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汕头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

作品数:483 被引量:3,438H指数:27
相关作者:喻莹纪梓斌李毅强姜浩许镇鸿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63篇期刊文章
  • 11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9篇建筑科学
  • 27篇理学
  • 2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9篇天文地球
  • 14篇文化科学
  • 1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一般工业技术
  • 8篇经济管理
  • 8篇化学工程
  • 5篇电子电信
  • 4篇水利工程
  • 2篇生物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14篇混凝土
  • 65篇风洞
  • 61篇风洞试验
  • 60篇建筑
  • 59篇荷载
  • 45篇风荷载
  • 45篇复合材料
  • 45篇复合材
  • 41篇高层建筑
  • 39篇水泥
  • 33篇纤维复合材料
  • 31篇粘结
  • 28篇加固混凝土
  • 26篇屋盖
  • 25篇应力
  • 23篇混杂纤维
  • 22篇纤维复合
  • 22篇风致
  • 20篇砂浆
  • 20篇风压

机构

  • 479篇汕头大学
  • 39篇华南理工大学
  • 32篇同济大学
  • 15篇哈尔滨工业大...
  • 12篇浙江大学
  • 8篇黑龙江大学
  • 5篇武夷学院
  • 4篇湖南大学
  • 4篇暨南大学
  • 3篇九江学院
  • 3篇南洋理工大学
  • 3篇深圳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香港城市大学
  • 3篇中国建筑科学...
  • 3篇中交第一公路...
  • 3篇学研究院
  • 2篇长沙理工大学
  • 2篇广州大学
  • 2篇福州大学

作者

  • 126篇熊光晶
  • 81篇谢壮宁
  • 65篇倪振华
  • 60篇谢慧才
  • 46篇刘金伟
  • 39篇李庚英
  • 34篇赵晓华
  • 32篇石碧青
  • 31篇王湛
  • 25篇吴鸣
  • 23篇陈志远
  • 20篇顾明
  • 19篇黄冀卓
  • 16篇林鹏
  • 15篇刘纪陆
  • 14篇喻莹
  • 12篇李方慧
  • 12篇杨建中
  • 12篇纪梓斌
  • 11篇解新路

