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275 被引量:9,129H指数:42
相关作者:何生陈红汉任建业陆永潮庄新国更多>>
相关机构: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23篇期刊文章
  • 15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47篇天文地球
  • 42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0篇文化科学
  • 9篇矿业工程
  • 9篇理学
  • 5篇生物学
  • 4篇建筑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99篇盆地
  • 286篇凹陷
  • 174篇地质
  • 156篇油气
  • 123篇储层
  • 107篇成藏
  • 100篇地层
  • 94篇页岩
  • 92篇层序
  • 90篇石油地质
  • 72篇流体
  • 67篇地球化
  • 67篇地球化学
  • 65篇源岩
  • 65篇烃源
  • 64篇烃源岩
  • 58篇砂岩
  • 58篇包裹体
  • 50篇油气成藏
  • 50篇勘探

机构

  • 1,27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2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08篇中国石化
  • 77篇中国石油
  • 75篇中国科学院
  • 70篇中国石油化工...
  • 58篇长江大学
  • 53篇中国石油化工...
  • 46篇中海石油(中...
  • 40篇中海石油(中...
  • 30篇中国地质大学...
  • 29篇成都理工大学
  • 29篇中国地质大学...
  • 29篇中海石油(中...
  • 26篇西南石油大学
  • 25篇中国石化石油...
  • 20篇中国地质调查...
  • 18篇教育部
  • 16篇西安石油大学
  • 16篇中国石油冀东...

作者

  • 132篇何生
  • 67篇陈红汉
  • 64篇解习农
  • 59篇叶加仁
  • 58篇王华
  • 57篇杨香华
  • 56篇朱红涛
  • 48篇梅廉夫
  • 47篇任建业
  • 41篇陆永潮
  • 38篇沈传波
  • 36篇焦养泉
  • 33篇蔡忠贤
  • 32篇侯宇光
  • 31篇姚光庆
  • 30篇杨坤光
  • 29篇郭小文
  • 28篇杜学斌
  • 26篇王芙蓉
  • 24篇胡守志

传媒

  • 126篇地质科技情报
  • 125篇地球科学(中...
  • 104篇地球科学
  • 57篇石油实验地质
  • 48篇石油学报
  • 37篇地质科技通报
  • 35篇石油与天然气...
  • 32篇沉积学报
  • 25篇中南大学学报...
  • 23篇2015年全...
  • 2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2篇大地构造与成...
  • 22篇石油地球物理...
  • 2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9篇现代地质
  • 18篇石油勘探与开...
  • 18篇地学前缘
  • 17篇油气地质与采...
  • 14篇天然气地球科...
  • 14篇岩性油气藏

