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作品数:1,752 被引量:11,617H指数:49
相关作者:李跃清秦宁生何光碧郁淑华屠妮妮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省气象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省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56篇期刊文章
  • 355篇会议论文
  • 20篇科技成果
  • 16篇专利
  • 2篇标准

领域

  • 1,321篇天文地球
  • 253篇农业科学
  • 81篇环境科学与工...
  • 64篇水利工程
  • 30篇自动化与计算...
  • 15篇生物学
  • 15篇文化科学
  • 10篇经济管理
  • 10篇理学
  • 5篇电子电信
  • 5篇建筑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20篇降水
  • 300篇气候
  • 265篇青藏高原
  • 263篇青藏
  • 215篇暴雨
  • 144篇盆地
  • 137篇夏季
  • 122篇气象
  • 121篇低涡
  • 119篇四川盆地
  • 118篇气候变化
  • 104篇环流
  • 84篇气温
  • 74篇水汽
  • 71篇高原低涡
  • 62篇暴雨过程
  • 57篇中尺度
  • 57篇降水量
  • 52篇数值模拟
  • 48篇地表

机构

  • 1,749篇中国气象局成...
  • 240篇四川省气象局
  • 196篇成都信息工程...
  • 118篇四川省气候中...
  • 92篇四川省农业气...
  • 74篇中国气象科学...
  • 69篇西藏高原大气...
  • 59篇南京信息工程...
  • 58篇中国科学院
  • 51篇中国气象局
  • 45篇西藏自治区气...
  • 42篇四川农业大学
  • 38篇中国科学院大...
  • 37篇陕西省气象局
  • 36篇四川大学
  • 29篇雅安市气象局
  • 22篇四川省人工影...
  • 20篇云南大学
  • 20篇凉山州气象局
  • 19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319篇李跃清
  • 132篇何光碧
  • 98篇屠妮妮
  • 89篇郁淑华
  • 71篇高文良
  • 64篇蒋兴文
  • 61篇秦宁生
  • 60篇彭国照
  • 56篇周长艳
  • 54篇陈超
  • 51篇闵文彬
  • 50篇张利红
  • 46篇陈忠明
  • 43篇卢萍
  • 42篇陈静
  • 40篇王鸽
  • 40篇赵兴炳
  • 37篇王明田
  • 35篇王顺久
  • 33篇齐冬梅

传媒

  • 307篇高原山地气象...
  • 191篇高原气象
  • 59篇四川气象
  • 48篇大气科学
  • 38篇气象
  • 32篇冰川冻土
  • 29篇干旱气象
  • 26篇西南大学学报...
  • 22篇成都信息工程...
  • 21篇中国农业气象
  • 21篇气象科技
  • 21篇应用气象学报
  • 21篇中国农学通报
  • 21篇暴雨灾害
  • 19篇热带气象学报
  • 19篇气象学报
  • 16篇中国气象学会...
  • 15篇资源科学
  • 15篇中国沙漠
  • 15篇2009年高...

