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现代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作品数:276 被引量:1,750H指数:22
相关作者:冯怡林晓王优杰吴飞赵立杰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药剂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3篇期刊文章
  • 5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8篇医药卫生
  • 14篇化学工程
  • 3篇生物学
  • 3篇理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7篇中药
  • 32篇制剂
  • 32篇色谱
  • 26篇液相色谱
  • 26篇相色谱
  • 26篇高效液相
  • 26篇高效液相色谱
  • 23篇色谱法
  • 20篇液相色谱法
  • 20篇高效液相色谱...
  • 19篇多糖
  • 19篇药动学
  • 19篇物理性质
  • 18篇川芎
  • 14篇提取物
  • 14篇麦冬
  • 12篇制粒
  • 12篇麦冬多糖
  • 10篇压片
  • 10篇数学模型

机构

  • 276篇上海中医药大...
  • 68篇上海中医药大...
  • 56篇上海张江中药...
  • 9篇江西中医药大...
  • 7篇江西师范大学
  • 5篇上海健康医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浙江医药高等...
  • 2篇上海市黄浦区...
  • 2篇上海上药杏灵...
  • 2篇上海市金山区...
  • 2篇上海丽珠制药...
  • 2篇无限极(中国...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186篇冯怡
  • 78篇林晓
  • 66篇吴飞
  • 61篇沈岚
  • 56篇王优杰
  • 55篇洪燕龙
  • 52篇徐德生
  • 50篇阮克锋
  • 46篇赵立杰
  • 41篇张继全
  • 28篇杜若飞
  • 19篇鲜洁晨
  • 16篇胡佳亮
  • 16篇梁爽
  • 12篇熊耀坤
  • 12篇王源
  • 12篇杜焰
  • 9篇李晓海
  • 8篇杨秀娟
  • 7篇曹韩韩

传媒

  • 34篇中国中药杂志
  • 19篇药学学报
  • 19篇中成药
  • 17篇中国新药杂志
  • 14篇中国实验方剂...
  • 14篇中草药
  • 1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0篇上海中医药大...
  • 10篇世界科学技术...
  • 10篇中国医药导报
  • 9篇中国医药工业...
  • 7篇安徽医药
  • 5篇中国新药与临...
  • 4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药物生物技术
  • 3篇药物分析杂志
  • 3篇中国现代应用...
  • 3篇上海中医药杂...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2013年“...

