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医学院蛇毒研究所

作品数:158 被引量:669H指数:15
相关作者:罗肖萍侯力强黄韶玲何泉华刘四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8篇蛇毒
  • 38篇细胞
  • 34篇眼镜蛇毒
  • 28篇中华眼镜蛇
  • 24篇中华眼镜蛇毒
  • 19篇蛋白
  • 15篇蝎毒
  • 14篇血小板
  • 11篇血小板聚集
  • 11篇卵黄
  • 11篇卵黄抗体
  • 11篇多肽
  • 9篇凋亡
  • 9篇血管
  • 9篇鸡卵
  • 9篇鸡卵黄抗体
  • 8篇细胞株
  • 8篇抗癌
  • 7篇药理
  • 7篇蝮蛇毒

机构

  • 154篇广州医学院
  • 17篇广州医学院第...
  • 7篇广东省人民医...
  • 7篇中山大学
  • 5篇暨南大学附属...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广东医学院
  • 4篇广州呼吸疾病...
  • 4篇广州医学院第...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 4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广州军区广州...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湖南医科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福建中医学院

作者

  • 51篇管锦霞
  • 47篇余清声
  • 46篇孔天翰
  • 22篇林振桃
  • 20篇赵路宁
  • 18篇黄劭
  • 15篇侯力强
  • 15篇张梅
  • 14篇覃媛
  • 11篇符民桂
  • 9篇董伟华
  • 9篇朱柳
  • 8篇钟满森
  • 7篇孙林光
  • 7篇何泉华
  • 7篇张曼
  • 6篇江中喜
  • 6篇王桂平
  • 6篇顾少菊
  • 5篇祁俊华

传媒

  • 30篇广州医学院学...
  • 15篇蛇志
  • 8篇中国病理生理...
  • 7篇血栓与止血学
  • 6篇现代临床医学...
  • 5篇中华血液学杂...
  • 4篇中药材
  • 4篇中国临床药理...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3篇国外医学(输...
  • 3篇海峡药学
  • 3篇中国医学生物...
  • 3篇中华生物医学...
  • 2篇癌症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药理学与...
  • 2篇中华医学检验...
  • 2篇中国药理学报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年份

