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扬州大学农学院小麦研究所

作品数:19 被引量:553H指数:10
相关作者:丁锦锋吴红炎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小麦
  • 6篇淀粉
  • 4篇籽粒
  • 3篇氮肥
  • 3篇中筋小麦
  • 2篇氮素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含量
  • 2篇淀粉形成
  • 2篇施氮
  • 2篇施肥
  • 2篇作物
  • 2篇小麦籽粒
  • 2篇基因
  • 2篇基因表达
  • 2篇灌浆
  • 2篇灌浆期
  • 2篇光合产物
  • 2篇白质

机构

  • 19篇扬州大学
  • 2篇江苏里下河地...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淮安市农业科...
  • 1篇光明米业(集...

作者

  • 15篇朱新开
  • 14篇郭文善
  • 13篇封超年
  • 12篇彭永欣
  • 11篇李春燕
  • 6篇张容
  • 2篇何震天
  • 2篇郭静
  • 2篇陈静
  • 2篇谭彩霞
  • 2篇陈秀兰
  • 2篇盛婧
  • 1篇吴红炎
  • 1篇盛婧
  • 1篇葛才林
  • 1篇陈留根
  • 1篇胡宏
  • 1篇刘萍
  • 1篇丁锦峰
  • 1篇顾正中

传媒

  • 5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作物学报
  • 1篇生命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农业网络信息
  • 1篇金陵科技学院...
  • 1篇2008年全...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温度对水稻结实与稻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21
2007年
利用人工气候箱在水稻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进行温度试验,研究温度对水稻结实与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结实期40℃高温处理后籽粒结实率显著降低,粒重下降,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变差。不同水稻品种对灌浆结实期温度的响应表现不一致。在试验条件下,华粳1号开花受精的敏感温度为35℃,而特优559开花、灌浆结实的最适温度为30℃,该温度处理结实率、粒重较高,外观品质以及食味品质较优。此外,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的高温对水稻结实与稻米品质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结实率对高温最敏感的时期是开花后1~5d,粒重对高温最敏感的时期是开花后11~20d;而温度对稻米品质影响最大的时期主要在花后16~20d,25d后温度处理影响较小。因此,灌浆前期适宜的温度条件对水稻优质栽培意义重大。
盛婧陶红娟陈留根
关键词:温度灌浆期水稻
小麦籽粒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与酶活性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5
2009年
为研究小麦籽粒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与酶活性的特征,以普通小麦品种秦麦11(粒重36.942rag/粒,淀粉含量61.02%)和中优9507(粒重50.636mg/粒,淀粉含量68.36%)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灌浆期籽粒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表达量与相应酶活性的相关性做了分析。结果表明,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AGPase)、束缚态淀粉合成酶基因(GBSSI)、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S)、淀粉分支酶基因(SBE)表达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在花后3d内检测不到其表达,花后4~6d这些基因开始表达。AGPase和SSS在花后12d左右表达量达到高峰,GBSSI和SBE在花后15d左右的表达量最大。自花后18d开始,各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下降。中优9507在表达高峰期(即花后第12、15、18d)的酶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秦麦11,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整个灌浆期间中优9507的四种淀粉合成酶活性高于秦麦11,尤其在灌浆中期差异更显著。相关分析表明,AGPase、SSS、SBE基因在花后15d的相对表达量与相应酶活性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GBS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GBSS酶活性间相关不显著,暗示AGPase、SSS、SBE基因在籽粒淀粉合成过程中属于转录水平调控,而GBSSI基因属于转录后调控。
谭彩霞郭静陈静封超年郭文善朱新开李春燕彭永欣
关键词:小麦PCR基因表达
作物淀粉合成关键酶及其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08年
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polypetide,AGPase)、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GB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SSS)、淀粉分支酶(Starch branching enzyme,SBE)、淀粉去分支酶(Starch debranching enzyme,DBE)等是淀粉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本文主要介绍了前人关于这五种酶各同工型的结构、功能、各同工酶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生育时期的表达特异性,及它们的基因表达与淀粉合成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谭彩霞封超年陈静郭静郭文善朱新开李春燕彭永欣
关键词:淀粉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
氮肥对扬麦13籽粒GMP和蛋白质含量调节效应
2011年
