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艾滋病诊疗中心
-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体成分及其他因素与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不全的相关性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分析不同体成分及其他因素与中国男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免疫重建不全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5年接受HAART1年以上并获得病毒抑制(HIV-1 RNA<400拷贝/ml)的男性HIV/AIDS患者资料,包括患者临床、免疫学及病毒学资料,其中包括HAART开始前1个月内测量的患者体质量、身高、全身体成分。经身高校正后得到体质量指数(BMI)、肌肉指数(LMI)、脂肪指数(FMI)、骨矿含量/身高。根据患者接受HAART 1年后是否出现免疫重建不全(CD4细胞计数<350细胞/μl),将患者分为免疫学未完全应答组(CD4细胞计数<350细胞/μl)、免疫学完全应答组(CD4细胞计数≥350细胞/μl)。应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接受HAART 1年后免疫重建不全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84例男性HIV/AIDS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Z=-2.479,P=0.013)、基线BMI(t=2.030,P=0.045)、LMI(t=2.200,P=0.029)、CD4细胞计数(Z=6.416,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基线病毒载量、FMI、骨矿含量/身高、HAART时间、HAART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OR=0.742,95%CI=0.554-0.993,P=0.044)、LMI(OR=0.459,95%CI=0.249-0.844,P=0.012)、HAART时间(OR=10.161,95%CI=1.110-93.052,P=0.040)、基线CD4细胞计数(OR=80.051,95%CI=8.396-762.563,P=0.000)与免疫重建不全具有相关性。年龄(OR=1.497,95%CI=0.213-10.505,P=0.685)、病毒载量(OR=0.333,95%CI=0.071-1.572,P=0.164)、FMI(OR=0.797,95%CI=0.546-1.164,P=0.240)、全身骨矿含量/身高(OR=1.145,95%CI=0.037-35.676,P=0.938)及HAART方案(OR=0.430,95%CI=0.159-1.159,P=0.095)与免疫重建不全无相关性。结论基线CD4细胞计数及治疗时间可影响免疫重建,基线BMI或基线LMI较高是免疫重建不全的保护因素,基线FMI和全身骨矿物质含量/身高与免疫重建不全无关。
- 孙朋涛余卫李太生林强郭伏平周晓红杜桂迎徐颖管文敏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体质量指数体成分脂肪量骨矿含量
- 中国成人HIV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55例研究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HIV/AIDS患者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HIV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HIV—LD)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3—5月期间在我院门诊随诊的成年HIV/AIDS患者55例,根据患者报告和医师评估结果,将上述患者分成HIV-LD组与非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HIV—NLD)组。对两组HIV/AIDS患者进行全身双能X射线扫描(DEXA),并比较两组间临床特点、治疗过程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分析发生HIV—LD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55例HIV/AIDS患者中,脂肪异常分布发生率为47.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AART暴露2年以上、司他夫定(d4T)暴露1年以上与HIV—LD的发生独立相关。DEXA结果显示,HIV/AIDS患者脂肪异常分布主要表现为外周脂肪萎缩。结论脂肪异常分布在接受HAART的AIDS患者中有较高发生率,表现为外周脂肪萎缩。HAART长期治疗及使用d4T方案,尤其后者,是HIV-LD的独立危险因素。
- 张璐黎明陶梅梅邱志峰谢静韩扬余卫李太生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司他夫定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脂肪营养不良
- 男性HIV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患者骨矿含量DXA测量结果浅析
- 2010年
- 目的分析HIV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患者的骨矿量(BMC)及骨密度(BMD)变化特点。方法 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并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DXA)检查的成年男性HIV/AIDS患者41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3±11)岁。根据患者主诉和医师评估结果,将上述患者分为脂肪营养不良(LD)组与非LD组,分析2组患者骨矿量及骨密度的差异。结果 41例HIV/AIDS患者中,经调整年龄、身高、体重,BMC与脂肪量(FM)间呈正向线性回归关系;LD组患者全身和局部骨BMC均低于非LD组患者,2组患者腰椎B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LD组患者腰椎和右髋部BMD均低于非LD组患者,2组患者腰椎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 DXA对评估HIV-LD患者的骨矿量变化有重要意义,可为骨质疏松的综合预防提供客观依据。
- 姚金朋余卫田均平李太生罗玲林强畅银娟
- 关键词:脂肪营养不良双能X线骨密度仪骨矿量骨密度
- 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患者体成分变化特点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分析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相关脂肪营养不良(LD)综合征患者体成分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成年女性HIV感染患者25例,根据临床是否出现脂肪营养障碍将患者分为LD组与非LD组。1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并分析LD组、非LD组及对照组体成分的变化。结果 25例HIV感染患者的全身脂肪量与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时间呈负相关(r=-0.431,P=0.029)。脂肪量与体重和肌量有线性回归关系,其中与肌量呈负相关(r=-0.973,P=0.000)。除上肢外,LD组全身和局部脂肪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上肢外,全身和局部骨矿量在LD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腰椎骨密度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LD组肌量较非LD组相对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LD患者周围性和中央性脂肪量及骨矿量均减少;与非HIV-LD患者相比,LD患者周围性和中央性肌量相对增多。
- 姚金朋余卫李太生罗玲林强田均平畅银娟
- 关键词:脂肪营养不良脂肪量骨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