  • 2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11篇2008
  • 9篇2007
  • 9篇2006
  • 15篇2005
  • 15篇2004
  • 7篇2003
  • 11篇2002
  • 7篇2001
  • 6篇2000
  • 13篇1999
  • 4篇1998
  • 4篇1997
  • 12篇1996
  • 6篇1995
  • 2篇1994
1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心血管疾病被引量:41
2013年
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急剧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更加凸显和尖锐。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700多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而在我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总死亡原因的41%。
熊燕张梅陈菲方伟进
关键词:线粒体线粒体功能障碍心血管疾病
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
2007年
目的探讨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比浊法测定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对二磷酸腺苷、花生四烯酸和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流式细胞术观察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对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CD41(FITC—CD41)和CD61(FITC—CD61)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结合的影响。结果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明显抑制二磷酸腺苷、花生四烯酸和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作用呈现一定程度的剂量依赖关系。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可以明显降低单克隆抗体CD41(抗GPⅡb)与血小板的结合率,而对单克隆抗体CD61(抗GPⅢa)与血小板的结合率没有影响。结论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可以抑制多种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机制和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的结合有关。
张梅余清声李卫覃媛黄劭孔天翰
关键词:眼镜蛇毒液类血小板聚集
眼镜蛇毒直接溶解因子对人肝癌细胞株细胞内游离钙动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7
1998年
用荧光染料FIuo-3标记人肝癌细胞株H_(7402)细胞内游离钙,在粘附式细胞仪观察检测单个细胞内游离钙水平的动态变化,细胞在无钙环境中,直接溶解因子(DLF)刺激下细胞内游离钙迅速升高,达到峰值后下降;在细胞培养皿中加入1mmol/L CaCl_2,DLF使胞浆游离钙持续升高;加入10mmol/L CaCl_2,DLF刺激后胞浆游离钙水平无明显变化,表明DLF能引起胞内Ca^(2+)释放和胞外Ca^(2+)内流,细胞外高浓度Ca^(2+)能阻断DLF升高细胞内Ca^(2+)浓度的 作用。
龚海云乐毅余清声管锦霞
关键词:心脏毒素人肝癌细胞株游离钙
蝎毒多肽对辐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及祖细胞的作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不同蝎毒多肽(scorpion venom peptide,SVP)组分对辐射后机体造血干细胞及祖细胞恢复的作用。方法6.0GyX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制作辐射损伤小鼠模型。内源性脾结节法观察照射后第10天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的变化。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培养骨髓混合集落生成单位(CFU-Mix),观察体内外给药方法及照射后不同时间对CFU-Mix生成的影响。结果(1)体内实验:SVPIV组分处理后的CFU-S数明显高于照射对照组(P〈0.05);SVPV组分CFU-S数量与照射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照射后各SVP组CFU—Mix的数量均高于照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体外实验:与照射对照组相比,体外分别单独加入SVPIV、V组分以及细胞因子(IL-6和SCF)均能够促进CFU-Mix的增殖;而SVPⅣ、Ⅴ组分分别与细胞因子联合应用对CFU—Mix生成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其中Ⅳ组分效果更强,与照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VP具有保护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干细胞及祖细胞,加速其增殖能力恢复的作用。
贺艳杰孔天翰董伟华
关键词:干细胞祖细胞
奥卡西平的药代动力学及其立体选择性被引量:23
2003年
奥卡西平是一种治疗癫痫部分发作和全身强直阵挛性癫痫发作的新药。与传统抗癫痫药物相比,奥卡西平有不良反应少、自身诱导及对肝药酶的诱导作用小等优点。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奥卡西平在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对年龄、性别、肝肾功能损伤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描述,同时综述了奥卡西平及其活性代谢产物10-羟基卡马西平在动物及人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立体选择性。
陆志城余清声
关键词:奥卡西平药代动力学癫痫抗癫痫药
蛇毒对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1年
