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学系

作品数:1,637 被引量:13,899H指数:59
相关作者:蔡永恩王彦宾赵鸿儒张海明蒋尚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15篇期刊文章
  • 41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35篇天文地球
  • 55篇理学
  • 4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2篇农业科学
  • 17篇文化科学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5篇建筑科学
  • 12篇航空宇航科学...
  • 9篇电子电信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水利工程
  • 6篇医药卫生
  • 5篇电气工程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自然科学总论
  • 3篇机械工程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学

主题

  • 201篇地震
  • 106篇气候
  • 73篇电离层
  • 66篇值模拟
  • 65篇数值模拟
  • 56篇反演
  • 55篇降水
  • 52篇环流
  • 48篇震波
  • 45篇地震波
  • 42篇岩石
  • 35篇气候变化
  • 35篇俯冲
  • 35篇磁层
  • 32篇地磁
  • 32篇地壳
  • 30篇热带
  • 29篇太阳风
  • 29篇俯冲带
  • 27篇地电

机构

  • 1,634篇北京大学
  • 137篇中国科学院
  • 51篇中国地震局
  • 4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9篇中国科学院国...
  • 24篇中国气象科学...
  • 19篇北京师范大学
  • 17篇中国艺术研究...
  • 16篇中国地质科学...
  • 14篇国家地震局
  • 1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2篇明尼苏达大学
  • 1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0篇南京大学
  • 10篇中国气象局国...
  • 10篇中国石油天然...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北京气象学院

作者

  • 100篇臧绍先
  • 90篇王绍武
  • 76篇黄清华
  • 68篇刘式适
  • 62篇陈晓非
  • 56篇肖佐
  • 50篇濮祖荫
  • 50篇赵永红
  • 49篇王彦宾
  • 47篇黄嘉佑
  • 44篇宁杰远
  • 43篇张东和
  • 40篇蔡永恩
  • 36篇刘树华
  • 33篇桑建国
  • 33篇萧佐
  • 32篇沈长寿
  • 32篇龚道溢
  • 30篇刘式达
  • 24篇赵柏林

