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学系

作品数:278 被引量:1,941H指数:21
相关作者:宋建全闫桂沈何崇军李风李泽林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西安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西安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5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4篇一般工业技术
  • 94篇金属学及工艺
  • 54篇化学工程
  • 38篇理学
  • 16篇自动化与计算...
  • 14篇航空宇航科学...
  • 13篇电子电信
  • 8篇机械工程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冶金工程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医药卫生
  • 2篇电气工程
  • 2篇兵器科学与技...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0篇复合材料
  • 50篇复合材
  • 29篇合金
  • 29篇
  • 22篇碳复合材料
  • 15篇树脂
  • 12篇陶瓷
  • 12篇C/C
  • 11篇塑性
  • 11篇气相沉积
  • 11篇化学气相
  • 11篇贝氏体
  • 10篇丙烯酸
  • 9篇乙烯
  • 9篇有限元
  • 9篇纳米
  • 9篇力学性
  • 8篇力学性能
  • 7篇数值模拟
  • 7篇水性

机构

  • 276篇西北工业大学
  • 32篇广东工业大学
  • 16篇西安交通大学
  • 8篇西安理工大学
  • 8篇西北大学
  • 7篇西安工业学院
  • 6篇北京航空航天...
  • 5篇西北有色金属...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仲恺农业技术...
  • 4篇南京大学
  • 4篇西安公路交通...
  • 4篇中国航天科技...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中航工业北京...
  • 2篇深圳大学
  • 2篇中国兵器科学...
  • 1篇宝山钢铁股份...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41篇康沫狂
  • 36篇郑修麟
  • 34篇李贺军
  • 27篇崔英德
  • 19篇杨峥
  • 18篇杨延清
  • 16篇李铁虎
  • 14篇刘正堂
  • 13篇罗瑞盈
  • 12篇张贵锋
  • 11篇蔡立彬
  • 10篇曾燮榕
  • 8篇黎新明
  • 8篇李大光
  • 8篇杜随更
  • 8篇石荣
  • 8篇李克智
  • 7篇陈彦
  • 7篇程巨强
  • 7篇杨合