1972年,英国学者Kerr等人对细胞凋亡命名8年后,EylIie等人发现凋亡细胞核DNA的独特裂解方式,引起了学术界对细胞凋亡的研究热潮[1].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不仅对于生物体的正常存在是非常重要的,在许多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系统病变、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关键作用[1].因此,人们致力于研究各种物质对细胞凋亡的可能影响,通过对细胞凋亡的诱导或抑制,来研究和治疗疾病.蛇毒是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混合物,对机体的出、凝血机能及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功能的都有影响,其部分有效成分已被提纯和研究,有的已作为药物用于临床.同时,现代医学生物学的发展使人们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来阐明蛇毒对生物体作用的原理与机制成为可能.至90年代初期,人们开始从细胞凋亡的角度研究蛇毒对细胞的生物作用[2].到目前已有一定进展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刘晓颖
关键词:蛇毒细胞凋亡药理
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2004年
目的 :研究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观察F组分对 2 0 %小牛血清引起的细胞对氚标胸腺嘧啶核苷酸 (H3 TdR)掺入的影响 ,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Westernblotting)测定F组分对 2 0 %小牛血清引起的细胞内原癌基因、核增殖抗原 (Pro liferationcellnuclearantigen ,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 :F组分呈浓度依赖性抑制 2 0 %小牛血清引起的细胞对H3 TdR掺入率和细胞内C myc、PCNA的表达 ,其中 30、10 0mg·L-1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通过影响细胞内原癌基因C myc、PCNA的表达 。
余清声张梅覃媛黄劭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C-MYCPCNA
灌注式离体胃肠内压测定模型及其在药理实验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建立测定动物胃肠内压实验模型,为研究药物调节动物胃肠运动提供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方法]参考大鼠离体胃肌条运动方法、水囊灌注测压法和豚鼠回肠蠕动实验,建立灌注式大(豚)鼠离体胃肠内压测定模型,观察大(豚)鼠离体胃肠腔内压力变化情况。[结果]①营养液中加入1.25,2.5,3.25,5,6.25,7,5μg/mL剂量乙酰胆碱的大(豚)鼠腔内压明显增高,与蒸馏水组比较,P<0.01~0.001。②营养液中加入0.125,0.25,0.5μg/mL剂量的组胺的豚鼠离体肠内净增压增高,与加0.4mL蒸馏水的蒸馏水组比较,P<0.01~0.01。③加入250,500,1000,2000μg/mL四君子汤正丁醇部位,使大鼠离体胃运动受到抑制,与蒸馏水组比较,P<0.05~0.001。④加入125,250,500,1000,2 000 μg/mL四君子汤正丁醇部位,小剂量(125 μg/mL)对豚鼠回肠有轻微兴奋作用,大剂量(250~2000μg/mL)使豚鼠回肠运动受到抑制,与蒸馏水组比较,P<0.05~0.001。[结论]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能使大鼠离体胃内压升高,而组织胺能使豚鼠离体回肠内压升高,说明胃肠运动对药物刺激反应良好,此模型可用于药理学实验研究。四君子汤正丁醇部位具有抑制胃肠运动的作用。
张曼陈蔚文叶富强李茹柳王汝俊
关键词:胃肠活动药物作用四君子汤疾病模型药理
中华眼镜蛇毒组分F的体外抗血管生成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研究中华眼镜蛇毒组分F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功能的抑制作用和体外的抗血管生成活性。方法MTT快速测定法测定组分F对原代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对纤维蛋白原(Fg)、纤连蛋白(Fn)、Matrigel的黏附作用的影响;采用平面拟毛细血管生成培养法,观察组分F对血管生成的抑制效应。结果组分F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功能,对细胞黏附Fn、Fg和Matrigel 3种物质的作用从1.2μg/ml浓度起即有抑制效应(P<0.05),且均呈浓度依赖性,组分F对细胞黏附Fg和Matrigel的抑制作用较其对Fn的作用强(P<0.05);组分F可抑制内皮细胞在培养基质中生成血管样网状结构的反应,并且随浓度的不同抑制程度有明显不同。结论中华眼镜蛇毒组分F具有体外抗血管生成活性。
刘晓颖余清声覃媛黄劭
关键词:蛇毒中华眼镜蛇毒体外血管生成
抗眼镜王蛇毒鸡卵黄抗体的制备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研制抗眼镜王蛇毒鸡卵黄抗体 ,并研究该抗体在鸡卵黄中表达过程。方法 以甲醛减毒处理的眼镜王蛇粗毒免疫莱航母鸡 ,母鸡免疫应答后 ,在卵黄中产生抗眼镜王蛇毒抗体 ,应用嗜硫色谱柱HiTrapIgYPurificationHP从鸡卵黄中提取抗眼镜王蛇毒抗体 ;以间接ELISA法及双向免疫抗散法测定抗体的效价、特异性及免疫活性 ;采用福林酚法测定蛋白含量 ;采用SDS PAGE法测定分子量及鉴定抗体纯度 ;抗体的特异性及交叉反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进行验证。结果 母鸡初次免疫第 9天即有抗体产生 ,初次免疫 6 0天后抗体效价超过 10 5;卵黄抗体经嗜硫色谱柱纯化后 ,经SDS PAGE检测为电泳纯 ,纯化后抗体效价较纯化前提高 4倍 ,每枚蛋中平均可获得较纯抗体 97 5mg ;所获取的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 ,与蝰蛇科属的其它蛇毒无交叉反应 ,与眼镜蛇科蛇毒存在不同程度交叉反应 (蛇毒浓度大于5 0 0 μg·L-1时明显 )。结论 本研究首次研制并鉴定了抗眼镜王蛇毒鸡卵黄抗体 ,开拓了我国蛇伤治疗的新领域 ,并分析抗体在产蛋期卵黄液中表达的进度 ,为今后该抗体的持续、高质量诱导奠定基础 ,同时也促进其它抗蛇毒鸡卵黄抗体的研究开发及蛇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王桂平余清声覃媛黄劭
关键词:眼镜王蛇毒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