控蛋白质构象变化、活性以及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参与了几乎所有细胞通路和过程。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鉴定是阐明细胞内分子机理的基础。相对于劳动密集的、耗费时间的实验工作,利用各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开展翻译后修饰预测,能够提供准确、简便和快速的研究方案,并产生有价值的信息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文章主要综述了中国生物信息学者在翻译后修饰生物信息学领域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包括修饰底物与位点预测的计算方法学设计与完善、在线或本地化工具的设计与维护、修饰相关数据库及数据资源的构建及基于修饰蛋白质组学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比较国内外的同类研究,发现优势和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作出前瞻。
刘泽先蔡煜东郭雪江李骜李婷婷邱建丁任间施绍萍宋江宁王明会谢鹭薛宇张子丁赵兴明
关键词:翻译后修饰共价修饰磷酸化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miRNA和环境因子相互作用分析与建模
近年来,越多越多的研究表明,microRNA(miRNA)作为一类重要的小分子miRNA和包括药物在内的许多环境因子有功能相互作用。然而,这两者的相互作用目前仍缺乏系统的分析和建模,而相关研究对于理解miRNA和环境因子...
崔庆华邱承祥陈耕
网络药理学与药物靶点研究
2012年
网络药理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改变了以往“单一基因,单一靶点,单一疾病”的新药发现模式。网络药理学的出现对于新药的发现和药物的多靶点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应用于新药的毒性预测以及药物的重新调整适用症两方面。
Wang J Li Z Qiu C Wang D Cui Q
关键词:药物靶点药理学新药发现毒性预测多靶点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miRNA和环境因子相互作用分析与建模
2012年
近年来,越多越多的研究表明,microRNA(miRNA)作为一类重要的小分子miRNA和包括药物在内的许多环境因子有功能相互作用。然而,这两者的相互作用目前仍缺乏系统的分析和建模,而相关研究对于理解miRNA和环境因子相互关系,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潜在价值。在本文中,我们系统整理和注释了具有实验证据支持的miRNA一环紧因子相互作用数据,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对上述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建模。
崔庆华邱承祥陈耕
关键词:MIRNA药理学方法相互作用环境因子网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