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临床学院

作品数:32 被引量:156H指数:7
相关作者:蔡春岚靳红夏海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卫生部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4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精神分裂症
  • 7篇精神分裂症患...
  • 7篇分裂症
  • 6篇症状
  • 4篇神经症
  • 4篇首发
  • 4篇焦虑
  • 3篇睡眠
  • 3篇住院
  • 3篇精神疾病
  • 3篇疾病
  • 2篇厌恶
  • 2篇养育方式
  • 2篇抑郁
  • 2篇抑郁症
  • 2篇早年
  • 2篇首发精神分裂...
  • 2篇首发精神分裂...
  • 2篇强迫性
  • 2篇强迫性障碍

机构

  • 32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合肥市第四人...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六...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杭州市第七人...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深圳市精神卫...
  • 1篇合肥市卫生局

作者

  • 13篇李晓驷
  • 11篇谢雯
  • 6篇周晓琴
  • 5篇金琼
  • 5篇王克永
  • 4篇蔡春岚
  • 4篇季益富
  • 4篇江琳琳
  • 4篇钟慧
  • 3篇朱春燕
  • 3篇靳胜春
  • 3篇杨赛花
  • 3篇杜晓玮
  • 3篇李泽爱
  • 3篇王晓玲
  • 3篇靳红
  • 2篇穆菁菁
  • 2篇全艳玲
  • 2篇余凤琼
  • 2篇沈怡芳