年份

  • 14篇2024
  • 54篇2023
  • 53篇2022
  • 62篇2021
  • 47篇2020
  • 42篇2019
  • 70篇2018
  • 79篇2017
  • 65篇2016
  • 163篇2015
  • 103篇2014
  • 101篇2013
  • 118篇2012
  • 99篇2011
  • 98篇2010
  • 90篇2009
  • 16篇2008
1,2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苏东台潮滩下部潮流特征及地形演变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研究潮滩下部的潮流特征及地形演变过程,本文以江苏东台潮滩下部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水样采集和连续的定点水文观测,并在白天干滩时沿设定的断面进行了重复的水准测量和表层沉积物采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涨潮流速明显大于落潮流速,且潮流具有明显的往复流特征,往复流的方向与海岸近似垂直;水体悬沙中砂的含量极低,砂为表层沉积物的主要组分;观测期间滩面处于侵蚀状态,推移质输沙为垂直海岸线向岸净输运。根据研究区域潮流特征和沉积物特征建立了地貌动力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模拟了观测期间潮滩下部的地形演变,并将实测结果和模拟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该地貌动力学模型能够模拟潮滩下部的地形演变。
卢刚刘秀娟杨太萌
关键词:数值模拟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核桃园组三段纹层状泥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解释被引量:4
2018年
黑白相间纹层状页岩是沉积岩中非常重要且常见的一种岩石类型。采用X射线荧光岩心扫描仪对泌阳凹陷5号页岩层中纹层状页岩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湖相纹层中一些指标,如Sr、CaO、K_2O、SiO_2、TiO_2、Fe_2O_3、Al_2O_3、Cu含量在纹层中表现出明显规律性变化,即白色纹层中Sr和CaO含量明显高于黑色纹层,而K_2O、SiO_2、TiO_2、Fe_2O_3、Al_2O_3、Cu含量明显低于黑色纹层。硼元素以及古氧化还原和古气候指标表明纹层状页岩主要发育在半干旱-干旱的半咸化-咸化分层水体。镜下鉴定揭示,黑色条纹主要为高有机质泥质沉积物,白色条纹主要为方解石、石英以及白云石等矿物,黑白纹层的物质成分组成与陆源供给和水体咸化后自身形成的矿物密切相关。黑白纹层中元素差异变化揭示了不同矿物组成的差异,也揭示出陆相湖盆季节性韵律变化。
郭来源刘峥君解习农
关键词:核桃园组泌阳凹陷
江油二郎庙鱼洞子剖面飞仙关组鲕粒滩内部构成被引量:8
2010年
江油二郎庙鱼洞子地区飞仙关组早期发育4期鲕粒滩,分别位于4个准层序组Pss1、Pss2、Pss3和Pss4内部.Pss1由两个准层序Ps1和Ps2组成,Ps2是鲕粒滩主体;滩体发育时,剖面位于稳定鲕粒砂坪边缘靠近深水区,以含鲕粒粉-细晶灰岩和鲕粒灰岩为主,鲕粒直径较小,在0.3~0.8mm之间,下部鲕粒含量在20%左右,往上增加到50%~60%,分选中等,呈圆-次圆状.Pss2由3个准层序Ps1、Ps2和Ps3组成,Ps1上部、Ps2和Ps3共同构成鲕粒滩主体;滩体发育时,剖面位于稳定鲕粒砂坪区,以含豆粒鲕粒灰岩和含鲕粒豆粒灰岩为主,颗粒含量在40%~65%之间,其中鲕粒直径较大,在0.2~1.8mm之间,颗粒分选普遍较差,多呈圆-次圆状.Pss3由两个准层序Ps1和Ps2组成,Ps1和Ps2共同构成鲕粒滩主体;滩体发育时,剖面位于稳定鲕粒砂坪靠近鲕粒滩活动边缘区,以鲕粒灰岩为主,颗粒含量在40%~70%之间,其中鲕粒直径较小,在0.1~0.8mm之间,颗粒分选中等-差,多呈次圆状.Pss4由5个准层序Ps1、Ps2、Ps3、Ps4和Ps5组成,后4个是鲕粒滩主体;滩体发育时,剖面位于鲕粒滩活动边缘区,每个准层序下部为白云质鲕粒灰岩,鲕粒含量在50%~60%之间,直径较小,在0.2~0.8mm之间,分选中等-差,多呈圆状,上部为残余鲕粒云岩,鲕粒含量多在80%以上,直径很小,在0.2~0.5mm之间,分选好,呈圆状.滩体解剖和物性测试发现在鲕粒滩活动边缘区,受较强水动力条件改造的鲕粒滩易于形成优质储层,颗粒含量在55%以上且白云石含量在60%以上的鲕粒滩岩石物性明显较好,其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可以达到10.94%和0.076×10-3μm2.可见,鲕粒滩活动边缘是潜在的优质储层发育部位,且优质储层形成与原始沉积条件密切相关.
