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

作品数:82 被引量:629H指数:5
相关作者:杨国政秦海鹰田庆生董强刘珂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文学
  • 15篇语言文字
  • 10篇文化科学
  • 7篇艺术
  • 4篇经济管理
  • 3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文化
  • 8篇文学
  • 7篇语言
  • 6篇电影
  • 6篇小说
  • 5篇诗歌
  • 5篇戏剧
  • 5篇翻译
  • 4篇尤瑟纳尔
  • 3篇身份
  • 3篇自我
  • 3篇互文
  • 3篇教学
  • 3篇法语
  • 2篇代文
  • 2篇独白
  • 2篇断片
  • 2篇行者
  • 2篇言语
  • 2篇言语活动

机构

  • 81篇北京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日本关西学院...
  • 1篇人民网

作者

  • 7篇田庆生
  • 5篇秦海鹰
  • 4篇段映虹
  • 3篇董强
  • 3篇刘珂
  • 3篇陈燕萍
  • 2篇杨国政
  • 2篇朱晓洁
  • 2篇孙凯
  • 2篇张怡
  • 2篇朱珠
  • 2篇吴西京
  • 2篇吴磊
  • 1篇阎雪梅
  • 1篇刘自强
  • 1篇桂裕芳
  • 1篇钱翰
  • 1篇龚觅
  • 1篇刘绢绢
  • 1篇金武刚

