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海洋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河口海岸带研究所

作品数:2 被引量:47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彩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黄河
  • 2篇黄河口
  • 1篇悬浮泥沙
  • 1篇悬浮物
  • 1篇再悬浮
  • 1篇数学模型
  • 1篇泥沙
  • 1篇粒径
  • 1篇拦门沙
  • 1篇浮泥

机构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篇江文胜
  • 1篇王厚杰
  • 1篇黄海挺
  • 1篇杨作升
  • 1篇张彩云

传媒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科学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黄河口拦门沙研究动态被引量:4
2003年
拦门沙是径流输沙运移过程中,在河口附近,由于能量释放,河流动力与海洋动力及其泥沙自身重力相互作用,咸淡水混合,发生絮凝而沉降在河口附近的隆起沙体,是海与陆相互作用的产物.
黄海挺杨作升张彩云
关键词:黄河口拦门沙数学模型
莱州湾悬浮泥沙分布形态及其与底质分布的关系被引量:43
2005年
根据卫星遥感图像和历史观测资料分析 ,莱州湾的高悬浮物浓度区基本在以黄河口为中心的北侧海域 ,而湾顶往往浓度低。 2 0 0 2年 8月针对莱州湾的底质类型、悬浮物粒径分布以及海流、盐度的航次调查资料显示 ,莱州湾的底质类型决定着其悬浮物的分布形态。距黄河口较近的区域底质粒级分布呈明显的双峰结构 ,即一个较粗的峰值和一个较细的峰值 ,而较细的峰值与水体中悬浮颗粒的粒径相近 ;距河口较远站位的底质分布则呈现单峰结构 ,并且底质的粒径较粗。因此 ,在一般潮流作用下 ,河口附近底部沉积物容易形成再悬浮 ,水体中悬浮物浓度较高 ;而距河口较远的区域底部沉积物再悬浮相对困难 ,水体中悬浮物浓度较低。本研究结果对莱州湾悬浮泥沙分布形态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江文胜王厚杰
关键词:黄河口悬浮物再悬浮粒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