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研究所

作品数:2,086 被引量:7,792H指数:34
相关作者:朱尚权吉鑫松方向东戈凯张新堂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79篇期刊文章
  • 149篇专利
  • 125篇会议论文
  • 84篇科技成果
  • 9篇学位论文
  • 2篇标准

领域

  • 781篇生物学
  • 651篇医药卫生
  • 159篇农业科学
  • 53篇化学工程
  • 26篇理学
  • 18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文化科学
  • 5篇机械工程
  • 4篇天文地球
  • 4篇自然科学总论
  • 3篇语言文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历史地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53篇基因
  • 284篇蛋白
  • 257篇细胞
  • 161篇病毒
  • 93篇肿瘤
  • 90篇分子
  • 81篇克隆
  • 76篇核苷酸
  • 73篇基因表达
  • 71篇免疫
  • 69篇蛋白质
  • 69篇白质
  • 67篇肝炎
  • 63篇核糖
  • 62篇活性
  • 60篇抗原
  • 57篇家蚕
  • 55篇胰岛
  • 54篇胰岛素
  • 51篇乙型

机构

  • 1,748篇中国科学院上...
  • 78篇中国科学院
  • 61篇第二军医大学
  • 46篇上海交通大学...
  • 38篇浙江大学
  • 37篇复旦大学
  • 33篇上海医科大学
  • 3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2篇上海医科大学...
  • 21篇第四军医大学...
  • 20篇上海医科大学...
  • 17篇上海第二医科...
  • 15篇第四军医大学
  • 13篇江苏省农业科...
  • 1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1篇苏州大学
  • 10篇福建师范大学
  • 10篇浙江农业大学

作者

  • 146篇吴祥甫
  • 112篇刘新垣
  • 77篇郑仲承
  • 67篇金由辛
  • 67篇王克夷
  • 64篇李载平
  • 62篇陆长德
  • 55篇袁中一
  • 54篇周元聪
  • 46篇汪垣
  • 45篇戚正武
  • 43篇刘望夷
  • 42篇王德宝
  • 41篇夏其昌
  • 36篇朱尚权
  • 36篇祁国荣
  • 35篇龚祖埙
  • 33篇杨冠珍
  • 32篇施溥涛
  • 31篇丁达夫

传媒

  • 156篇生命的化学
  • 90篇生物化学与生...
  • 51篇生物工程学报
  • 48篇科学通报
  • 46篇生物化学杂志
  • 39篇中国科学(B...
  • 36篇中国科学(C...
  • 34篇生命科学
  • 34篇生物物理学报
  • 32篇Zoolog...
  • 26篇中国生理科学...
  • 25篇病毒学报
  • 25篇中国生物化学...
  • 22篇生物工程进展
  • 15篇中国肿瘤生物...
  • 15篇上海免疫学杂...
  • 15篇高技术通讯
  • 14篇蚕业科学
  • 12篇药物生物技术
  • 12篇国外医学(分...

