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作品数:235 被引量:753H指数:13
相关作者:周家俞尹崇清蔡汝哲刘洋刁伟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2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9篇交通运输工程
  • 98篇水利工程
  • 17篇建筑科学
  • 12篇电子电信
  • 9篇理学
  • 6篇天文地球
  • 6篇机械工程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0篇通航
  • 37篇航道
  • 24篇船闸
  • 23篇数值模拟
  • 23篇值模拟
  • 20篇电站
  • 18篇水力
  • 18篇水流
  • 18篇通航条件
  • 18篇泥沙
  • 17篇水电
  • 16篇水电站
  • 16篇航道整治
  • 16篇船舶
  • 15篇通航水流
  • 13篇水工
  • 12篇水工模型
  • 12篇模型试验
  • 11篇淤积
  • 10篇码头

机构

  • 234篇重庆交通大学
  • 16篇重庆大学
  • 15篇重庆西科水运...
  • 11篇四川大学
  • 10篇武汉大学
  • 9篇重庆第二师范...
  • 6篇学研究院
  • 5篇国防科学技术...
  • 3篇河海大学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交通运输部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西华大学
  • 2篇中国舰船研究...
  • 2篇重庆教育学院
  • 2篇广西西江开发...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作者

  • 49篇张绪进
  • 36篇吴俊
  • 28篇尹崇清
  • 22篇倪志辉
  • 21篇周家俞
  • 19篇刘洋
  • 16篇母德伟
  • 16篇周勤
  • 14篇张春泽
  • 13篇王云莉
  • 13篇何进朝
  • 12篇李晓飚
  • 12篇余葵
  • 12篇王召兵
  • 11篇刘亚辉
  • 11篇吴立春
  • 11篇马希钦
  • 10篇丁甡奇
  • 10篇陈伟民
  • 10篇舒岳阶

传媒

  • 35篇水运工程
  • 27篇重庆交通大学...
  • 13篇中国水运(下...
  • 9篇人民长江
  • 7篇水利水运工程...
  • 6篇中国农村水利...
  • 6篇光学精密工程
  • 6篇水道港口
  • 4篇重庆建筑大学...
  • 4篇水利水电技术
  • 4篇水利水电科技...
  • 4篇水电能源科学
  • 4篇光子学报
  • 3篇水利学报
  • 3篇水力发电
  • 3篇长江科学院院...
  • 3篇四川大学学报...
  • 3篇红水河
  • 3篇人民黄河
  • 3篇中国水运

