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157 被引量:2,037H指数:24
- 相关作者:张有生杨策宋鹍彭新改周瑞松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含火山岩系地层的层序地层划分方法探讨——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佳木河组地层为例
- 含火山岩系地层与沉积岩地层有本质区别,如何进行含火山岩系地层的层序地层划分尚缺乏较成熟的理论方法。本文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佳木河组含火山岩系地层为例. 首先讨论含火山岩系地层层序划分的难点及技术关键。然后在含火山岩系...
- 颜耀敏王英民李阳阳王晓州祝彦贺
- 关键词:层序界面层序西北缘佳木河组
- 煤矿区水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物的组成与分布被引量:4
- 2007年
- 采集23个石龙区地表水样和地下水样,用色谱-质谱技术鉴定不同水体中二七环芳烃化合物,检出了14种优控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简称PAHs),即萘、菲、蒽、芴、芘、苯并[a]蒽、屈荧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比、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苯并[g,h,i]。结果表明.所检测的地表水样中多环芳烃含量为0.068—8.377μg/L,地下水样巾优控多环劳烃含量为0.043—0.47μg/L;三、四环芳烃化合物含量普遍较高,且三环芳烃中菲含量最高,四环芳烃中荧蒽和芘含量普遍较高。应用甲基菲指数(MP11)、甲基菲与非比值(MP/P)、荧蒽与芘比值(FL/PY)和“三芴”系列的组成特征等标志物参数进行分析,得出煤发其不完全燃烧对水环境中多环芳烃的贡献较大。
- 杨策钟宁宁陈党义王娟彭新改
- 关键词:采矿环境工程煤矿区地下水地表水多环芳烃
- 含火山岩系地层的层序地层划分方法探讨——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佳木河组地层为例
- 含火山岩系地层与沉积岩地层有本质区别,如何进行含火山岩系地层的层序地层划分尚缺乏较成熟的理论方法。本文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佳木河组含火山岩系地层为例,首先讨论含火山岩系地层层序划分的难点及技术关键。然后在含火山岩系地...
- 颜耀敏王英民李阳阳王晓州祝彦贺
- 关键词:层序地层层序划分层序结构
- 地震沉积学及其在中亚南部地区的应用被引量:57
- 2009年
- 地震沉积学是利用地震资料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一门新兴学科。地震沉积学主要利用三维地震信息和现代地球物理技术进行沉积体系、沉积相平面展布以及沉积发育史研究,它强调在高精度等时对比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利用地震资料的横向分辨率、特殊地震处理技术(90°相位调整和地层切片技术),结合关键井岩性资料以及不同成因类型砂体的地貌形态,恢复沉积类型和沉积演化历史。在中亚南部三维地震资料区下白垩统开展地震沉积学应用研究,通过对一系列地层切片的研究,结合钻井岩心信息进行动态解释,获得了研究层段从下至上主要经历了辫状河三角洲相—湖相—三角洲相—湖相—辫状河相的沉积演化过程的认识。
- 张义娜朱筱敏朱筱敏
-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地层切片
- 鄂东盆地煤岩渗透率应力和温度敏感性分析
- 了解煤岩渗透率在空间中的分布及其随生产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准确预测煤层气产量,并及时调整开发策略。基于自主研制的煤岩渗透率检测装置,开展了鄂东盆地典型煤样的渗透率测试,并分析了应力和温度对煤岩渗透率的影响,利用量纲分析法将渗...
- 曾泉树汪志明
- 关键词:应力温度敏感性
- 济阳坳陷深层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热成熟度早期预测方法
- 深层烃源岩热成熟度早期预测是烃源岩研究的相对薄弱环节。本文在深入讨论泥岩孔隙度与其热成熟度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泥岩镜质体反射率与泥岩孔隙度的幂函数关系模型预测深层烃源岩热成熟度的思路。泥岩镜质体反射率与泥岩孔隙度的幂...