年份

  • 4篇2008
  • 9篇2007
  • 10篇2006
  • 18篇2005
  • 30篇2004
  • 47篇2003
  • 64篇2002
  • 117篇2001
  • 165篇2000
  • 160篇1999
  • 136篇1998
  • 138篇1997
  • 99篇1996
  • 100篇1995
  • 91篇1994
  • 101篇1993
  • 89篇1992
  • 104篇1991
  • 57篇1990
  • 61篇1989
2,0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次有关抗癌基因的国际会议简介
1989年
抗癌基因,或称肿瘤抑制基因、隐性癌基因(anti-oncogenes, tumor suppressor Eenes, recessive oncogenes),是一类发生隐性突变时能导致肿瘤发生的基因。对它们的研究开始于八十年代中期。由于抗癌基因的失活是多阶段癌变中的重要事件,抗癌基因的鉴定分离及其机能的阐明将为癌、特别是中晚期癌的治疗开发出新的强力手段。 1988年,国际上召开了多次有关抗癌基因的国际会议。
刘定干
关键词:抗癌基因中晚期癌肿瘤抑制基因SUPPRESSOR化学致癌
HSV-tk/GCV系统对神经胶质瘤的自杀基因治疗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目的在invitro和invivo水平建立致死神经胶质瘤的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并验证该系统的有效性。方法用携带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C6,筛选稳定表达tk的克隆细胞C6/tk;经生长抑制试验,比较C6/tk细胞对三种核苷类似物GCV、BVdU和ACV的敏感性;C6/tk细胞在裸鼠皮下成瘤,用GCV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tk基因整合入C6细胞并在C6/tk细胞中稳定表达;生长抑制试验表明,GCV是最为有效的原药,C6/tk细胞对GCV高度敏感,IC50<0.2μmol/L,而野生型C6细胞和转染空载病毒载体的C6/0细胞对GCV的IC50≥100μmol/L,相差500多倍。裸鼠invivo实验得到相应结果,治疗组肿瘤受到明显抑制和杀伤。结论在invitro和invivo水平,表达tk基因的肿瘤细胞均被GCV有效杀伤,这表明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有可能成为基因治疗脑瘤的有效方法。
戈凯郑仲承孙兰英刘新垣
关键词:HSV-TK基因神经胶质瘤脑肿瘤基因治疗
白细胞介素2镇痛功能位点氨基酸残基相对空间位置的重要性研究被引量:4
1998年
免疫调节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具有中枢镇痛作用,其功能位点由IL-2分子的第44、45和107、117位氨基酸残基共同组成。采用基因定点突变和PCR技术,缺失IL-2分子第66~99位残基,改变第44、45位残基与107、117位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发现其镇痛功能消失。结果提示了组成IL-2分子镇痛功能位点的氨基酸残基间相对空间位置排列的重要性。
蒋春雷徐荻曹蕾路长林刘新垣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残基空间结构镇痛
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在鸭体内抑制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与表达的研究被引量:5
1998年
目的研究反义核酸的抗病毒作用。方法设计合成了针对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前S(PreS)基因区第951968位核苷酸的硫代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以20μg/g体重/日剂量对3只腹腔感染DHBV52毒株后,血清DHBsAg及DHBVDNA阳性鸭连续静脉注射10天,同时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另3只感染鸭作为对照。结果对照鸭注射生理盐水后,血清DHBsAg及DHBVDNA阳性未见明显改变,肝组织DNASouthern杂交在30与23kb左右杂交信号明显。注射ASODN鸭在10天后,2/3鸭血清DHBsAg及DHBVDNA量显著降低,3/3鸭肝组织中30kb左右的杂交信号显著减弱,23kb左右未见杂交信号。结论说明该段ASODN在鸭体内能部分抑制DHBV的复制与抗原表达。
何丽芳吴祥甫陈常庆陈常庆姚忻陈波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抗病毒治疗
含半胱氨酸的人重组γ-干扰素的生物活性及其定点PEG化
常远唐微
关键词:干扰素半胱氨酸生物活性
人白介素6核转录因子表达质粒系列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本发明为一种具有在体内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的质粒DNA-人白介素6核转录因子表达质粒系列。此种表达质粒系列可应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和预防。
刘定干
文献传递
前体药物甲氨喋呤-α-肽对前列腺癌的作用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的导向酶-前体药物疗法(ADEPT),在体内外观察前体药物甲氨喋呤-α-肽对前列腺癌的作用.方法:用前体药物甲氨喋呤-α-苯丙氨酸(MTX-α-Phe)和甲氨喋呤-α-精氨酸(MTX-α-Arg)对前列腺癌细胞PC-3,PC-3m进行了细胞毒性及细胞动力学分析,并对前列腺癌荷瘤裸鼠模型行肿瘤生长抑制的观察.结果: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前体药物对任何细胞均无毒,但MTX-α-Phe经羧肽酶-A(CP-A)水解后,其细胞毒性大于前体药物约1000倍,对前列腺癌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细胞动力学分析肿瘤细胞生长明显受阻于S期.动物模型体内试验,经抗人精浆蛋白单克隆抗体导向的羧肽酶-A-MTX-α-PheADEPT治疗组,肿瘤生长明显抑制,动物生活质量优于单用MTX组.结论:MTX-α-Phe+CP-A是一理想的前列腺癌的ADEPT对.
郝晓柯张盈华施溥涛殷缨韩云龙
关键词:前体药物前列腺肿瘤药物疗法
大肠杆菌CaiDE的克隆测序及表达研究
2001年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从大肠杆菌K12s基因组DNA中扩增大肠杆菌肉碱消旋酶及相关酶基因CaiDE ,将其克隆到克隆载体pBluescriptSK中 ,该基因有 15 0 0bp ,与文献报道相比 ,有 2 1个核苷酸不同 ,相应翻译的氨基酸有 11个差异。将该基因重组到corE1为复制子 ,T7为启动子控制下的表达载体pET 2 4a(+)中 ,构建表达质粒pETCaiDE ,转入大肠杆菌BL2 1(DE3)中 ,经 1mmol/L异丙基硫代 β D 半乳糖苷 (IPTG)诱导后进行SDS PAGE分析 ,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 32 0 0 0和 2 6 0 0 0 ,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质的比例分别为 10 %和 5 %
范立强袁勤生吴祥甫
关键词:肉碱消旋酶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大肠杆菌
新的破骨细胞形成抑制因子、其编码序列及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破骨细胞形成抑制因子-OPG-372蛋白,编码OPG-372蛋白的DNA序列和经重组技术产生这种OPG-372蛋白的方法。OPG-372蛋白是OPG的变体。本发明还公开了这种OPG-372蛋白的用途。...
吴祥甫杨冠珍何志勇
文献传递
抗乙型肝炎病毒特异联合型核酶的体外切割作用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探讨单一及多位点核酶对乙型肝炎病毒靶RNA的切割作用.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针对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的三个单一核酶及特异联合型核酶,构建三个核酶各自及三个核酶串联的自剪切转录载体(pGEMRz123),观察单一及串联核酶(Rz123)对靶RNA的切割作用.结果:构建的串联核酶自剪切转录载体体外转录后,在顺式核酶发生自剪切后可将目的核酶正确地释放出来,计算机设计的单一核酶体外可剪切靶RNA;串联核酶中的单一核酶不仅可单独作用,而且可联合切割,提高了单一核酶的剪切效率.结论:抗乙型肝炎病毒特异联合型核酶体外可联合切割靶RNA.
连建奇周永兴金由辛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体外RNA
共17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