传媒

  • 25篇西北工业大学...
  • 10篇材料导报
  • 10篇复合材料学报
  • 9篇航空学报
  • 8篇无机材料学报
  • 8篇高技术通讯
  • 7篇热加工工艺
  • 6篇金属热处理
  • 6篇光子学报
  • 6篇材料工程
  • 6篇广州化工
  • 5篇新型炭材料
  • 5篇中国机械工程
  • 5篇中国稀土学报
  • 5篇机械科学与技...
  • 5篇微细加工技术
  • 4篇硅酸盐学报
  • 4篇机械工程材料
  • 4篇高分子材料科...
  • 4篇功能材料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7篇2005
  • 11篇2004
  • 42篇2003
  • 33篇2002
  • 16篇2001
  • 23篇2000
  • 12篇1999
  • 22篇1998
  • 14篇1997
  • 19篇1996
  • 15篇1995
  • 12篇1994
  • 10篇1993
2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波固相合成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及表征被引量:1
2004年
采用室温微波固相合成法制备了纳米级铜锰复合氧化物,微波加热大大缩短了传统低温固相热分解的时间;用XRD谱、TEM和IR等测试手段对前驱物和产物的物相及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找出了影响微波固相合成铜锰复合氧化物的主要因素。在微波辐射功率为540W、微波辐射时间为10min、热分解温度为350℃、分解时间为2h的条件下制备铜锰复合纳米氧化物,测试结果表明,其产物属立方晶型,粒径主要在20~50nm范围。
李海霞李大光李铁虎谭长水
关键词:纳米粉体前驱物
铸铁水平连铸中圆坯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0
2001年
将铸铁水平连铸中圆坯凝固过程的整个传热系统作为模拟对象,采用自由热收缩模型计算铸坯与结晶器的界面传热系数,从非稳态传热的角度并按照柱坐标系中二维传热的方式进行铸坯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在数值计算中,采用静、动坐标系相结合的方法,使铸坯传热的控制方程得以简化且便于耦合处理结晶器与铸坯的温度场计算.由此确立的模拟方法可用于模拟不同尺寸的圆坯在各种工艺条件下的凝固过程.
张云鹏苏俊义陈铮林广伟
关键词:水平连铸圆坯凝固过程数值模拟铸铁
高温处理对碳/碳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影响被引量:24
1996年
研究了高温处理对化学气相沉积碳/碳(简称C/C)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经过不同温度处理的试样的刹车力矩-刹车时间曲线。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C/C复合材料的干态平均动摩擦系数由大变小,湿态平均动摩擦系数及干态平均静摩擦系数由小变大。经过2500℃处理的C/C材料,不仅刹车过程平稳,湿态平均动摩擦系数衰减少,而且磨损率小。当刹车比压和能载增加时,经过不同温度处理的四种试样干态及湿态平均动摩擦系数均相应下降。
罗瑞盈杨峥李贺军康沫狂金志浩
关键词:磨损复合材料
火焰法合成大面积金刚石薄膜的初步研究
1994年
本文给出单喷嘴移动火焰在大气条件下合成大面积金刚石薄膜的初步试验结果。用喇曼光谱、扫描电镜分析了膜的结构和形貌。试验表明,移动火焰法能合成大面积高质量的金刚石薄膜,薄膜的质量、均匀性强烈取决于沉积温度。
张贵锋郑修麟
关键词:金刚石薄膜火焰法
自组装胶体晶体在微纳光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9年
胶体晶体是指由分散的微米级或亚微米级的胶体颗粒形成的具有有序结构的一类物质。自组装技术是胶体晶体制备工艺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概述了胶体晶体的基本概念及自组装的相关工艺,针对其在微纳光学领域的应用展开了详细的分析,介绍了不同的研究团队如何将自组装胶体晶体用于彩色打印、全息图、抗反射涂层、光学器件制造中,并对胶体晶体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归纳总结。胶体晶体独特的周期性结构赋予了它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不同的自组装技术提升胶体晶体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谢洪洋余晓畅高麒淦苏扬孙梓翔虞益挺
关键词:胶体晶体光子带隙
准贝氏体耐磨钢板埋弧焊焊接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2003年
研究了新型高强度准贝氏体耐磨钢板埋弧焊焊接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埋弧焊焊缝部分组织为针状铁素体,熔合线结合良好,组织分布均匀,晶粒细小,热影响区组织为准贝氏体,焊接接头具有良好的强韧性。
程巨强肖盼徐振华康沫狂
关键词:埋弧焊
聚丙烯酸钠/蒙脱石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被引量:35
2005年
以丙烯酸和蒙脱石为原料,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钠/蒙脱石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复合树脂合成中反应温度、中和度、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蒙脱石添加量等影响树脂吸水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产品后处理容易,吸水率达到783g/g,吸盐水率达到86g/g,与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相比,吸水速度提高约25%,保水率提高20%。TEM显示蒙脱石的加入对树脂颗粒大小和形状有较大的影响,IR初步表明聚丙烯酸与蒙脱石产生了交联。
张小红崔英德张维刚蔡立彬
关键词:高吸水性树脂丙烯酸蒙脱石复合材料
含随机空穴材料的屈服行为被引量:4
1991年
由Gurson所建立的体胞模型只能描述几种具有典型结构的空穴材料的屈服行为,因而不具有广泛性。在Oyane,Lee等所构造的空穴材料的屈服准则中,含有物理意义不清楚的人为参数,因而其实际应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郑茂盛罗子健郑修麟
关键词:屈服准则
复合材料半固态成型多路实时数据采集系统被引量:5
2003年
利用C语言和数据库技术开发了复合材料半固态成型数据采集系统,通过人机对话设定初始参数,进行多路数据采集和处理,存储量大。可以实时采集压力、温度、位移、速度等动态信号,并能实时跟踪观察整个成型过程。采用该系统进行复合材料半固态成型试验,表明系统性能可靠,操作方便,为合理拟定工艺参数、指导生产实践和过程控制奠定了基础。
齐乐华余泽茂史忠科李贺军
关键词:数据采集复合材料半固态
加强基础研究 促进学科发展
2001年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自1985年首次获准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资助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已逾100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项,获资助经费1 082.4万元,受资助教师50人.历年获项目资助数如图1所示.这些项目的资助为我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条件保证.
李淼泉介万奇翟佑军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