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创蓝科技有限公司
- 作品数:48 被引量:71H指数:5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南京浦蓝大气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环境监测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 一种气态污染物的定位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态污染物的定位方法,属于大气环境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为:获取遥感数据和气态污染物排放清单,根据遥感数据和气态污染物排放清单确定污染物浓度高值区域;再获取遥感影像,根据遥感影像确定污染源;然后根据污染源...
- 周德荣刘祎刘强蔡哲
- 文献传递
- G20峰会期间长三角区域臭氧变化及管控效果评估被引量:13
- 2020年
- 为了研究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G20峰会)期间长三角区域臭氧(O3)变化特征,评估管控措施对O3浓度的影响,利用2016年8月10日至9月20日杭州及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数据以及排放清单数据,分析了O3和NO2浓度及气象条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了不同管控区域不同保障时期O3浓度的时空变化和O3敏感控制区的改变。结果表明:峰会保障期间对于一次排放污染物和细颗粒物的管控措施效果明显,但核心区的O3质量浓度高于严控区和管控区,分别高出11. 2、9. 2μg/m^3。日间的NOx管控导致O3日变化幅度增高接近50μg/m^3。在峰会保障期间,卫星数据和站点观测结果显示核心区O3由VOCs控制区转为NOx-VOCs协同控制区,整个长三角区域的O3生成对于NOx排放量更为敏感。管控措施越强,核心区的O3生成对于NOx排放越敏感,且O3浓度与NOx浓度的相关性越强。对NOx和VOCs的协同控制降低排放,是关系O3浓度管控的一项重要工作。
- 周德荣田旭东田旭东王晓元王晓元刘祎江飞
- 关键词:G20峰会长三角区域臭氧氮氧化物
- 一种二氧化碳排放重点源自动化监测装置
- 本发明属于二氧化碳排放监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二氧化碳排放重点源自动化监测装置,包括箱体、设在箱体内部的检测通道、设在检测通道内用于检测尾气中二氧化碳的检测单元以及分别滑动设在检测通道的进口和出口处的封口门板,通过设...
- 汪伟峰许丹丹冀建树周军蔡哲宋静俏何佳宝贺亚南周德荣
- 一种基于AI的源数据动态修正预报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I的源数据动态修正预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源数据采集系统、大数据处理中心、云平台和动态修订系统;所述云平台用于源数据采集系统所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存储备份;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包括采集公共气象监测点和其他...
- 江飞周德荣刘强
- 一种基于拉格朗日输送模型的空气质量快速溯源预报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拉格朗日输送模型的空气质量快速溯源预报方法,首先利用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模拟所需模拟区域的气象场;再根据拉格朗日输送模型的气象场要求提取气象场模拟系统所输出的气象场的关键要素,并转换数据格式;然后设置拉...
- 丁爱军江飞仇欣刘强周德荣
- 文献传递
- 城市建筑布局要素对区域热环境影响的ENVI-met模拟与分析——以南京江北新区部分区域为例被引量:7
- 2022年
- 开展城市建筑物方位、高度等建筑布局要素对局地热环境时空变化的影响研究,对于合理的城市规划布局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参考价值。采用ENVI-met微气候模式,在南京江北新区顶山街道某区域微气候模拟的基础上,选择一个二类居住用地并设计不同的建筑布局要素作为规划场景,模拟分析了建筑物高度与建筑间距之比(H/W)、建筑布局变化对区域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ENVI-met能够以较高精度模拟2 m高度气温;H/W与建筑布局形式都会影响区域热环境,适当增加H/W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夏季气温,H/W为1.4时的热环境更为舒适,而不同建筑布局形式下的不同区域温度差异较大。
- 张桂欣刘祎祝善友
- 关键词:热环境
- 基于OCO-2卫星观测的浙江省典型城市CO_(2)柱浓度变化特征及碳排放重点源识别应用
- 2023年
- 为有效制定城市层面的低碳发展政策,实现碳达峰的发展目标,利用碳卫星2号(OCO-2)监测的高分辨率大气CO_(2)柱浓度数据(XCO_(2)),分析浙江省杭州、宁波和嘉兴3个典型城市的XCO_(2)变化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和XCO_(2)变化的关系;识别城市碳排放热点区域,评估碳排放热点源对XCO_(2)的影响,并利用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型(LPDM)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2016—2021年3个城市的XCO_(2)年增长量分别为3.1×10^(-6),2.3×10^(-6)和2.2×10^(-6),杭州的增长量最为明显;杭州和宁波在2019—2021年XCO_(2)增量明显,分别为8.0×10^(-6)和5.7×10^(-6)。杭州XCO_(2)的变化趋势与临安大气本底站CO_(2)观测数据的变化趋势一致。(2)与2017年相比,3个城市的建筑用地面积都略有增加,分别增加了0.9%,2.2%和4.8%;从人口和GDP数据来看,2016—2021年3个城市也均呈持续增加的变化趋势。表明CO_(2)浓度升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3)XCO_(2)正距平高值区域基本都对应了碳排放热点源(电力企业)的下风向地区,电力企业CO_(2)的排放会导致下风向地区的XCO_(2)出现局地性增长,增量为7×10^(-6)~9×10^(-6)。
- 楼振纲蔡哲夏峥唐志伟贺亚南江飞
- 南京温室气体监测点位规划方法研究
- 2023年
- 以南京市为温室气体监测区域,以2021年1月和7月作为冬、夏季的代表,利用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型(LPDM)和K均值(K-Means)聚类算法对南京市已有的高塔点位进行筛选,研究温室气体监测点位布设最优位置。通过计算不同点位的城市CO_(2)贡献度,最终确定了冬季和夏季各8个温室气体监测建议点位。结果表明,通过聚类算法筛选出的监测站点选址能对南京市大部分城区的温室气体排放具有相对最大的覆盖范围和较高的敏感性,能够有效反映出南京市CO_(2)排放量的梯度变化,对南京市不同时空尺度上的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相对最好的监测效果。
- 蔡哲钟声周德荣张伟王诗琦陈佳豪覃栎江飞
- 关键词:温室气体监测点位K均值聚类算法
- 新冠肺炎封城对南京污染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为了有效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全国主要城市都相继停工停产,人类活动和污染排放强度大幅降低.本文针对新冠肺炎爆发前后南京地区污染排放变化,利用南京及周边地区的逐时污染观测资料,基于在线区域化学传输模式WRF-Chem和集合平方根滤波同化系统,在同时同化污染物浓度初始场和污染源排放的框架下,在1 km的高分辨率条件下进行了逐时同化实验模拟.结果表明,由于疫情管控,2月南京市区的PM2.5气溶胶和NO源排放分别较1月减少4.4%和30%,减少的区域主要位于工业区和南京城区.该结果显示同化系统在反演高时空分辨率的污染源方面具有很好的潜力.
- 蔡菊珍彭珍孙鉴泞谢郁宁刘强
- 一种矫正空气质量预报系统的误差方法
- 本发明涉及空气质量预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矫正空气质量预报系统的误差方法,包括:S1:利用孤立森林算法对空气质量数据进行离群点检测,减少异常数据对预测结果影响;S2:选取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最优因素子集作为预测模型的输...
- 唐易天晴 周德荣 江飞 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