以"2+12"亚基组合小麦品种扬麦13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氮素营养对小麦籽粒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的积累量、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及蛋白质含量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氮肥用量和运筹比例不改变小麦品种HMW-GS组成,但可以提高HMW-GS各位点的亚基积累量,提高亚基的总积累量,氮肥用量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的调控可能是通过亚基来发挥效应的;2)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小麦籽粒蛋白质HMW-GS积累量、GMP含量、蛋白质及干湿面筋含量增加;3)不同氮肥运筹比例改变籽粒蛋白质HMW-GS积累量,随氮肥后移籽粒GMP含量、蛋白质含量增加。
张容李春燕封超年何震天陈秀兰
关键词:小麦氮肥蛋白质GMP
不同专用类型小麦籽粒淀粉粒形成过程被引量:33
2004年
盛婧郭文善朱新开封超年彭永欣
关键词:小麦籽粒淀粉粒
应用SPAD值预测小麦叶片叶绿素和氮含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62
2005年
2003~2004年以中筋小麦品种扬麦11号、WH510和徐州2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生育时期(拔节、孕穗、抽穗)不同叶位叶片SPAD值变化特征及其与叶片叶绿素含量、全氮含量及NO3--N含量的关系,旨在为小麦上应用SPAD快速诊断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及不同叶位小麦叶片SPAD值明显不同;小麦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关系因品种和生育时期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同一品种小麦不同叶位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小麦叶片SPAD值与全氮含量呈正相关,SPAD值高,全氮含量也高,可以用SPAD值估算全氮含量进行小麦氮素营养状况诊断,但同一品种不同叶位SPAD值与全氮含量的关系表现不一致,即用SPAD值来诊断小麦叶片氮含量时应选择完全展开并已进入功能盛期的叶片。小麦叶片SPAD值与NO3-N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朱新开盛海君顾晶张容李春燕
关键词:中筋小麦SPAD值叶绿素含量氮含量
作物籽粒淀粉结构的形成与相关酶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5年
本文综述了前人关于作物籽粒淀粉结构形成以及相关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分析讨论了淀粉结构的形成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酶对淀粉结构形成的调控机理,为进一步开展作物籽粒淀粉品质改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李春燕封超年张容郭文善朱新开彭永欣
关键词:作物淀粉结构
小麦06-135超高产群体形成特征及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为探索小麦06-135的超高产群体形成特征及配套栽培技术,通过高产攻关田和播期、密度及施氮量等试验,分析高产田产量构成及群体形成特征。结果表明:小麦06-135产量>8 000 kg/hm^2的群体形成特征为穗数435万—475万穗/hm^2,穗粒数44—46粒/穗,千粒重42—43 g;冬前茎蘖数/最终穗数约1.1,高峰苗/最终穗数约2.0,分蘖成穗率约38.5%,分蘖穗比例约60%。小麦06-135高产栽培的适宜播期为10月20日—28日,适宜基本苗为165万株/hm^2,适宜施氮量为307.30 kg/hm^2。
张国江顾树平张汉强张建汉张强韩才明樊永兴丁锦锋李春燕
关键词:小麦新品系播种期施肥试验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HMW-GS和GMP含量与面筋含量的关系被引量:5
2009年
高分子质量谷蛋白质亚基(HMW-GS)是决定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因子,以25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SDS-PAGE电泳方法研究亚基组成、各位点(Glu-A1、Glu-B1、Glu-D1)亚基积累量、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及其与面筋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低蛋白小麦品种HMW-GS组成主要以"N、7+8/7+9、2+12"亚基组合为主,高蛋白小麦品种HMW-GS组成则主要以"1、7+8/7+9、5+10"亚基组合为主,中等蛋白小麦品种兼有以上两种类型亚基组合;亚基组成相同的小麦,籽粒GMP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仍有较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HMW-GS亚基总积累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GM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干、湿面筋含量成正相关;GMP含量与干、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小麦品质类型虽与HMW-GS组成有关,但亚基积累强度不同可能是导致籽粒品质类型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李春燕张容封超年郭文善朱新开彭永欣
关键词:小麦谷蛋白大聚合体面筋
灌浆期短暂高温对小麦淀粉形成的影响被引量:46
2006年
采用人工气候室控温,研究了灌浆期高温对弱、中筋2个小麦品种淀粉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从25℃升至30℃有利于籽粒总淀粉积累,当灌浆温度超过30℃时,温度升高,总淀粉含量下降,40℃时总淀粉含量最低。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小麦淀粉的形成以花后第25—27天高温胁迫影响最大,花后第33—35天高温胁迫影响最小。当温度超过25℃时,随温度的升高,剑叶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和SPS酶活性呈下降趋势。40℃处理使SS、SBE酶活性最低,峰值在25—30℃之间。40℃高温胁迫下,弱筋小麦扬麦9号籽粒淀粉粒呈椭圆型,与蛋白质鞘结合较疏松,角质化程度低;中筋小麦扬麦12籽粒淀粉粒受到伤害,呈扁圆形,并出现裂纹,说明灌浆期短暂高温胁迫对扬麦12的影响大于对扬麦9号。
刘萍郭文善浦汉春封超年朱新开彭永欣
关键词:小麦灌浆期淀粉形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