年份

  • 12篇2023
  • 11篇2022
  • 9篇2021
  • 14篇2020
  • 6篇2019
  • 10篇2018
  • 15篇2017
  • 8篇2016
  • 15篇2015
  • 17篇2014
  • 21篇2013
  • 24篇2012
  • 12篇2011
  • 9篇2010
  • 18篇2009
  • 14篇2008
  • 11篇2007
  • 8篇2006
2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宁夏园艺场河段复杂浅滩群航道治理初探
2016年
黄河宁夏园艺场河段河道基本处于天然状态,主流摆动频繁,水流散乱,主槽游荡不定,致使防洪、通航安全问题突出。考虑到其复杂的河道及水沙情况,通过建立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并由实测资料验证其相似性,分别对3个方案的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计算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整治线主要依托主导河岸布设且在上游布置了一条洲脊顺坝以归顺河势的方案,其整治效果较优,泥沙回淤量较少,航槽相对稳定,且工程量较小,可作为该滩目前应急整治方案。
倪志辉陈凯吴立春周家俞张绪进杜宗伟
关键词:泥沙冲淤通航条件黄河
长短叶片水轮机尾水涡带动态特性数值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在保证CFD模拟长短叶片混流式水轮机可靠性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蜗壳进口流量,模拟得到了水轮机历经额定运行、甩负荷、部分负荷稳定运行、增负荷和额定运行五个阶段的尾水涡带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长短叶片水轮机偏负荷工况不会形成常规混流式水轮机的螺旋涡带,尾水管边壁压力脉动幅值较小.采用Q准则和本征正交分解(POD)方法分析尾水涡带结构,当流量改变时,主流在尾水管中心和边壁之间转移,伴随复杂的涡带结构演变.随着负荷减小,单一柱状涡带、多级缠绕螺旋涡带和管壁处多股片状螺旋涡结构所携带能量依次增强,在部分负荷时管壁处螺旋涡结构能量占比达到8%以上.
张春泽刁伟尤建锋夏林生
关键词:混流式水轮机压力脉动本征正交分解
渠江金盘子船闸输水系统水力学原型观测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为了研究高水头船闸原型与模型试验的差异,更好的积累高水头船闸原型运行经验,对渠江金盘子船闸输水系统进行了水力学原型观测。结果表明:该船闸进出口、闸室内流态较好;闸室内船舶系缆力满足规范要求;闸室充、泄水的流量系数较模型增大12%~16%,与国内、外船闸输水系统研究基本一致;由于泄水阀门开启速度远大于设计和模型试验研究情况,因此,其廊道压力的负压值超出规范要求。并对此提出了改进意见。
刘平昌周家俞王召兵丁甡奇
关键词:输水系统水力特性
重大件码头钢桁架平台车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针对向家坝重大件码头拟采用的三种不同卸船方式拟定平台车三个荷载工况,分别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应力和变形数值计算的结果显示工况三为最不利荷载工况.通过是否设置加劲板的应力、变形对比分析,表明加劲板对于提高结构整体刚度、减小受力和控制变形起到极为有效的作用.提出加劲板间隔布置的优化方案,建立优化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其应力和变形均在规范允许值范围内,满足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
张绪进张祎
关键词:水运工程重大件码头有限元优化设计
三峡水电站机组现场振动测试分析
2007年
本文基于三峡水电站左岸8号机组现场振动测试[1],通过对机组变转速试验、变负荷试验和水压脉动试验,发现机组转动部分存在一定的动不平衡以及在135 m水位下机组运行时尾水管水压脉动表现为3个主要特征区,说明了水轮机尾水管低频涡带压力脉动具有巨大的振动能量,是引起机组顶盖振动、摆度和尾水管结构破坏的主要振源。
刘洋尹崇清刘鹏
关键词:水力机械水压脉动三峡水电站
船闸导航墙透空型式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本文基于某电航枢纽整体模型试验,研究船闸导航建筑物实体和透空结构型式对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通过对外导航墙透空的位置,长度,角度和高度的变化对整个引航道以及口门区水流条件的变化情况作深入研究分析。试验得出,当透空比为0.4,透空孔轴线与导航墙轴线顺水流方向交角成30°(顺时针方向)时,有利于减少引航道内的泥沙淤积,改善了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
刘洋尹崇清
关键词:导航建筑物引航道
通航工程模型试验中非恒定流量测技术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针对通航工程模型试验的特殊需要,阐述了旋桨式流速仪在非恒定流流速量测中的重要性及研究情况,介绍了采用计周期法量测“瞬时”流速的原理、工作制、误差分析、主要技术指标以及HD-4B型电脑流速仪在三峡工程通航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汪拥赤
关键词:通航非恒定流量测
坡度变化对竖缝式鱼道水力特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依托RNG k-ε模型,针对不同坡度下竖缝型式鱼道池室内流场的变化开展了系统数值模拟研究,着眼于坡度变化对鱼道池室内不同平面的流态、流速、紊动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鱼道坡度增加,距离水面更近的平面流态变化更显著,供鱼类休憩的回流区由于高流速主流的扩散与汇入导致面积压缩减小。竖缝处最大流速随着坡度增加而增加,主流区最大流速则受边壁回流的影响,在6.67%坡度后增幅减小;隔板钩头可有效改善池室内高紊动能区域的分布,池室内高紊动能主要集中在竖缝附近和隔板钩头前端,平均紊动能在8.33%坡度下仍保持在较低水平。
陈柏宇袁浩何小泷
关键词:流速分布水力特性
八字脑滩群航道整治数学模型计算与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嘉陵江八字脑滩群位于凤仪航电枢纽库尾,由于马回电站发电泄水口与船闸出口分散布置,导致八字脑滩段右汊槽窄水浅,左汊又极其弯曲和狭窄,不具备通航条件;同时,大石塘滩段的沙卵石江心洲将嘉陵江水分为左右两汊,左汊较顺直,但枯期水深不足,右汊弯曲半径较小,不能满足高等级航道建设标准。针对嘉陵江八字脑滩群河段的碍航特征,应用数学模型对两种不同的整治方案进行水流条件以及泥沙淤积情况计算分析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可较好地模拟河段水流的运动及泥沙的淤积情况;从整治效果看,方案一相对较优,泥沙回淤量较少,航槽相对稳定,可作为该滩整治方案,供设计参考。
倪志辉郭毅吴立春
关键词:航道工程数学模型泥沙淤积通航条件
白石窑一线船闸改扩建下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文章依托白石窑船闸改扩建工程,针对洲滩束窄转弯河道的复杂河势条件,采用1:100整体水工模型进行试验,研究下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试验通过对口门区右侧洲滩开挖疏浚,并配合引航道隔流堤的工程措施,可显著改善下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并将最高通航流量提高至3860 m^(3)/s,所确定的工程方案能够满足III级航道的通航需求。
吴霜张绪进谢春航刘洋周权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