传媒

  • 33篇汕头大学学报...
  • 30篇四川建筑科学...
  • 23篇建筑结构学报
  • 22篇建筑技术开发
  • 20篇工业建筑
  • 19篇工程力学
  • 8篇振动工程学报
  • 8篇混凝土与水泥...
  • 8篇建筑结构
  • 8篇混凝土
  • 7篇建筑材料学报
  • 7篇山西建筑
  • 6篇振动与冲击
  • 6篇第六届ARC...
  • 5篇硅酸盐通报
  • 5篇新型建筑材料
  • 5篇力学季刊
  • 5篇计算机工程与...
  • 5篇建筑科学与工...
  • 5篇第五届全国建...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8
  • 8篇2017
  • 8篇2016
  • 12篇2015
  • 15篇2014
  • 14篇2013
  • 23篇2012
  • 21篇2011
  • 18篇2010
  • 27篇2009
  • 39篇2008
  • 48篇2007
  • 28篇2006
  • 30篇2005
  • 44篇2004
  • 40篇2003
  • 35篇2002
  • 22篇2001
4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峡谷底斜拉桥抗风性能改善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的方法对某峡谷底斜拉桥——西藏迫龙沟斜拉桥的抗风性能进行了改善研究。首先,借助于地形风洞试验结果获得了桥位处风攻角和风偏角大小,并确定了大桥颤振检验风速和颤振试验的风攻角范围;然后,考察了大桥原方案的颤振稳定性并通过气动措施改善了原方案的颤振性能;最后检验了施加气动措施前后大桥涡激共振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峡谷底大跨度桥梁的设计基准高度可参照桥面高度确定,但有必要进行地形试验确定桥位处风攻角和风偏角的实际情况;迫龙沟大桥颤振稳定性出现了±3°和0°风攻角下满足要求而5°风攻角下不满足要求的现象,因此峡谷底大跨度桥梁颤振稳定性检验只进行《规范》建议的风攻角试验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颤振性能改善措施选取时,应考虑斜风的不利影响,确保大桥有足够的颤振稳定性安全储备。
周奇洪英维任鹏杰
关键词:抗风性能风洞试验颤振涡激共振气动措施
深圳京基金融中心气动抗风措施试验研究被引量:18
2010年
深圳京基金融中心高439m,风荷载是该超高层建筑的控制荷载。采用高频底座力天平方法对该建筑模型进行了风洞试验,考察了利用其顶部设备和避难层进行开敞形成不同的风走廊(气动措施)对结构风荷载和风致响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重现期100a敏感风向作用下结构漩涡脱落频率明显低于结构基阶固有频率;气动措施可显著抑制和削弱脱落漩涡的强度,当没有受到明显干扰影响时,气动措施显示出良好的抗风效果。不同气动措施可使重现期100a结构基底弯矩减少8.2%~21.2%,使重现期10a峰值加速度减少5.3%~16.0%;受到来自于地王大厦的干扰效应的影响,在所关注重现期风速范围内的结构风振响应为上游地王大厦的尾流所控制,影响了气动措施的控制效果,但在发生涡激共振的临界风速时气动控制措施效果显著。
谢壮宁石碧青倪振华杜平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风荷载风致振动风洞试验
工业级碳纳米管增强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通过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超声作用,将工业级碳纳米管分散在水溶液中,制备了碳纳米管水泥净浆和碳纳米管水泥砂浆,标准养护28 d后测试其力学性能。试验结果显示,工业级碳纳米管在掺量为水泥质量分数的0.05%、0.1%、0.5%时,水泥净浆抗折强度分别提高:2.503%、-21.808%、-12.302%;抗压强度分别提高:11.966%、13.039%、10.866%。同样掺量的碳纳米管,水泥砂浆的抗折强度提高幅值分别为:17.16%、7.07%、3.72%;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提高幅值为:8.07%、2.61%、-5.24%。SEM结果表明,适量分散良好的工业级碳纳米管在水泥基体内呈桥接状分布,随着掺量的增加,团聚作用明显,碳纳米管呈现出簇拥现象。压汞试验结果显示,在水泥基材料内适量添加工业级碳纳米管,水泥基材料的孔隙率降低,有害孔的数量减小,水泥基材料内部孔隙结构得到改善。
欧阳辉玄王燕锋赵晓华
关键词:碳纳米管水泥基材料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孔隙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公路建设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分析了生态公路产生的背景,进而深入剖析了生态公路的内涵,最后对我国生态公路建设实践进行了探讨。
冯志高吴鸣
关键词:生态公路可持续发展
遗传算法在钢结构截面优化设计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5年
将遗传算法应用于钢结构截面优化设计问题的求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钢结构截面优化数学模型库,通过调用不同的钢结构截面数学模型,可方便地对各种钢结构截面进行优化设计。算例结果表明,该优化算法用于钢结构截面优化设计是有效可行的。
黄冀卓王湛龚明袖
关键词:优化设计遗传算法截面优化设计问题优化算法模型库
混凝土构件粘钢补强质量的红外热像检测方法被引量:12
2004年
文中首次提出采用红外热像技术检测粘钢加强层与混凝土界面之间缺陷的方法,对钢板脱粘情况进行了红外检测。准确测定了缺陷的位置、形状和大小。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且测试方法快速简便。此外本文还讨论了检测条件和测试机理。
黄沛谢慧才袁昕
关键词:粘钢混凝土构件混凝土界面补强脱粘
柱壳屋盖的等效静风荷载被引量:4
2006年
根据弹性恢复力的模态展开式和计算响应的拟静力公式导出产生屋盖结构最大峰值响应的等效静风荷载。给出两种计算等效静风荷载的途径,一种表示为模态等效静风荷载的加权组合,另一种表示为背景分量与共振分量的加权组合。利用同步多点压力扫描技术对一个柱壳屋盖结构进行了风洞试验。采用完全二次型组合法(CQC法)和平方总和开方法(SRSS法)计算了不同风向角下竖向位移的峰值响应,说明了模态耦合的影响。将两种途径计算的柱壳屋盖等效静风荷载分布与平均风荷载分布作了比较,分析了相应的峰值响应与平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许多结点的等效静风荷载远大于平均风荷载,而且脉动风效应和共振效应也应引起重视。
倪振华段旻谢壮宁
关键词:等效静风荷载
钢屋盖结构全自动优化设计系统被引量:1
2002年
介绍了基于钢屋架设计标准图而开发的一套钢屋盖结构全自动优化设计系统 .该系统不但对截面进行了优化设计 ,而且还借助于节点模的思想实现了施工图的输出功能 .由于该系统是对标准图的进一步拓展 ,所以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
黄冀卓王湛龚明袖
关键词:钢屋盖结构优化设计施工图
大跨屋盖的包络等效静风荷载分布
根据大跨屋盖不同等效目标的静风荷载分析,提出包络等效静风荷载的概念和估算方法.比较了不同等效目标的等效静风荷载产生的屋盖节点竖向位移峰值响应以及杆件内力峰值响应,说明包络等效静风荷载产生的各种响应与实际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情...
倪振华段旻谢壮宁
关键词:等效静风荷载大跨屋盖
用简化的瞬态测压方法研究高层建筑风振响应
2002年
采用瞬态脉动测压方法和改进型竖向相干函数 ,提出了计算高层建筑风振响应的简化方法 ,该方法在较低设备性能要求的条件下 ,进行较少工作量的风洞实验 ,并结合随机振动理论能较好地分析超高层建筑的风振响应 .将基础倾覆弯矩功率谱密度及均方根响应、顶部峰值动态位移和加速度等主要参数的计算结果和有关文献结果相比较 ,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
徐安傅继阳谢壮宁
关键词:高层建筑风洞试验
共4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