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浦蓝大气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作品数:51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南京创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苏州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专利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电气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大气环境
  • 12篇污染
  • 6篇污染物
  • 6篇环境监测
  • 5篇大气污染
  • 4篇单次
  • 4篇预报准确率
  • 4篇输气
  • 4篇气象
  • 4篇中心位
  • 4篇中心位置
  • 4篇立柱
  • 4篇空气净化
  • 4篇大气环境监测
  • 4篇大气颗粒
  • 3篇空气净化装置
  • 3篇报警
  • 3篇采气
  • 3篇齿环
  • 2篇等离子体

机构

  • 51篇南京浦蓝大气...
  • 12篇南京大学
  • 3篇南京创蓝科技...
  • 1篇南京工程学院
  • 1篇浙江省气候中...
  • 1篇江苏省苏州环...

作者

  • 3篇周德荣
  • 2篇周德荣
  • 1篇彭珍
  • 1篇孙鉴泞
  • 1篇黄昕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监测管理...
  • 1篇能源环境保护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5
  • 17篇2024
  • 8篇2023
  • 7篇2022
  • 10篇2021
  • 6篇2020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大气颗粒物浓度分段式取样检测结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气颗粒物浓度分段式取样检测结构,涉及大气颗粒物浓度检测领域,包括检测基体,所述检测基体的上端安装有第一检测取样段,且第一检测取样段与检测基体之间通过内置电动推杆形成可伸缩结构。该大气颗粒物浓度分段式取样...
周德荣杨珍郑龙飞
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热力约束外推客观订正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热力约束外推客观订正方法,属于雷达回波短临预报领域。针对雷达外推预报的回波强度无法预估的问题,本发明使用数值模式预报结果对雷达回波的短临外推结果进行热力约束,首先基于数值模式预报结果生成...
陈启智马星星万秉成周德荣
文献传递
一种等离子体消毒灭菌空气净化装置
本发明适用于空气净化领域,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消毒灭菌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净化箱,所述净化箱的端面开设有进风口,且净化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引风机,所述引风机与进风口连通,所述净化箱的内部设置有等离子体消毒灭菌模块。本发明中高压...
迟旭光朱才俊周德荣
一种自清洁型等离子体空气净化装置
本发明适用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清洁型等离子体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净化箱;所述净化箱的内部设有一级分解机构和二级分解机构,所述一级分解机构连接有吸附机构,所述吸附机构连接有固定机构;所述二级分解机构用于利用等离...
迟旭光朱才俊周德荣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室外大气检测的均匀采气设备
本发明涉及大气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室外大气检测的均匀采气设备,包括:无人机本体,其底部通过螺栓定位安装有底座,且底座的底部等角度分布有进气通道,并且进气通道和底座的底部固定有缓冲防护机构;还包括:进气导流构件...
郑龙飞孙季韵婷杨珍周德荣
一种大气中碳含量实时监测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气中碳含量实时监测装置,包括承载底座,以及固定安装于承载底座顶面中心位置处的承载立柱,且承载立柱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分析仪;还包括:所述承载立柱的内部中心位置处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升降螺纹杆;其中,驱动机构包...
周德荣邹钧杨珍郑龙飞
COVID-19疫情期间江苏三市大气中VOCs浓度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为研究我国新冠疫情(COVID-19)期间防控措施对江苏省不同城市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浓度和来源的影响,在2020年1月1日~2月29日在使用VOCs在线监测仪器对南京、南通以及徐州三市VOCs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疫情防控开始后,南京、南通以及徐州三市总挥发性有机物(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TVOCs)浓度分别下降35%、35%以及54%,南京市与南通市VOCs浓度受影响最为显著的物质均为芳香烃,徐州市烯烃降幅最大;三市TVOCs对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s,OFP)的贡献分别下降了44%、44%和54%,芳香烃降幅最大;正矩阵因数分解源解析结果显示,疫情管控对南京与南通的石油化工源、工业溶剂源影响最为显著,对徐州化工源、机机动车排放源、燃烧源的影响较大。为了有效降低VOCs浓度并限制O_(3)生成,建议对南京、南通市的石油化工及工业溶剂源的排放进行限制。对徐州市,针对其石油化工及机动车源排放的控制则更为有效。
周德荣蒋琳王伶瑞陈俊谢郁宁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源解析浓度变化特征
新冠肺炎封城对南京污染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为了有效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全国主要城市都相继停工停产,人类活动和污染排放强度大幅降低.本文针对新冠肺炎爆发前后南京地区污染排放变化,利用南京及周边地区的逐时污染观测资料,基于在线区域化学传输模式WRF-Chem和集合平方根滤波同化系统,在同时同化污染物浓度初始场和污染源排放的框架下,在1 km的高分辨率条件下进行了逐时同化实验模拟.结果表明,由于疫情管控,2月南京市区的PM2.5气溶胶和NO源排放分别较1月减少4.4%和30%,减少的区域主要位于工业区和南京城区.该结果显示同化系统在反演高时空分辨率的污染源方面具有很好的潜力.
蔡菊珍彭珍孙鉴泞谢郁宁刘强
一种大气环境监测应急预警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气环境监测应急预警装置,涉及大气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包括:顶侧安装板,所述顶侧安装板底端面通过矩形支撑框架固定安装有一块底侧安装板,所述底侧安装板底端面固定安装有监测预警壳体,所述监测预警壳体内部还设有定时...
周德荣郑龙飞杨珍陈启智
2021年南京市新冠疫情期间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及来源解析
2023年
为了解2021年南京市新冠疫情期间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和成因,利用南京大学SORPES站点2021年7月1日—2021年8月30日大气污染物在线监测数据,分析疫情前、中、后颗粒物及气态污染物的浓度变化,针对臭氧(O 3)的关键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采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模型(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拉格朗日粒子输送与扩散模型(Lagrangian Particle Distribution Model,LPDM)分析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疫情封闭期间,南京市PM 2.5质量浓度较疫情前降低了40%~50%,组分中硝酸盐、有机物质量浓度降幅最为显著,分别下降了34.0%和16.5%。臭氧体积浓度不降反升,城中区域增幅最显著站点可达50%左右。其气态前体物氮氧化物(NO x)及VOCs浓度变化呈相反态势,分别较疫情前降低28%、升高49.6%。模型及卫星遥感结果表明,疫情期间南京市臭氧属于协同偏VOCs控制区。气团溯源结果显示,南京市受本地及周边区域传输的共同影响,疫情封闭期间省外上海方向、省内苏州-无锡-镇江-南通方向的气团贡献增大。PMF解析了南京市本地VOCs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源、植物源、溶剂源、工业生产源以及油气挥发源,其中机动车源占比变幅最大,疫情封闭期间下降了15.1%,疫情后上升了4.3%。其次为油气挥发源、溶剂源,这两项污染源疫情封闭期间分别上升了11.2%、1.7%,疫情后则分别下降了4.8%、4.3%。
周德荣蒋琳孙季韵婷黄昕
关键词:臭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