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日语语言文学系

作品数:17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马英萍杜琴王海付勇郭小艳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语言文字
  • 4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文化
  • 3篇翻译
  • 2篇哲学
  • 2篇日本人
  • 2篇日语
  • 2篇紫色
  • 2篇西周
  • 2篇两国文化
  • 2篇词汇
  • 2篇PHILOS...
  • 1篇代词
  • 1篇东北亚语言
  • 1篇议会
  • 1篇异义
  • 1篇异义词
  • 1篇语词
  • 1篇语言
  • 1篇远藤周作
  • 1篇真言宗
  • 1篇日本兵

机构

  • 14篇厦门大学

作者

  • 3篇顾江萍
  • 3篇马英萍
  • 2篇陈晓隽
  • 1篇王静
  • 1篇王静
  • 1篇雷慧英
  • 1篇吴光辉
  • 1篇郭小艳
  • 1篇付勇
  • 1篇吴素兰
  • 1篇杜琴
  • 1篇王海

传媒

  • 2篇台湾研究集刊
  • 1篇日语学习与研...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学术月刊
  • 1篇汉字文化
  • 1篇台湾研究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经济研究导刊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 1篇金融教育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Philosophy到哲学——以西周对“Philosophy”一词的翻译为中心
2009年
"philosophy"是起源于古代希腊的一门古老的学问,意谓"爱知求知"即探求知识、智慧的学问。对于西方"Philosophy"一词的翻译过程,其中必然渗透着对这一新概念的理解和摄取,文章通过西周对"Philosophy"一词的思想摄取和翻译的过程,从翻译史和思想史的角度,分析该词的定译与西周本人性格特点、思想基础和本国环境的关系,探讨其带来的影响,并兼论翻译的目的和汉学素养对翻译工作者的重要意义。
陈晓隽
关键词:PHILOSOPHY哲学翻译
晚清民初日语词汇进入汉语及其启示被引量:3
2009年
从19世纪中期开始,日本成为中国主张强国富民的先进人士的学习对象,日语借词随之大量涌入汉语。日语借词进入汉语的渠道主要有:访日游记、学生留日活动、日书翻译、日语教科书翻译、词典引进。这一时期的日语借词主要是科学名词,辅之以生活类词语,主要是名词,其他词性中动词为多。数量多,规模大,传入渠道多,延续时间长,社会反响大,更新迅速,成为推动汉语演变的重要推动剂,同时承载着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知识的输入。这时对日语借词也进行了一定的整理工作。对外来词的规范整理,是本土语言有效吸收外来词、健康发展的必经之途。
顾江萍
关键词:日语借词晚清民初汉语词汇翻译
试析紫色在中日两国文化中象征意义的异同被引量:2
2006年
顾江萍王静
关键词:文化习俗罗马天主教会汉字词汇日本人
“日本会议”批判述评
'日本会议'与安倍政权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是目前日本最大的右翼集团。近期出现的关于'日本会议'的研究著述描述了该组织与安倍政权之间的紧密关系,揭露了该组织脱胎于以'神社本厅'、'生长之家'为代表的战后日本宗教右翼,在思想...
马英萍
关键词:安倍政权
从“勾当”一词看日汉文的同形异义
2007年
日语和汉语里有相当部分的同形同义词,比如说:人、手、中国、论文等等,这些词对于没学过日语的人来说也看得懂。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人学日语简直易如反掌。确实,这对我们中国人学习日语,对于日本人学习汉语都是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日语的汉字和汉语里的汉字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有很多是同形异义词。所谓同形异义词是指文字的表记方式是一样的。
郭小艳
关键词:同形异义词东北亚语言真言宗佛教教派汉文
中日警察权与籍民管理之争——以厦门警察分局事件为中心
2017年
1916年,日本在厦领馆以管理台湾籍民为由在厦门街区强行设立警察分局,中日双方由此展开了对籍民警察权的争夺。对于中方来讲,强化籍民管理是为了阻止日本进一步侵害主权;日本要想在华南拓张势力,推行其所谓"南进路线"必先以籍民为借口。北洋政府"慎重办理"的软弱立场导致以条约解释为策略的交涉收效甚微。与之相对,福建省议会坚定要求撤除分局,积极通过议会讨论、推行户籍改革、组织学生团体等方式整合政治凝聚力,推进排日运动,成为日本外务省高度警戒的对象。
王海
“Philosophy”翻译的学际诠释与境位反思被引量:3
2016年
围绕日本学者西周将"Philosophy"译为"哲学",高坂史朗站在思想史视角,推导出日本脱离中国儒学,树立以西方学术为根本的思维模式与价值体系的问题,由此来论证近代日本的主体性与合理性之所在;藤田正胜站在哲学史视角,阐述西周翻译为"哲学"、中江兆民表述为"理学",并将西田几多郎探索哲学的出发点与笛卡尔"怀疑一切"的现代性思想联系起来,论证西周创立"哲学"的最终目的可以归结为"接续西方"这一主题;而林美茂站在批判史立场,指出西周对于"Philosophy"这一概念存在着本质性的误读,陷入到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困境"之中。围绕"哲学"一语翻译研究,中日学者基于不同的学术立场与问题意识来加以阐发,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研究"境位",亦反映出这一术语之中所潜藏的话语权或者文明选择的重大问题。
陈晓隽吴光辉
关键词:PHILOSOPHY哲学西周翻译研究
汉日同声传译的教学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在日汉、汉日"同传"的教学上,教师要高度重视双语特点和不同文化背景词汇、语篇结构分析的教授。引导学生解决日汉、汉日"同传"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课堂严格的实践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日汉、汉日"同传"的技能、技巧和方法。
雷慧英
关键词:文化背景
明治日本人的台湾论
2015年
截至甲午战后割台,"台湾"一直是明治日本军政官民的共同议题。"征韩论"时有台湾"屏藩论";"牡丹社事件"中有台湾"生番无主论";中日琉球问题交涉和中法战争时有"取台论";中法战争后有参谋本部《清国征讨策案》中包含的割台论;甲午战前有"千岛台湾交换论";随着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取得优势,"占领台湾论"被政策化,并得以实现。《马关条约》的签订并非偶然,而是明治日本人长期觊觎宝岛台湾,并有计划实施侵占的必然结果。在距《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的今天,梳理明治日本出现的台湾相关言论,对于重新审视和挖掘日本侵台的历史真相,解开台湾的"弃子"情结十分必要。
吴素兰
关键词:明治
从小说《拄双拐的男人》看日本作家远藤周作的战争反省
日本作家远藤周作(1923996)发表于1958年的短篇小说《拄双拐的男人》描述了神经科医生菅尝试各种方法为患者加藤寻找精神疾患的根源,最终使加藤回忆起自己从军期间杀害中国百姓的场景,为加藤找到了症结所在。文本用精神疾患...
马英萍
关键词:远藤周作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