荣辉焦养泉吴立群李荣王瑞鲁超吕琳
关键词:层序地层学飞仙关组四川盆地
神府南区中侏罗统直罗组古河道冲刷带的空间定位预测被引量:1
2022年
古河道冲刷带是含煤岩系中常见的一种地质现象,不仅可以造成可采煤层几何形态的变化,而且影响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因此,准确预测古河道冲刷带的空间分布一直是煤矿地质领域关心的重要问题。目前,对古河道冲刷带的预测主要采用沉积分析、地球物理及地质统计等方法。由于地下地球物理探测干扰因素多、影响地质统计数学模型的地质条件复杂,导致物探方法和地质统计方法对古河道冲刷带的预测结果存在多解性和不确定性,而沉积学分析被认为是解决古河道冲刷带分布预测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神府南区是陕北侏罗纪煤田的主要矿区之一,该区延安组含煤岩系顶部发育的直罗组砂体属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成因,其对可采煤层可以形成明显的冲刷带。以直罗组古河道含水层为水源的煤矿突水危险性较大,古河道顶板水害成为威胁矿区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致灾因素之一。然而,目前对直罗组古河道冲刷带的分布规律仍然不清楚,给该区域矿井防治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鉴于此,在野外地质调查、岩心编录基础上,通过砂分散体系、煤层厚度及古河道砂体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编图,实现对神府南区含煤岩系顶板古河道冲刷带的空间定位预测。研究发现,直罗组下段古河道以大套厚层砂体发育为主,厚度多在30~70 m,由多个正韵律旋回构成,其对下伏延安组地层产生了明显的冲刷作用,造成延安组第Ⅴ单元、第Ⅳ单元地层缺失或减薄。砂分散体系、煤层厚度及下伏地层单元及岩性分布编图表明,神府南区古河道冲刷带主要沿着红碱淖—尔林兔—锦界一线发育,古河道对延安组第Ⅴ单元完全冲刷区域的宽度为17~28 km,而对延安组第Ⅴ单元冲刷区域的宽度却更大,达到37~46 km。直罗组下段古河道冲刷带对于神府南区煤炭开采的影响是区域性的,在�
荣辉焦养泉高彬范立民张帆吴立群乐亮王建英郭亮亮
关键词:延安组直罗组防治水
海拉尔盆地西部坳陷带侏罗系火山机构识别及发育特征
2023年
火山岩型油气藏是当前油气勘探新领域,勘探实践表明海拉尔盆地侏罗纪火山-沉积地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海拉尔盆地西部坳陷带分布在德尔布干断裂和额尔古纳断裂之间,断裂构造对火山喷发和盆地填充过程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然而断裂构造和火山岩相之间的耦合关系尚不明确,制约了该区火山岩型油气藏勘探部署.针对这一问题,利用钻井岩心、测录井和地震资料,运用井-震对比、多属性联合等方法,分析了西部坳陷带各类火山-沉积岩的测井特征和地震反射特征,识别火山机构并进行岩相古地理重建.研究表明,德尔布干和额尔古纳断裂带影响了中-晚侏罗世火山岩的横向展布,火山机构主要分布在凹陷缓坡带,在平面上沿NE向次级断裂呈串珠状、条带状分布,呈多中心复合式爆发样式.凹陷内平行断层组合、反向调节断层组合、断裂转折带、雁列式断层组合4种断裂组合对火山机构类型和发育有明显控制作用.沉积岩主要发育在火山与断裂围限的可容纳空间内,断裂与火山古地貌共同控制了凹陷内沉积砂体的展布.
赵德锋史冠中侯艳平沈传波吴路路曾小伟孙荣耀郑晨宇彭宇虓陈鹏
关键词:火山机构地震识别侏罗系海拉尔盆地构造地质学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天然裂缝与岩石力学层演化:基于数值模拟的定量分析
2023年
岩石力学层控制天然裂缝发育程度与成因机制,同样地,裂缝发育也会影响岩石力学参数的大小与各向异性.受成岩与构造作用的双重影响,岩石力学层会发生迁移,因此,控制裂缝发育的岩石力学层及适用于预测天然裂缝分布的岩石力学层可能不再存在.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储层地质力学方法分析构造因素控制下的岩石力学层迁移规律模拟方法.通过野外观测建立三维裂缝离散网络模型,采用岩石力学实验测量岩石与裂缝面的力学参数,编制三循环法模拟程序研究不同尺寸、不同方位的裂缝性岩体等效力学参数,提出了裂缝性储层地质力学建模最优网格单元大小确定方法,并建立了裂缝参数与岩体力学参数间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不同时期古应力场数值模拟,预测裂缝的密度、产状,实现了构造因素控制下岩石力学层迁移规律数值模拟.结合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裂缝组合样式及后期应力场模拟的精度要求,确定地质力学建模最优网格单元大小为28 m;在地质力学建模中,过小的网格单元尺度不能完整刻画单元内的裂缝发育模式.从燕山期至喜马拉雅期到现今,伴随着天然裂缝的发育,岩体杨氏模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泊松比增大,并且岩石杨氏模量与泊松比间的空间差异性逐渐减小.