年份

  • 9篇2024
  • 51篇2023
  • 42篇2022
  • 58篇2021
  • 52篇2020
  • 73篇2019
  • 76篇2018
  • 77篇2017
  • 71篇2016
  • 83篇2015
  • 102篇2014
  • 94篇2013
  • 96篇2012
  • 104篇2011
  • 121篇2010
  • 124篇2009
  • 136篇2008
  • 64篇2007
  • 87篇2006
  • 31篇2005
1,7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98年夏季两例青藏高原低涡结构特征的比较被引量:22
2010年
利用1998年Micaps历史天气图、1998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试验资料和NCEP/NCAR 1°×1°分辨率的再分析资料,对该年夏季两例移出与未移出高原的低涡活动过程及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移出与未移出高原低涡的低涡结构特征差异显著:(1)移出高原低涡,低涡环流呈圆形,厚度有3000 m左右,降水区呈环状分布;未移出高原低涡,低涡环流呈椭圆形,厚度为1500 m左右,降水区在低涡的南、西南方。(2)移出高原低涡,低涡区内绝大部分为上升运动区,并且强度在加强、区域扩大;未移出低涡,涡区内上升运动在减弱,上升运动区在缩小。(3)移出高原低涡,涡区内斜压性强,比未移出的大近一倍。(4)移出高原低涡,涡区内500 hPa有高位涡沿东北方向向上输送位涡平流,未移出高原低涡的有次高位涡沿东南方向向下输送位涡平流。(5)移出高原低涡是下层‘正涡度、暖区’、上层‘负涡度、冷区’;未移出高原低涡是下层‘正涡度、冷区’、中层‘负涡度、弱暖区’、上层‘正涡度、冷区’。
郁淑华高文良
关键词:青藏高原低涡位涡温度
基于FAO Penman-Monteith方法的西藏春青稞干旱趋势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本文基于联合国农粮署(FAO)提供的Penman-Monteith方法,评估了1981—2010年西藏春青稞生育期内的自然水分供需比(PET),以探索利用PET开展针对作物的干旱监测、预报业务的可行性。结果显示,不同降水带之间的PET差异比不同温度带之间的差异更大。在各个降水带内,春青稞在生育中前期受旱几率均相对较高,其中干旱和半干旱区的旱情和出现旱灾的概率均更高。从PET的年际变化来看,西藏全区的PET数值在降水、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的共同影响下经历了缓慢下降、快速上升、快速下降的变化过程,其中PET与日均降水的相关性最高。综上,PET可以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综合考虑气象、光照和作物本身属性对春青稞的受旱程度进行比较准确的定量化评估,适合用于针对作物的旱情评估业务。
高佳佳徐薇边央平措桑旦巴桑杜军
关键词:干旱趋势青稞生育期
气象数据资料自动化接收系统开发
2002年
使用DELPHI6.0开发程序系统实现气象数据资料的自动化接收 ,通过主要源代码分析自动化接收系统建立的主要思路和重要通用过程 ,为业务和科研的数据资料自动化接收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法 ,同时 。
陈栋彭骏刘兴华
关键词:气象数据自动化数据库服务器
成都区域气象中心高低分辨率η模式降水预报检验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利用成都区域气象中心 η坐标模式 ,对 2 0 0 2年汛期及主要降水过程进行了 η坐标模式降水预报检验 ,对典型个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 :模式对夏季区域性过程有较强的预报能力 ,模式预报雨量中心强度有 5 0 %与实况相差小于 2 5毫米。模式对晴雨预报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对降水强度的预报通常偏弱 ,对落区的预报位置易偏西、偏北。模式易漏报不易空报 ,当模式预报有较大量级的降水时 ,实况出现的概率很大 ,但要注意落区的位置。高分辨率模式在降水中心强度的预报较低分辨率模式接近实况 ,低分辨率模式在降水落区和中心位置预报上较接近实况。
何光碧郁淑华顾清源
关键词:气象中心Η模式降水预报检验降水强度降水落区
青藏高原东侧降水与印度洋海温之间的遥相关特征
选取高原东侧近50年(1951-2000)35个观测站降水和同期印度洋海温资料,运用SVD分析方法讨论了其同期与印度洋海温的遥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高原东侧降水与同期印度洋海温有三种基本的遥相关模态。合成分析表明,高原东侧...
张平陈碧辉毛晓亮
关键词:印度洋海温遥相关
文献传递
近10年青藏高原景观的斑块特征分析
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反馈是当前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组成的地理单元,其研究尺度介于区域和生态系统两者之间.从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尺度来看,把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王鸽韩琳
关键词:青藏高原斑块
文献传递
近50年青藏高原东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27
2013年
选用1967~2012年青藏高原东部60个站点的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地区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高原东部降水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态势,高值区位于西藏东部和川西高原,低值区位于柴达木盆地;降水场可以划分为八个小区,分别是西藏东部和川西高原西部区、藏南谷地区、青南高原区、柴达木盆地区、藏北高原区、川西高原北部区、青藏高原东南缘区以及青海东北部区.年降水表现出强增加趋势,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后期相对偏少,20世纪末以来相对偏多;除川西高原北部区外,其余各区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增加趋势.春季降水表现出“偏少~偏多”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1995年附近发生由少到多的突变,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相对偏少,90年代后期以来相对偏多;八个分区均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增加趋势.夏季降水呈增加趋势,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后期相对偏少,20世纪末以来相对偏多;八个分区均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增加趋势.秋季降水的线性趋势趋近于零且没有表现出年代际变化特征;除川西高原北部区呈减少趋势外,各区均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增加趋势.冬季降水表现出“偏少~偏多~偏少”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分别在1986和1996年附近发生由少到多和由多到少的突变,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相对偏少,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相对偏多,90年代后期以来相对偏少;除西藏东部和川西高原西部区及青海东北部区外,各区均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偏少~偏多~偏少”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胡豪然梁玲
关键词:青藏高原降水
攀西地区烤烟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建立及应用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建立攀西地区烤烟大田生长期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方法】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单因子及多因子气候适宜度模型,对比两种方法确定权重建立气候适宜指数的优劣;建立产量丰歉指数和气候适宜指数的关系模型,确定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结果】标准化法优于绝对值法;产量丰歉指数与气候适宜指数呈显著相关;指标回代检验准确率较高。【结论】指标可以用于评价气候条件对大田烤烟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适宜程度。
刘琰琰李海燕陈超张玉芳庞艳梅肖国杰
关键词:烤烟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
一次高空槽在青藏高原上诱发切变线的Q矢量分析被引量:12
1994年
通过对1982年6月1-6日一次高空槽在青藏高原上诱发切变线的过程进行了Q矢量分析,发现高原切变线产生、维持在明显的呈东西向的500hPaQ矢量辐合带内,而且低层500hPa·Q<0,高层200hPa·Q>0。这说明宽广的上升运动的存在和加强,是产生、维持切变线的重要机制。高原切变线的产生、维持还与锋生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郁淑华
关键词:Q矢量切变线高空槽锋生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陆面温度和能量的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29
2011年
利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定西陆面过程综合观测试验站"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的各种陆面物理量综合资料,比较系统地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温度、降水量、地表反照率、地表辐射分量和能量平衡分量的年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显示,黄土高原陆面过程特征与其他地区有很大不同。土壤温度变化向下传播速度约为2.5~3.5 h/10cm;地表反照率随土壤湿度的增大而减小,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5338;而地表反照率随降雪量增大而增大,与降雪量的相关系数为0.6645;长波辐射年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比总辐射迟1个月左右,年平均日变化中地表和大气对太阳辐射加热大约需要1个小时的响应时间;潜热通量夏季是冬季的5倍多,感热通量有了两个比较明显的峰值,潜热通量、感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的日峰值比净辐射滞后30 min^1 h。
孙昭萱张强
关键词:陆面温度地表辐射能量平衡黄土高原
共17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