传媒

  • 8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中华行为医学...
  • 2篇中国药物依赖...
  • 2篇安徽医学
  • 2篇安徽医药
  • 2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上海精神医学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14中华...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8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年代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诊断分型及近期结局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年代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诊断分型变化及近期结局。方法整群抽取1989年、1999年及2009年度首次住院,且入院时病程<2 a的精神分裂症或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各128例,分别设为A组、B组和C组,对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诊断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组年龄、受教育年限、首次住院时间、预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入院时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3组患者除儿童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型未分)诊断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外(P<0.01),其他类型精神分裂症诊断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有明显缩短趋势,受教育年限在逐渐提高,预后有改善趋势;首诊病程尚无变化,人们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仍不乐观。
李文飞姚文瑞白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首次住院诊断分型
神经症性障碍患者早年与父母分离经历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调查和比较神经症性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正常者之间早年与父母分离经历,初步探讨早年与父母分离经历与神经症性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分类第十版(ICD-10)神经症性障碍和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各100例,选取来自社区的100名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匹配的正常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自编早年分离调查问卷对3组的早年与父母分离经历进行调查。结果神经症性障碍组有早年与父母分离的比率(χ2=7.113、15.092)、分离期间父母相距省外的比率(χ2=8.213、10.425)以及对分离经历的负面评价(χ2=11.051、9.273)均高于精神分裂症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P<0.01);神经症性障碍组早年与父母分离后的照料者类型与精神分裂症组、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3、12.273,P<0.05);各组与父母分离后互相之间联系频率方面(主观感受),神经症性障碍组与精神分裂症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59,12.221,P<0.05)。结论神经症性障碍患者较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者有更多的早年与父母分离的经历,且对分离经历的主观感受多为负性。
谢美玲李晓驷夏海涛王安珍蔡春岚
关键词:神经症性障碍早年主观感受
抑郁障碍并发高血压患者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损害特点的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共纳入62例抑郁障碍患者,将其按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抑郁障碍合并高血压组(合并组,30例)和单纯抑郁障碍组(单病组,32例),另纳入32例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及Stroop测验评估所有被试的认知功能(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延时记忆、执行功能),并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结果①合并组和单病组的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延时记忆得分及RBANS量表总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②合并组的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得分及RBANS量表总分均比单病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障碍患者RBANS量表总分与高血压、HAMD总分及HAMD体质量变化因子分相关联,即刻记忆得分与HAMD总分、HAMD体质量变化因子相关联,视觉广度得分与HAMD阻滞因子及HAMD认识障碍因子相关联,言语功能得分与高血压及HAMD日夜变化因子相关联。结论抑郁障碍患者存在多方面认知功能损害,高血压可能是加重患者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
徐阳张许来张许来王莹王莹吴晓平陈领王金亮
关键词:抑郁障碍高血压
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障碍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7年
右佐匹克隆是由美国Sepracor公司开发的一种快速短效非苯二氮艹卓类镇静催眠药,是佐匹克隆的S-异构体,2004年被FDA批准用于治疗失眠障碍。与GABAA受体亲和力要明显强于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具有类似于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的催眠效应,但对正常睡眠结构破坏更少,且比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更安全。与佐匹克隆相比,右佐匹克隆具有药效更强、不良反应和毒性更小等优点。临床研究显示其能有效地缩短睡眠潜伏期、改善睡眠维持和提高睡眠质量、延长总睡眠时间。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入睡及睡眠维持困难的失眠障碍。现对其治疗失眠障碍方面临床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王忠陈文浩范腾腾刘佳佳谢雯陆林
关键词:精神疾病
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引导眼跳中速度非对称与眼跳幅度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视觉引导眼跳中速度非对称性与眼跳幅度相关性在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者中的差异。方法选取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首发、未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同时选取匹配的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进行视觉引导眼跳检查。计算眼跳的加速度非对称指数(AAI),并计算AAI与眼跳幅度的相关系数Raa。然后组间进行主序列分析,比较眼跳加速度峰值、减速度峰值等与眼跳幅度之间的一般线性关系,并进一步比较组间的Raa。结果精神分裂症组Raa值低于正常对照组(Z=-3.567,P<0.01)。结论 Raa可作为精神分裂症辅助诊断的一种生物学指标。
王晨王克永谢新晖朱春燕张蕾孔晓明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强迫症个体错误监测功能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探讨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个体错误监测功能是否存在损害。方法 :将29例OCD个体与30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E-prime编制的错误监测任务进行测试。结果:OCD个体和正常对照组在错误监测任务中的全对(FC)、全错(FE)、准确率、不确定以及脱失数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CD个体存在错误监测功能的损害。
陶睿王克永朱春燕谢雯沈怡芳庞礴石嫦娥
关键词:强迫症
精神疾病患者家庭功能研究现状被引量:3
2010年
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活单位,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功能(Family functioning)可以发挥集体效应,缓冲不愉快或不幸事件的影响,应付外来压力或紧张。家庭治疗理论认为,家庭成员中症状的意义和功能是家庭变得不平衡并企图调试或重建平衡的信号,家庭维持着家庭成员的症状,而这些症状反过来又维持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模式。
金琼李晓驷
关键词:精神疾病家庭功能家庭结构家庭问题家庭治疗
强迫性障碍患者厌恶加工的性别差异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强迫性障碍患者厌恶加工的性别差异。方法采用帕多瓦量表(Paduain—ventory—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revision,PI-WSUR)、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ale—Browno bsessive-com-pulsive scale,Y-BOCS)和词汇判断任务对74例强迫性障碍患者(男39例,女35例)和65例健康对照者(男35例,女30例)评估其强迫症状及严重程度,并记录包括核心厌恶词、道德厌恶词和中性词的正确率、反应时以及厌恶评级,分析强迫性障碍患者组以及对照组厌恶加工的性别差异。结果强迫性障碍组男性与女性在核心厌恶词[(753.6±84.1)ms,(711.8±83.8)ms]、道德厌恶词[(813.5±89.0)ms,(749.4±81.4)ms]以及中性同[(775.3±91.8)ms,(725.9±104.2)ms]的反应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正确率及厌恶评级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仅在中性词反应时比较中男性比女性长[(712.7±95.7)ms,(658.8±64.0)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男性与女性均具有核心厌恶词反应时与PI—WSUR总分的负相关(P〈0.05),OCD患者PI—WSUR、Y—BOCS与厌恶加工的相关变量存在性别差异。结论强迫性障碍患者厌恶加工存在性别差异,强迫性障碍患者女性的核心厌恶和道德厌恶均高于男性,女性强迫性障碍患者具有特殊的高道德厌恶感。
王本红李晓驷钟慧谢雯穆菁菁靳红肖季平
关键词:强迫性障碍性别差异
焦虑障碍青少年患者的注意偏向特点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AD)青少年患者的注意偏向特点。方法收集符合DSM-5诊断标准焦虑障碍青少年患者40例,并同期收集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进行症状评估,采用注意偏向任务对两组受试者进行注意偏向进行评估。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注意偏向任务测试中,病例组负性反应时小于中性反应时[(647.14±94.44)ms,(661.08±112.07)ms],病例组注意偏向值大于正常对照组[(13.93±33.27)ms,(-0.13±18.49)ms],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在SCARED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中,SCARED总分与中性正确率成负相关(r=-0.38),分离性焦虑因子分与负性正确率成负相关(r=-0.52),社交恐怖因子分与负性正确率(r=-0.45)及中性正确率(r=-0.43)呈负相关(均P<0.05);躯体化、广泛性焦虑及学校恐怖与注意偏向测试分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焦虑障碍青少年患者更快关注负性刺激,并难以将注意力从负性刺激转移,对中性刺激的回避可能是焦虑障碍青少年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李欣李晓驷钟慧莫大明耿峰朱丽程丽陈彬彬
关键词:焦虑障碍青少年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源记忆与项目记忆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的源记忆及项目记忆,检验源记忆与项目记忆有不同神经基础的假说。检验源记忆与项目记忆成绩和妄想症状是否有关联性。方法:测试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0名正常青年人的项目记忆及源记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组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项目记忆记忆区别度(Pr)和源记忆Pr值分别为0.61±0.16及0.51±0.17,与正常人(分别为0.77±0.12及0.81±0.08)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项目记忆损害程度记忆偏离指数(Br)与妄想症状不相关;而源记忆的损害程度Br与妄想症状存在正相关。结论:与项目记忆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源记忆有更显著的损害;项目记忆和源记忆是情景记忆的不同组成成分,他们的神经基础可能不同,可以分离。
靳胜春王克永汪凯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项目记忆源记忆妄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