年份

  • 1篇2024
  • 11篇2023
  • 9篇2022
  • 18篇2021
  • 6篇2020
  • 13篇2019
  • 18篇2018
  • 16篇2017
  • 17篇2016
  • 10篇2015
  • 22篇2014
  • 36篇2013
  • 31篇2012
  • 28篇2011
  • 22篇2010
  • 18篇2009
2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宣肺清热合剂质量标准的建立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建立宣肺清热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宣肺清热合剂中枳壳和桑白皮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黄芩苷进行定量鉴别。结果枳壳和桑白皮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黄芩苷进样质量的线性范围为0.032~2.59tzg(r=0.9996),回收率为100.08%(RSD=1.60%)。结论建立的方法定性专属性强、定量准确度高,适用于宣肺清热合剂的质量控制。
陈群力李洁杨骏周淑琴赵春草吴飞
关键词:黄芩苷枳壳桑白皮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鉴别
中药藿苓生肌颗粒安慰剂的质量标准探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以藿苓生肌颗粒安慰剂为例,以相似性、适用性、可控性和安全性为基本属性,对中药安慰剂的质量标准进行探讨。方法:在藿苓生肌颗粒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对其模拟制剂藿苓生肌颗粒安慰剂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除相似性外,着重建立体现其他3个属性的质量控制项目。采用人工评价法建立安慰剂与受试制剂的相似性控制项;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白术、茯苓和黄芪项目进行定性检查,采用HPLC法对马钱苷和淫羊藿苷进行限量测定,建立安慰剂的适用性和可控性控制项;通过对处方中材料成分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数值统计,进行安慰剂的安全性评估。结果:通过人工评价打分的方法,计算得到藿苓生肌颗粒安慰剂与其受试制剂的相似度是0.9925;在薄层色谱中,藿苓生肌颗粒安慰剂与10%的受试制剂和受试制剂色谱无对应的斑点或者斑点更浅;在HPLC中,藿苓生肌颗粒安慰剂与10%的受试制剂相比含量更低;此外,食品添加剂的用量均在安全使用剂量范围内,在相似性、适用性、可控性和安全性四方面均符合安慰剂质量标准的要求。结论:以藿苓生肌颗粒安慰剂为例,探索建立中药安慰剂的质量标准的方法,为中药安慰剂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经验基础。
郭宁郭成杰吴梅王优杰吴飞林晓冯怡
关键词:安全性
香加皮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香加皮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传统中药材。随着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相关药理作用的起效成分逐步明确,相应的制备工艺和检测手段也逐渐完善。本文简述了香加皮中五大类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和检测方法:C21甾体苷类一般采取乙醇溶液提取,使用大孔树脂柱纯化或者制备液相进行分离制备,多以HPLC-UV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检测;强心苷类用甲醇或乙醇超声提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检测;醛类采用硅胶、十八烷基硫酸钠键合相(ODS)柱色谱等方法处理,HPLC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法)分析;脂肪酸类和其他类的提取和检测方法也有涉及,为香加皮中相关成分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李瑞雪张继全吴飞冯怡
关键词:香加皮C21甾体苷强心苷
金荞麦多孔粉体的压片性能改善及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前限制中药片剂开发与生产的难点较多,该研究旨在通过中药提取物与致孔剂碳酸氢铵喷雾共处理改善中药片剂溶出困难及服用剂量大的问题。以金荞麦提取物和碳酸氢铵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喷雾干燥方法制备金荞麦多孔粉体并进行压片,考察共处理前后粉体学和片剂性质变化,同时以金荞麦市售片和原料药片作为对照药物,考察其可压性和溶出性能的改善程度。结果表明,金荞麦提取物与碳酸氢铵共处理后的粉体具有较高的孔隙率、较大的比表面积、粒子形态近球形并呈中空状态。以该粉体制备的多孔片剂,溶出速率和压缩成形性均得到显著提高,在片剂生产中可通过减少辅料用量的方式提高载药量,进而降低服用剂量。
李金枝罗毓阮洪生崔明超董珂潘萍林晓
关键词:金荞麦提取物喷雾干燥片剂溶出度