刘敬寿丁文龙杨海盟代鹏邬忠虎张冠杰
关键词:应力场
庐山变质核杂岩伸展拆离和岩浆作用的年代学约束
岩石圈减薄问题是近年来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变质核杂岩作为岩石圈伸展减薄在中上地壳的浅层响应,其形成过程中伸展拆离与岩浆作用的主从关系一直为地质学家所关注。庐山变质核杂岩是扬子板块中生代地壳伸展减薄机制下的典型构造...
朱清波杨坤光王艳
关键词:变质核杂岩伸展拆离岩浆作用地球动力学
文献传递
塔中隆起北坡顺托果勒区块志留系储层油气充注历史——以顺9井流体包裹体分析为例被引量:23
2013年
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储层油气成藏具有独特性。运用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技术和方法,特别是单个油包裹体显微荧光分析技术,对顺托果勒低凸起顺9井柯坪塔格组油气成藏期次进行了划分,并确定其油气成藏时期。结果表明,位于斜坡带的顺托果勒低凸起顺9井区柯坪塔格组第1期成藏时间为417.5~409.5Ma;第2期成藏发生在335.0~231.5Ma,属于海西晚期,是该井区最主要的成藏期,油源可能来自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灶和中上奥陶统烃源灶;第3期发生在20.1~19.7Ma,属于喜马拉雅中晚期,油源可能来自于中上奥陶统烃源灶;天然气成藏时间为23.5~15.3Ma,气源可能来自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灶。
熊万林陈红汉云露李慧莉丰勇吴悠苏奥
关键词:志留系油气成藏期次流体包裹体
和什托洛盖煤田西山窑组层序地层特征及聚煤控制因素
2022年
以和什托洛盖煤田大量的钻井岩芯描述和勘查成果资料为基础,运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和煤田地质学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对和什托洛盖煤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体系类型进行研究,探讨聚煤作用控制因素。研究认为西山窑组可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主要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三种沉积相类型,聚煤作用与构造沉降、沉积体系和体系域类型密切相关。
马小平马小平肖鸿
关键词:西山窑组层序地层
榆林地区北部侏罗纪古河道砂体与采煤涌(突)水关系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在水文地质条件看似简单的榆神—神府矿区,采煤涌(突)水事故时有发生,一些煤矿的涌水量位居鄂尔多斯盆地之首,以往普遍认为的充水含水层难以解释这些现象。基于20 a来对直罗组底部铀储层(古河道砂岩)的研究,结合直罗组古河道砂体与延安组可采煤层的空间配置关系,以及砂岩型铀矿形成与开发的基本条件,特别是直罗组古河道隐伏露头与地表泉群(带)、采煤涌(突)水的相关性分析,认为直罗组古河道可能是榆神—神府矿区矿井涌(突)水的主要水源。主要认识有:①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具有区域性的分布规模,在其上游形成的具有世界级规模的东胜铀矿田证实直罗组古河道是一套区域含水层,因为含水层是砂岩型铀矿形成发育的必要条件。②在直罗组古河道隐伏露头的上方,集中发育了具有超常流量的泉群和泉带,它们距直罗组古河道越近其流量越大,说明直罗组古河道为重要的含水层,为榆神—神府矿区泉带提供了主要的水源。③直罗组古河道含水层构成了延安组含煤岩系的直接顶板,采煤证实直罗组古河道含水层与煤矿涌(突)水具有明显的关系。位于古河道潜伏露头附近的煤矿易于发生涌(突)水事故,而远离古河道的煤矿涌水量罕见,且采煤涌(突)水量与古河道砂体厚度呈正相关。④从关键水文地质参数的空间配置、耦合关系及其采煤时域的角度,构建了榆神—神府矿区采煤涌(突)水的成因机理模型,该模型阐明了泉带的形成发育和演化机理,揭示了采煤涌(突)水的形成机制,为未来水害防治、保水采煤、煤-铀兼采等提供了基础地质“预警”信息。
吴立群王建英杨帆郑宇航焦养泉荣辉王宏科马雄德孙魁陈雪永屈伸李金辉
关键词:古河道直罗组侏罗系
共1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