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 作品数:12 被引量:62H指数:5
- 相关作者:马千里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6
- 2007年
-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突出社会发展的主体价值是它高于其他有关社会发展学说而赋予自身真理性的关键之所在。马克思的发展理论对解决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仍有实质性的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理论鲜明地贯穿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人与自然之间良性互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思想,在理念上是一脉相通的,后者是前者的一个首要的思想来源,前者是对后者的继承和重要发展。
- 葛恒云
- 关键词:以人为本
- 马克思“世界历史性的个人”思想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08年
- 考察从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即从康德的"世界公民"、黑格尔的"世界历史个人"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性的个人"思想的历史演变,指出只有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才使历史观真正奠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从而完成了近代哲学主题由认识论向历史观的转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必要重新认识和把握这场曾经深刻而巨大地影响了人类文明进程和我国当代哲学发展格局的哲学革命的实质与现实意义。
- 葛恒云
- 关键词:哲学变革世界公民
- 关注民生:走向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被引量:2
- 2009年
- 马克思文本中关注民生的思想是一个走向当代的热点话题。"民生"是一个中国特色的概念,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应有之义。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民生问题的态度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关注民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者以民为本的执政思想的高度体现。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实践中,切实解决目前突出的几大民生问题,有一些需要坚持的原则和应对策略。
- 马千里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民生民生观
- 关切民生:走向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传统被引量:15
- 2009年
- 马克思关切民生的思想既是一个当代性的话题,同时也是无产阶级执政党的一个永恒课题。马克思主义就是一个以广大劳动人民的民生为价值目的的思想体系。在当代中国,继承、弘扬和实践马克思关切民生的思想传统,在一定意义上,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和早日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党的十七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空前重要的战略地位。当前,解决民生问题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我们的民生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保障和增进人民民主政治权利。
- 葛恒云
- 关键词:民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小康社会
- 马克思的公平理论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 2008年
- 马克思在运用唯物史观深入剖析和批判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的公平观的过程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公平的理论,指出公平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阶级的范畴,马克思的公平理论,是人类历史上对于公平问题探讨的集大成者,是阶级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成为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有力武器.维护社会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社会公平,首先要大力发展经济;科学发展观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针和维护社会公平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我们必须建立健全保障社会公平的制度,制度能营造、保护和巩固社会公平的成果。
- 葛恒云
- 关键词:公平和谐社会
- 马克思自然观的深刻意蕴及其当代意义被引量:7
- 2007年
- 马克思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是马克思哲学视野中"自然"的社会-历史性质。马克思"实践的人化自然观"不仅强调人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的,而且提出了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途径,其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在今天仍然能够给我们以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启迪。
- 葛恒云
- 关键词:自然观生态
- 我国医改还面临着一系列重要的挑战被引量:9
- 2009年
-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医改,"以人为本"是终极目标,要坚持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解决六大问题。新医改面临着一系列重要的挑战:如何改革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支付方式;如何界定和规范基本药物的使用;如何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水平和信誉;如何有效发挥医疗机构的预防保健职能;如何保证公立医院落实其"公益性"。要重视并鼓励多元化、多样化试点工作的开展,从而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公平、高效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 葛恒云
- 关键词:医改
-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及其当代意义被引量:5
- 2008年
- 马克思的发展观,把发展提到了宇宙观这样最根本的理论高度,是"最完备最深刻最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新世纪的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需要在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中把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和深入地考察现实变化相结合,把基本理论的传承和具体实践的创新相结合,才能对发展的理解更具全面性,对发展的视野更有广阔性,对未来承担更大的责任。这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发展观的丰富和深化、创新和提高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理论支撑和理论基础。中国发展的新模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中国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战略,是在新世纪新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深入、政策规范和实践展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涵盖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同时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 葛恒云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与和谐社会的建构被引量:15
- 2006年
- 马克思和恩格斯毕生都在关注和思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对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认为,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与人类本身的和解”。这是独具慧眼的忠言,也是振聋发聩的警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为当今人类摆脱全球性危机,走出生存困境,进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线索,即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建立一个科学、民主、公正、和平且能永续的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也应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包括构建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即“四个文明”。
- 葛恒云
- 关键词:恩格斯生态观和谐社会四个文明
- 韩国的自主创新及其对我国未来科技发展战略选择的启示被引量:3
- 2007年
- 韩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显著成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视科学技术、强调自主创新。我国要提高国际竞争力,也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制度保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葛恒云
- 关键词:自主创新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