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国际文化学系
- 作品数:15 被引量:107H指数:5
- 相关作者:王琼汪志刘志明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试论汉语的音节结构与认知模式——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经典案例(“爱”[ai]的发音)”谈起被引量:4
- 2007年
-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来自印欧语社团的初学者,往往在汉语音节的发音上不得要领。音节结构其实是一定语言"主音位"的配列模式。印欧语的主音位只限于音质音位,音节配列其实就是音质音位在单线性轨道上的组合,音素成为唯一的实体性语音单位。汉语的主音位则包括音质音位与非音质音位,音节配列表现为整化了的非线性结构,音节成为唯一的实体性语音单位。因而,印欧语社团以音素为语音感知基础。汉语社团以音节为语音感知基础。要使初学者掌握汉语音节的正确发音,关键在于引导他们了解汉语音节的结构特性,把握语音感知的基点。
- 何丹
- 关键词:音节调位语音感知
- 解构批评的谱系——德里达、罗兰·巴特与保罗·德曼被引量:5
- 2004年
- 解构主义对文学批评的最重要的影响是对意义的消解。消解意义是否意味着走向虚无主义?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回到其原初的问题语境。在解构批评的谱系中,德里达、罗兰·巴特与保罗·德曼是最具有发言权的代表人物。本文通过对这三位思想家的梳理和辨析,得出的认识是:解构批评对于意义的消解并非走向虚无主义,而是要通过意义的多元取向打破传统文本阐释中存在的意义崇拜。
- 孟岗张一冰
- 关键词:解构主义德里达罗兰·巴特
- 美国政要的嘴上功夫被引量:2
- 2001年
- 叶金龙
- 关键词:布什白宫政要民众就职
- 男性神话的消解和女性神话的膜拜——论莫言“家族小说”的文化转型被引量:2
- 2000年
- 莫言的“家族小说”由前期的男性神话的重构与消解走向后期的女性神话的膜拜。其转型的原因是由乱伦禁忌和阉割情结引起的种族退化的忧患意识。
- 刘志明
- 关键词:乱伦禁忌个体生命
- 庄子与陶渊明自然观之比较——兼论王国维对陶诗的误读被引量:3
- 2006年
- 在自然观上,庄子“以物观物”,其境界是“无我之境”,陶渊明“以我观物”,其境界是“有我之境”,虽然庄子与陶渊明常因共同的亲和自然的态度而往往被人并提,但两人在自然观上仍存在巨大差异。王国维的观物理论与境界说对于描述庄陶自然观之区别甚为妥贴,然其所谓陶诗“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为“无我之境”,却是对陶诗的误读。
- 李春娟
- 关键词:自然观以物观物无我之境有我之境
- 儒家“八目”思想与孙中山的建国构想
- 2005年
- 儒家思想对孙中山政治思想的形成及其政治实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儒家政治思想中的“八目”思想与孙中山的建国构想(包括“五权宪法”、“三阶段建国”)在根本政治理念上将统治者的高尚人格视为政权的合法性基础,忽视制度对权力的约束;在政治制度建立的具体策略上把被统治者具体人格的完善看作是国家建立的前提条件;在政治文化上贬低个体权利在政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表明这两个思想体系的关系并非表面、局部的相似,而是价值关注和逻辑思路的契合。
- 王琼
- 关键词:孙中山
- 在知觉信念中重构的世界——《追忆似水年华》的时间艺术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本文从知觉现象学的角度研究《追忆似水年华》的时间艺术。小说在开始的玛德莱娜点心事件、中间反复出现的凡德伊音乐、最后的主人公顿悟所支撑的叙事结构中,通过原初肉身的知觉与经验,以不自觉的回忆作为表征,引发层层深入的生命联系与体验。小说由此打开通向真正时间之门,在知觉信念中重构一个真实的生命世界,呈现出一种富有独创性的“隐藏在人的灵魂深处的艺术”。
- 谢雪梅
- 关键词:《追忆似水年华》
- 寂寞·怀念·神秘——里尔克诗学思想初探被引量:2
- 2006年
- 里尔克一生创作了大量影响深远的诗歌,同时留下数量惊人的优美信札。其诗学思想虽不系统,但很独特深刻,零星地分散在他大量书信或散文里;诗歌中也偶尔触及。
- 韩雷
- 关键词:寂寞怀念情欲
- 民间狂欢与众神缺席 论金庸小说在大众传媒中的角色扮演被引量:3
- 2001年
- 本文通过对传媒文化和金庸小说叙事结构的分析,发现金庸小说的民间立场与传媒文化的大 众化模式具有共通之处,并以此为出发点考察了它在大众传媒中所扮演的角色。即:民间狂
- 汪志
- 关键词:金庸小说大众传媒民间狂欢民间立场文化取向
- 民族主义的话语形式与民族认同的重构被引量:14
- 2005年
- 民族主义运动中阶级、种族、性别等范畴的经验揭示:民族主义有可能成为一种隐含不平等权力关系的话语形式。本文认为其根源在于民族国家的同质性假设,因此要想实现个体在根本意义上的自由与解放,满足民族主义的文化诉求,就必须在新的基础上重构民族认同。本文认为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后殖民批评理论在重新构建独立的民族认同这个问题上提出的有关思路和策略。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后殖民批评理论本身的不完善性,而本土化语境会放大其理论缺陷,不仅使后殖民理论的本义遭到歪曲,且民族认同的内涵也会发生嬗变。
- 王琼
- 关键词:民族主义话语形式民族认同文化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