传媒

  • 169篇地球物理学报
  • 113篇北京大学学报...
  • 78篇气象学报
  • 69篇空间科学学报
  • 65篇大气科学
  • 59篇应用气象学报
  • 49篇气象
  • 41篇科学通报
  • 39篇地球物理学进...
  • 39篇天体物理学报
  • 27篇气象科技
  • 23篇热带气象学报
  • 18篇地球科学进展
  • 18篇中国科学(D...
  • 16篇中国科学(A...
  • 15篇高原气象
  • 14篇天文学报
  • 14篇天文学进展
  • 14篇中国地球物理...
  • 13篇岩石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10篇2020
  • 9篇2019
  • 16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11篇2015
  • 27篇2014
  • 9篇2013
  • 13篇2012
  • 24篇2011
  • 19篇2010
  • 23篇2009
  • 24篇2008
  • 24篇2007
  • 30篇2006
  • 64篇2005
  • 45篇2004
1,6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古雷-石城地区地壳与上地幔速度结构的初步研究
<正>本文是1986年古雷-石城剖面及嵩口-宜城剖面深地震测深资料的初步研究结果。对古雷-石城地区的纵剖面资料,分析了震相特征,共识别出五个波组:P9、P20、 P30、P40及Pn(Pn0).通过对波的走时反演、正演拟...
边银菊刘宝诚廖其林
文献传递
球状径向不均匀弹性地球模型的固体潮应力被引量:3
2001年
利用Alterman提出的方法 ,导出了计算该地球模型内部固体潮应力的方法 ,作为计算实例 。
吴庆鹏
关键词:应力分布
西北太平洋云辐射实验被引量:4
1989年
“西北太平洋云辐射实验”是对云与气候有关问题,如全球云的变化、云与辐射、云对气候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的计划。它包括野外观测实验和多种卫星资料的分析。该区域性实验在南日本海上进行。北京大学是参加单位之一。本文介绍了其研究计划和进行的第一次实验的情况(第一次实验于1989年2月至3月在日本潮岬进行)。此次实验中,北京大学研制的双通道(λ=8mm-1.35cm)微波辐射计用于野外观测,遥感大气水汽含量,云中液态水量,全天云中水量的分布及降雨过程,本文介绍其结果。
赵柏林
影响橄榄石集合体蠕变性质物化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5年
综述了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和矿物流变性的实验研究结果 ,总结了影响橄榄石集合体流变性能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 .岩石和矿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形的微观机制主要有 2种 :扩散蠕变和位错蠕变 .橄榄石集合体在扩散蠕变机制作用下 ,应变率 ε和差应力之间的关系为线性 ;在位错蠕变机制作用下 ,差应力指数n约等于 3.在相同差应力作用下 ,温度、熔融组分与橄榄石集合体的应变率是正相关的 .含水条件下 ,橄榄石集合体的强度显著降低 .颗粒度对差应力和应变率的影响比较复杂 ,低应变率和小颗粒度对应的差应力指数约等于 1 ;高应变率和粗糙颗粒度时 ,n为 3左右 .
王文博杨振涛赵永红
非单一水平均匀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的确定被引量:37
1997年
文章介绍了一种利用单一高度风速、温度湍流资料确定空气动力学参数的方法.该方法无须进行风速廓线的测量,可以应用于非单一水平均匀下垫面和非中性层结,避免了主观性.用该方法计算了北京城市北部边缘325m气象塔附近的零值位移d和地表粗糙度z0.结果表明:该处下垫面零值位移d和地表粗糙度z0与风向有很强的依赖关系,与气象塔周围的城市建设相对应.
张宏昇陈家宜
关键词:下垫面大气边界层
一个简化气候系统的非线性特征被引量:2
1997年
文中建立一个包含年平均云量、地表温度及边界层气温的零维能量平衡模式。研究表明:该模式在适当的参数值范围内,能模拟出接近实际的气候状态;根据与该模式相应的偏差方程,讨论了气候系统的非线性特征以及云对气候状态演化的作用。
郑祖光刘平刘利红刘式达
关键词:能量平衡气候系统气候变化
磁暴期内中低纬电离层扰动实例分析被引量:5
1998年
用四个经度链附近电离层垂测资料,分析1986年2月6-10日磁暴期间的电离层扰动现象。磁层-电离层间电动耦合的东向电场是造成多站f0F2同时突增的主要机制。扰动的赤道电集流使'喷泉效应'增强对赤道异常驼峰区f0F2增高也起重要作用。磁暴后期,电离层扰动发电机电流系在低纬区的西向电流、电场使F层电子密度下降,而赤道区'喷泉效应'减弱的结果则是驼峰区各站f0F2明显下降的原因。
沈长寿资民筠吴键索玉成高玉芬
关键词:电离层扰动
中国东部地区SO2,SO4=和HNO3(g)干沉降速度的季节变化被引量:8
1997年
使用中国东部及其邻近地区各主要台站1992年全年00点和12点(GMT)地面及探空资料,由中尺度气象预报模式MM4产生中国东部地区地面以上大约40m高度(最低模式层)处二维温度、湿度和风场,使用污染物干沉降模块及该地区下垫面类型资料,计算出了该地区SO2,SO=4和HNO3(g)全年干沉降速度的区域分布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由于受气象条件和下垫面类型的综合影响,3种污染物的干沉降速度有明显的变化。对SO2,全年区域平均极小值为0.088cm/s,极大值为1.275cm/s,平均值为0.430cm/s;对SO=4,分别为0.014cm/s,0.287cm/s和0.118cm/s;对HNO3(g),分别为0.060cm/s,5.250cm/s和1.123cm/s。SO2干沉降速度极大值分布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一带,对SO=4和HNO3(g),除在上述沙漠地带有一极大值区域外,在靠近四川的云贵高原尚有另一极大区。对1992年全年来说,SO2和HNO3(g)干沉降速度极大值均出现在七月份,分别为0.552cm/s和1.518cm/s;而对SO=4,干沉降速度极大值出现在九月份,其值为0.096cm/s。这些值?
毛节泰李建国
关键词:空气污染SO2沉降速率
GPS系统硬件延迟修正方法被引量:29
2000年
给出了GPS系统硬件延迟的估计模型及卫星和接收机相对硬件延迟的计算方法,给出了GPS系统硬件延迟、卫星和接收机相对硬件延迟和TEC的计算结果,并对GPS系统硬件延迟及卫星和接收机硬件延迟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两个半月的时间里,它们是非常稳定的.
常青张东和肖佐张其善
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硬件延迟稳定性GPS
1981-1982年冬半年大气行星波的传播特征被引量:1
1991年
利用ECMWF15天平均资料计算了定常波的EP通量以及波动动能和有效位能的三维分布。发现了大气中某些新的遥相关型,特别是从中纬度传播到热带地区的波列在那里发生路径转向和透射的现象。指出对流层低层向上传播的有效位能可能对维持高空定常波有一定作用。同时讨论了大气中的三维遥相关特征。
耿全震
关键词:行星波
共16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