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夏师范学院中文系

作品数:17 被引量:37H指数:3
相关作者:褚碧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文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小说
  • 3篇意蕴
  • 3篇红楼
  • 3篇红楼梦
  • 3篇《红楼梦》
  • 2篇短篇
  • 2篇短篇小说
  • 2篇新作
  • 2篇艺术
  • 2篇人性
  • 2篇人性本真
  • 2篇审美
  • 2篇审美观
  • 2篇审美观照
  • 2篇文化
  • 2篇乡村
  • 2篇吉祥
  • 2篇吉祥如意
  • 2篇观照
  • 2篇本真

机构

  • 17篇宁夏师范学院

作者

  • 5篇徐安辉
  • 3篇武淑莲
  • 2篇刘衍青
  • 2篇余淑荣
  • 1篇杨立琼
  • 1篇虎维尧
  • 1篇杨苏平
  • 1篇褚碧波
  • 1篇褚治明
  • 1篇高明泉

传媒

  • 6篇固原师专学报
  • 3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青海师专学报
  • 1篇中国语文
  • 1篇共产党人
  • 1篇黄河文学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西北第二民族...
  • 1篇中共银川市委...
  • 1篇现代语文(中...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8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略论被引量:3
2008年
高等学校的教师就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占领课堂这块阵地。
高明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
《红楼梦》:“有情”世界的构建与毁灭被引量:1
2006年
曹雪芹将自己理想中世界应该具有的意义与这种意义在现世的虚无寄寓于《红楼梦》有情世界的构建与毁灭中,其间凝聚着作者强烈的反叛意识和深沉的悲剧情怀。通过贾宝玉对有情世界的痴情与绝望,可看出小说内在架构中蕴含有老庄学说中崇尚自然、崇尚精神自由、主张摒弃偏执的自我,使心不为物所累等思想,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曹雪芹那颗孤独、执著地跋涉,虽然时时迷茫,却依然追寻着春天的伟大灵魂。
刘衍青
关键词:《红楼梦》毁灭
游走于本土和全球化之间——谈陈凯歌早期电影的叙事策略被引量:2
2006年
影视艺术就是用影像和声音讲述故事,如何最大限度地运用视像和声音两个信息磁道表现艺术家的创作意旨和美学趣味,是每一个导演追求的目标。第五代的领军人物陈凯歌在文化寻根中充分挖掘传统的艺术形式,将它们巧妙、妥贴地嵌入到视像中,成为渲染人物情绪、塑造人物性格、隐喻人物心理、推进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这一点,充分地体现于其典范的代表作《黄土地》和《霸王别姬》中。
虎维尧
关键词:叙事策略本土艺术电影
清代嘉庆年间《红楼梦》续书初步研究——兼论续书作者对钗黛二人的褒贬态度被引量:1
2006年
《红楼梦》问世以后续书层出不穷,仅清代嘉庆年间就有8部。以嘉庆续书作者对原著主人公林黛玉、薛宝钗的态度为出发点,从情节模式、人物形象、艺术价值三方面进行探究、分析,可以对原著进行更全面的理解。
杨立琼
关键词:《红楼梦》续书情节艺术价值
毕飞宇小说叙事冲突及意蕴探析
2007年
毕飞宇的小说创作有着独特的艺术追求,他的文学触须能够通过人物外在和内心矛盾冲突两个纬度,从日常生活场景和生活细节中,对“人心世界”进行解构,创造富有精神内涵的鲜活人物,表现人心和人性的复杂和深邃,建构世俗生活中人的心灵景观,寄予对生命存在的深刻思考和意义追问。
徐安辉
关键词:毕飞宇小说心灵世界
《红楼梦》内在架构中的道家思想意蕴被引量:4
2006年
《红楼梦》在外显层面上具有道家与道教文化的色彩,这已为前人所揭示,但人们忽视了其内在架构中所隐含的道家思想意蕴,如老子的循环论思想与庄子的浮生若梦的人生认知贯穿了小说的始终,并成为小说悲剧精神的内在驱动力之一。
刘衍青
关键词:《红楼梦》道家思想
文学治疗作用的理论探讨被引量:20
2007年
本文从文学治疗的心理学依据、美学依据、文学是人类存在的精神家园的现实性、预见性以及文学治疗实现途径等理论探讨中,提出了文学的治疗作用应是文学的第四功能的观点,以期给当代作家提供历史借鉴,并呼吁进入文学理论教材。
武淑莲
关键词:文学治疗精神家园
古书用字现象分析——兼释“通”与“同”被引量:1
2006年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是古汉语中不同的用字现象,它们的来源不同,含义、功能也不同。但是在当前的古汉语研究和教学中,这三种常见的用字现象尚未获得一致的看法。在给古籍作通俗的注解以及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为了简便起见,在叙述时最好用“通”这个术语表示通假字,用“同”这个术语表示异体字,用“后来写作”表示古今字。
余淑荣
关键词:古代汉语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秦腔》与《花旦》的平行比较研究
2009年
笔者对《秦腔》和《花旦》两部作品分别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表现手法、推动情节的主要事件以及值得商榷之处做了细读式平行比较。侧重人物性格塑造、民俗民风、传统戏曲艺术表现,在同中辨异,在差异中发现两位作者各自的情感倾向。同时也让作品瑕瑜互见,充分体现读者阅读的主体性地位。
武淑莲
关键词:《秦腔》民俗民风
文化批判视野下的人性解构
2006年
毕飞宇小说的独特性在于通过生活化的叙事,透现生命个体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和人性状态。人物的性格及命运往往阐释着某种文化,并揭示其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传达出对传统文化的理性审视与批判,从而寄寓对人类生存“真问题”的哲学思考和终极关怀。
徐安辉
关键词:毕飞宇小说文化批判文化背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