中药辅料炼蜜物理性状参数表征及参数间相关关系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表征中药辅料炼蜜的水分含量、相对密度和黏度3个物理性状参数,分析各参数间的相互关系,优选某一参数表征炼蜜的规格.方法:采用常压加热法和减压加热法制备炼蜜样品,利用阿贝折光计法测定水分含量,比重瓶法测定相对密度,优选旋转流变仪测定黏度的方法,通过回归分析考察2种制备工艺得到的不同规格炼蜜样品中水分含量、相对密度、黏度间相互关系.结果:常压(减压)炼蜜样品中水分、相对密度和黏度分别为15.05% ~ 21.26%(13.72% ~ 21.32%),1.401 7~1.447 8(1.403 3~1.4564),1.89~51.28(1.93~86.01) Pa·s.不同规格炼蜜样品中水分含量、相对密度和黏度的对数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R2均>0.98),不同工艺制得炼蜜样品的物理性状参数间相关关系一致.结论:随水分含量降低,炼蜜相对密度线性增加,黏度呈指数性增加,3个参数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直接采用含水量来表征炼蜜物理性状.
吴国瑞鲜洁晨林晓冯怡洪燕龙
关键词:炼蜜水分含量相对密度黏度剪切速率
大川芎方效应组分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目的:借鉴血清药物化学的方法,探讨大川芎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为有效、全面地控制大川芎方及其制剂的质量奠定基础。方法:通过HPLC指纹图谱和紫外光谱分析,比较空白血清、含药血清的成分异同,确定大川芎方效应组分的血中移行成分,...
洪燕龙袁莹林晓冯怡徐德生汪益函
关键词:大川芎方移行成分血清药物化学
文献传递
中药制剂原料吸湿动力学初步探讨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应用数学模拟研究中药制剂原料吸湿动力学模型,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中药制剂原料吸湿特性。方法:测定中药制剂原料的吸湿性,分别采用Fick第一扩散定律、一级渐进模型、Peleg模型、Fick第二扩散定律进行拟合。结果:中药制剂原料吸湿过程符合Fick扩散定律,可采用Peleg模型拟合中药制剂原料的吸湿动力学,模型与平衡吸湿量和初始吸湿量呈负相关。蓝芩方提取物、双黄连方提取物、山菊降压方提取物、乐脉方提取物、玄麦甘桔方提取物、野菊花提取物、川参方提取物、康心宁方提取物、安神养心方提取物的预测值与实际值间相似度分别为0.999 6,0.995 9,0.999 2,0.927 1,0.995 7,0.998 8,0.999 1,0.919 8,0.979 6,扩散系数依次为1.16×10-7,1.74×10-3,3.06×10-3,2.62×10-3,2.16×10-3,2.48×10-3,2.23×10-3,2.85×10-3,2.64×10-3。结论:通过数学模拟探析吸湿动力学过程可较好地解释中药制剂原料的吸湿机制。
刘国平赵立杰冯怡沈岚杜若飞
麦冬多糖口服吸收促进剂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适用于麦冬多糖(OJP)的口服吸收促进剂,为寻求利用吸收促进剂来实现OJP口服给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Caco-2细胞模型,对薄荷油、丁香油、冰片、三七花皂苷、麦冬皂苷、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和癸酸钠的吸收促进作用和细胞毒性进行评价。通过大鼠在体肠段试验,对OJP在各肠段的吸收情况以及癸酸钠对吸收的促进作用进行研究。结果:癸酸钠是既有效又安全的吸收促进剂,而丁香油、薄荷油、麦冬皂苷的吸收促进作用与细胞毒性高度相关。OJP在十二指肠、回肠和结肠段中均有少量吸收,其中在十二指肠中的吸收情况最好,回肠次之,而在结肠段最差。在使用癸酸钠之后,各肠段对OJP的吸收均有显著提高,尤以结肠段最为明显。结论:吸收促进剂的吸收促进作用往往与其细胞毒作用相关,选用安全而有效的吸收促进剂来增加麦冬多糖的口服吸收是有效且具有应用价值的一种方法。
林晓卢智玲徐德生冯怡沈岚
关键词:麦冬多糖CACO-2细胞
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生物靶标研究进展
2023年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是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最常见的亚型。IBS-D的主要病因包括胃肠道炎症反应、内脏敏感性增加、脑-肠轴异常、肠道微生态紊乱、肠道屏障受损等。在这些病理进程中存在引发IBS-D的关键因子,因此可以寻找IBS-D发病的关键信号通路及关键信号因子,作为治疗IBS-D的生物靶标,通过抑制或调节这些生物靶标,以达到防治IBS-D的目的。研究显示,以中医药途径干预治疗IBS-D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无论是单味中药或是中药复方,均显示对IBS-D的发病机制中的多种关键通路及关键信号因子具有调节作用。本文就中药对治疗IBS-D发病进程中的关键生物靶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IBS-D治疗药物作用机制探索及新药开发提供思路。
吴心悦丁可欣吴飞林晓
关键词:中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胃肠道炎症内脏敏感性
基于表面自由能的粒子设计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7年
随着对表面自由能研究的深入,利用粒子设计过程表面自由能相关参数的变化,探索出许多基于表面自由能性质的粒子设计系统。物料经粒子设计后改变理化属性,表面自由能产生了新的变化。因此,可通过表面自由能性质变化特征指导粒子设计过程。笔者综述了表面自由能性质在微粉化、粒子改性、混合、包衣、制丸与制粒等粒子设计过程的应用。通过表面自由能相关参数构建了色散力-极性力模型和黏附-凝聚模型,并阐述了色散力-极性力模型和黏附-凝聚模型在粒子设计中的应用。
明良山李哲吴飞杜若飞冯怡
关键词:表面自由能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