- 常迈刘震赵阳李运振汲生珍戴立昌周瑞松
- 关键词:烃源岩
-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古生界优质碎屑岩储层形成机理及预测被引量:15
- 2002年
- 通过对孔隙铸体和阴极发光薄片的仔细观察,结合成岩演化史、烃源岩成熟史、古构造演化史以及物性分布特征研究,提出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古生界优质碎屑岩储层的孔隙主要为次生成因,并阐述了次生孔隙的多种识别标志、发育程度和分类,认为溶蚀作用对优质储层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提出了形成次生孔隙的铝硅酸盐、二氧化硅和碳酸盐3种溶蚀机制.明确指出优质储层的形成、分布、保存和破坏受古构造格局及其演化、烃类注入与散失等多重因素控制.古构造格局控制了酸性水运移的路径和方向,从而控制了溶蚀发育的部位和范围,古构造高部位和长期继承性的古隆起区次生孔隙发育.烃类注入使溶蚀孔隙得到了保存,烃类的散失使早期形成的溶蚀孔隙被后来的碳酸盐或石英次生加大胶结而破坏.在寒武系、奥陶系和石炭系烃源岩成熟期(地质时代分别为S,P,K)的构造高部位、或长期继承性的隆起区是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地区.
- 朱筱敏钟大康赵澄林顾家裕王招明周新源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储层次生孔隙溶蚀机理
- 沉积相对储集层质量的控制作用——以黄骅坳陷王官屯油田枣Ⅱ、Ⅲ油层组为例被引量:34
- 2006年
- 王官屯油田位于黄骅坳陷南部,古近系孔店组孔一段枣Ⅱ、枣Ⅲ油层组是其主力含油层系,储集层主要为砂岩,但其储集层质量差异很大,同一层段有的含油,有的却为干层。研究发现,储集层质量的巨大差异主要是沉积环境的差异引起的,物性好、含油的砂岩为高能河道沉积,砂岩泥质含量低,分选较好,粒度较粗,原生粒间孔隙发育;物性差、干层的砂岩是低能河道沉积,砂岩泥质含量高,分选差,粒度较细,孔隙不发育。辫状河中的高能河道是有利储集层发育相带。
- 宋鹍金振奎王晓卫张爱红段志强王春生张国华
- 关键词:沉积相
- 含油气盆地盐构造研究进展被引量:61
- 2005年
- 简要讨论了近年来含油气盆地盐构造研究的主要进展,这些进展主要表现在盐构造地质建模、三维可视化、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平衡剖面分析和构造复原以及盐构造形成机制等方面。盐构造是一类与油气聚集关系极为密切的构造类型,在波斯湾、北海、墨西哥湾、北欧和非洲大陆边缘等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有大量分布。中国在塔里木、渤海湾、江汉、四川等盆地广泛发育多期盐岩层和多种类型的盐构造,但国内盐构造研究相对较少,对盐及其相关构造的变形组合样式、三维地质建模和三维可视化、盐构造形成机理和动力学演化的研究是薄弱环节。对于塔里木、渤海湾盆地以及中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来说,区域性盐岩盖层的存在和分布将是油气藏得以保存的关键。深入探讨盐构造特征将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演化、构造样式和油气成藏过程的认识。
- 汤良杰余一欣陈书平万桂梅金文正
- 关键词:盐构造构造样式含油气盆地盐构造渤海湾盆地海相碳酸盐岩盆地构造演化
- 世界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分布特征被引量:104
- 2006年
- 到2002年底,全球共发现877个大油气田,其中碳酸盐岩大油田188个,碳酸盐岩大气田95个,这些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油气可采储量达1330×108t油当量,占大油气田可采总储量的47.09%。研究表明大油气田集中分布于波斯湾盆地、扎格罗斯盆地、南墨西哥湾盆地、二叠盆地和苏尔特盆地等。碳酸盐岩大油田和大气田的主要储集层层位不一致,石油大部分储于侏罗系和白垩系,而天然气大部分储于三叠系和二叠系。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展布受控于多个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包括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地层时代、有效烃源岩的分布、有利的储盖组合、运移通道和圈闭等。中国的碳酸盐岩油气田勘探既要借鉴国外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勘探经验,更要结合中国碳酸盐岩层系自身的特征,建立适合我国碳酸盐岩的油气地质理论并研发相关勘探技术。
- 白国平
- 关键词:勘探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