传媒

  • 15篇法国研究
  • 11篇国外文学
  • 6篇外国文学
  • 4篇文化与诗学
  • 4篇法语国家与地...
  • 3篇当代电影
  • 3篇外国文学评论
  • 3篇语言学研究
  • 2篇当代世界
  • 2篇法语学习
  • 2篇语文建设
  • 2篇吉林艺术学院...
  • 1篇书摘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戏曲艺术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出版广角
  • 1篇广州文艺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陈季同与《中国人的戏剧》被引量:1
2010年
清末驻欧洲的外交官陈季同是第一个用西方文字把中国戏曲介绍给西方人的中国人。他用法文撰写的《中国人的戏剧》,全方位、多层次地阐释中国戏曲文化。涉及了中国传统古典戏曲的思想主流、剧目内容、演剧习俗、舞台观念、剧诗特色、戏剧结构、角色行当等。陈季同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展开中西戏剧文化的对话,是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先行者。陈季同用法文著书立说,目的是通过对中国文化的理论阐述,让欧洲人消除对中国的偏见,正确地认识中国人和中华文化。
周莽
关键词:陈季同中国戏曲
从新古典主义到“消防队员”画家——19世纪学院体制下的法国艺术被引量:1
2018年
法国19世纪的艺术十分多样,从19世纪下半叶起尤其流派纷呈。然而,有一股恒定的潮流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反而成为法国艺术的一大特征,那就是学院体制下的专业创作。从新古典主义到被称为"消防队员"绘画的潮流,法国始终遵循古典时期定下的学院在教学、深造、创作和收藏方面的原则,造就了一大批法国学院派艺术家,尤其在历史画、肖像画方面获得很高成就。雕塑领域以吕德和卡尔波为代表,同样成果斐然。本文通过对法国学院体制的纵向和横向的分析性介绍,从法兰西美术院、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罗马奖、罗马法国学院、沙龙展、画室、卢浮宫等机构性层面,探索这一学院派潮流得以历百年而不衰的原因,并分析学院派在20世纪下半叶的学术界、博物馆界能够得到重新认识和评价的原因。
董强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
言语活动中的形式与意义
2019年
受邀为本次大会作开幕报告,我深感荣幸。考虑到我对哲学一无所知,却在哲学家的大会上发言,对我而言,这种情感中不免也夹杂着许多忧虑。令我略感安慰的是,本次大会选定了这样一个议题:哲学家们认为有必要在他们之间讨论言语活动的问题。在接下来几天的交流和讨论中,哲学将再次回溯至它的一个最主要的、永恒的灵感源泉。它们也将向语言学家们,也就是通常说的专门研究言语活动的专家,展示某些很可能不同的思考言语活动的方式。一次宝贵的交流将就此开始,但应当说,它起步得太晚了。至于我自己,在相当鲁莽地接受了来此发言的邀请之后,我无以自辩,只能再犯另一个更鲁莽的错误,即选择了一个似乎更适合哲学家而非语言学家来讲的题目:言语活动中的形式与意义。
龚兆华(译)王东亮(审校)
关键词:符号学屈折变化动词形式卡尔纳普心理主义
在沉默中走向孤独被引量:1
2001年
卢梭写完《忏悔录》后 ,在朋友的小圈子里朗读了其中的第二部 ,希望朋友们就他的性格和内心展开讨论 ,纠正自己被歪曲的形象 ,但是他的朗读遭到的竟是一阵难堪的沉默。于是卢梭重新拿起笔 ,写下了另一部自辩性自传作品《对话录》。在《对话录》中 ,卢梭一反传统的自传叙事模式 ,采用对话刻画自己。沉默是贯穿作品始终的一个主题 ,迫害者们的沉默是强加给让_雅克的一种惩罚 ,让_雅克的沉默是被剥夺了说话权利的结果 ,是一种无奈。卢梭之所以采用对话形式 ,就是迫使对立的双方把话说出来。在作品内部 ,卢梭打破了沉默 ,但这种胜利只是纸上的胜利 ,卢梭渴望在现实中找到一位知心读者 ,于是他执着地踏上了寻找可靠的手稿寄托者之路 ,但每次均以沉默告终 。
杨国政
关键词:沉默黑暗孤独
“新知”与“旧友”——从法国对中国文化的接受看中国出版如何“走出去”
2008年
出版的本质,就是在这种意向性与未知性之间开拓出无限的空间。探讨我们的图书如何走出去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要在这种意向性与未知性之间,找到一个良好的"度"。
董强
关键词:中国文化出版意向性
教书育人四十载 译坛耕耘五十年——北京大学法语系桂裕芳教授访谈
2007年
自本期起,本刊与“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史”项目(北京大学“211”二期集体科研项目)合作,在2007年开设“学科史访谈录系列”的临时栏目(分四期刊出)。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接受访谈的前辈学者通常既是学科历史上某些重要发展阶段的见证人,也是在外国语言文学教学、研究和翻译领域颇有建树的国内知名学者。这些“口述历史”提供的生动信息使我们得以从不同侧面把握学科发展的脉络,而前辈学人在治学上的经验和体会也是留给后辈学人的一笔重要精神财富。
桂裕芳杨明丽(采访人)王东亮(采访人)刘娟娟(访谈整理)
关键词:教书育人语言文学教学语系外国语言口述历史知名学者
从人性论到民众剧——梅西耶戏剧思想探源
2021年
民众与戏剧的关联思考肇始于18世纪中后期,与启蒙时代社会政治思考息息相关。在早期法国民众戏剧理念的建构中,梅西耶的剧论扮演了重要角色。民众戏剧是"人民"问题的延伸,与政治美德、公民身份、自由平等、国家民族、理想政体等一系列问题密切相关。梅西耶憧憬共和理想,以戏剧为培养政治美德的教育手段,倡导与之呼应的戏剧美学革新,成为民众戏剧运动的重要先行者。
罗湉
关键词:卢梭民众戏剧启蒙
阿兰·雷乃的艺术生命力
2007年
本期《当代电影》选择阿兰·雷乃作为封面人物,一是为了纪念这位法国电影大师85周岁诞辰暨从影60周年,二是为了弥补2006法国纪录电影展留下的遗憾。由于这次影展选映了雷乃的多部纪录片,主办方中国电影资料馆、法国东西方文化促进协会、法国驻华大使馆曾经邀请大师前来北京参加开幕式。开幕式于6月2日在西单文化广场举行,这一天刚好是阿兰·雷乃84岁生日。后来,由于年迈的大师不便出远门,此事只好作罢。在长达60年的电影生涯中,雷乃曾经为观众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现在仍在坚持创作。雷乃的作品深受我国观众欢迎,相比之下我国理论界对这位大师的研究尚显不足。本栏目编辑的几篇文章重点介绍了雷乃的近况,以及法国研究雷乃的最新成果。选译的有法国苏珊·里昂德拉—吉格、让—路易·勒特拉的新书《阿兰·雷乃,隐秘的关系,不定的和谐》的序言《驶向不安》,该文从“不安”的角度诠释了雷乃的作品;还有弗朗索瓦·托马斯所作的《建构的游戏:阿兰·雷乃电影中的结构》;《恐怖/幸福:转变》评述导演1948—1958年拍摄的8部纪录片;《入行》是最新的采访记录,雷乃讲述了其成长过程中结识的一些影视圈人物,以及雷乃和他们的关系;《萨沙·维尔尼的优雅风格》属于雷乃所写的少有的文字,怀念了和他共事多年的摄影师;放在首篇的《阿兰·雷乃的艺术生命力》则属于对导演及其作品的回顾性描述。
朱晓洁
关键词:艺术生命力封面人物当代电影电影资料馆东西方文化驻华大使馆
不确定的国度——从魁北克文学看法裔加拿大人的身份认同演变
2021年
从新法兰西时期的法国人到大征服之后的加拿大人,从加拿大联邦下的法裔加拿大人到20世纪60年代平静革命后的魁北克人,生活在魁北克的法裔加拿大人民的身份几经转换。这些称谓变化的背后是魁北克社会身份认同的不确定性。由于独特的历史境遇和生存环境,身为法裔的魁北克人一方面传承了古老欧洲的传统,另一方面他们身处新大陆,深受北美价值观的影响,成了拥有"法国灵魂、美洲肉体"的混合体,不断在新旧大陆之间游移,在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决裂之间纠结徘徊,使得自身文化认同的确立变得微妙而复杂。这一特点充分反映在魁北克文学想象中。
陈燕萍
关键词:身份认同不确定性
建构的游戏:阿兰·雷乃电影中的结构被引量:2
2007年
1984年《至死不渝的爱情》在威尼斯电影节放映前,阿兰·雷乃告诉演员和团队成员们:“电影可能无法放映到底,可能中途就不得不重新打开放映厅的大灯。”因为电影中有一些令人困惑的插曲,并伴之以黑色背景上白色颗粒的涡流。雷乃喜欢对人讲起1939年公众对影片《游戏规则》(La R è gle dujeu)的反应,讲观众是如何愤怒地砸碎了座椅,并且明确表示遗憾,
弗朗索瓦·托马斯刘绢绢
关键词:电影节团队成员放映演员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