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

作品数:302 被引量:1,905H指数:21
相关作者:除多卓嘎拉巴卓玛杨秀海普布次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7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180篇天文地球
  • 59篇农业科学
  • 31篇自动化与计算...
  • 2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生物学
  • 7篇经济管理
  • 7篇水利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3篇气候
  • 45篇气候变化
  • 38篇植被
  • 37篇遥感
  • 36篇青藏
  • 36篇青藏高原
  • 36篇MODIS
  • 32篇气象
  • 30篇降水
  • 21篇积雪
  • 19篇干旱
  • 18篇遥感监测
  • 16篇地表
  • 15篇土壤
  • 12篇植被指数
  • 12篇MODIS数...
  • 11篇卫星遥感
  • 11篇草地
  • 10篇藏北高原
  • 9篇气候特征

机构

  • 302篇西藏高原大气...
  • 69篇中国气象局成...
  • 50篇西藏自治区气...
  • 22篇成都信息工程...
  • 21篇中国气象局
  • 21篇西藏自治区气...
  • 19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气象科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遥...
  • 6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天津大学
  • 4篇中国气象局北...
  • 4篇宁夏回族自治...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国家气象信息...
  • 3篇国家卫星气象...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湖北省气象局
  • 2篇西安科技大学

作者

  • 59篇除多
  • 51篇卓嘎
  • 50篇拉巴
  • 39篇拉巴卓玛
  • 33篇杨秀海
  • 33篇陈涛
  • 32篇边多
  • 31篇普布次仁
  • 30篇德吉央宗
  • 26篇边巴次仁
  • 22篇扎西央宗
  • 21篇罗布
  • 19篇李林
  • 17篇扎西顿珠
  • 14篇王彩云
  • 13篇巴桑
  • 13篇洛桑曲珍
  • 10篇王伟
  • 9篇刘志红
  • 9篇周刊社

传媒

  • 41篇高原山地气象...
  • 25篇冰川冻土
  • 25篇西藏科技
  • 12篇遥感技术与应...
  • 10篇高原气象
  • 10篇中国农学通报
  • 8篇山地学报
  • 7篇中国农业气象
  • 6篇地理学报
  • 6篇高原科学研究
  • 6篇2009年高...
  • 5篇资源科学
  • 5篇草业科学
  • 5篇自然资源学报
  • 5篇全国卫星应用...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湖泊科学
  • 4篇气象科技
  • 4篇应用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5篇2023
  • 13篇2022
  • 20篇2021
  • 6篇2020
  • 12篇2019
  • 18篇2018
  • 19篇2017
  • 14篇2016
  • 11篇2015
  • 11篇2014
  • 19篇2013
  • 20篇2012
  • 22篇2011
  • 37篇2010
  • 20篇2009
  • 10篇2008
  • 10篇2007
  • 7篇2006
  • 6篇2005
3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91~2022年雅鲁藏布江中游冬小麦生育期及其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
2023年
为评价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原冬小麦主要生育期变化,基于1991~2022年雅鲁藏布江中游(简称雅江中游)的泽当冬小麦生育期及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资料,采用一元回归、Person相关系数和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雅江中游冬小麦生育期变化特征以及影响的主导气候因子。结果表明:1991~2022年,雅江中游冬小麦营养生长期(VGP)、生殖生长期(RGP)和全生育期(WGP)的平均气温均趋于升高,平均最高气温升温率明显比平均最低气温要大,气温日较差呈增大趋势。VGP、WGP的≥0℃积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为增加趋势,平均相对湿度趋于减少,而RGP这些要素的变化趋势相反。冬小麦各生育期日期都呈推迟趋势,平均每10 a推迟0.61~14.16 d,以分蘖期推迟的最为显著。冬小麦VGP延长,RGP、WGP缩短。4月、6月平均最低气温降低,11月平均最高气温升高、日照时数增加,是冬小麦生育期普遍推迟的主要原因。
郭艺楠晋美朗杰杜军德庆卓嘎王挺
关键词:冬小麦生育期
我国主要积雪区AMSR-E被动微波雪深算法对比验证研究被引量:16
2013年
采用高级微波扫描辐射计(AMSR-E)亮温数据,选取Chang算法、GSFC 96算法、AMSR-E SWE算法、青藏高原改进算法和Savoie算法等5种雪深反演算法,利用2010年2月10-12日3d的气象站台雪深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5种雪深反演算法在新疆地区、青藏高原、内蒙古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北平原的精度和适用性.结果表明:总体验证中,青藏高原改进算法3d的结果均优于其他算法,其均方根误差(RMSE)为9.16cm、9.96cm和9.63cm,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59.77%、52.79%和48.47%.分区验证中,结果最佳的算法分别为:在新疆地区,GSFC 96算法RMSE为6.85~7.48cm;内蒙古地区,青藏高原改进算法的RMSE分别为5.9cm、6.11cm和5.46cm;东北地区,青藏高原改进算法RMSE为6.21~7.83cm;西北地区和华北平原5种算法的适用性不佳;青藏高原由于缺乏实测数据,无法得到该区验证统计结果.
宾婵佳邱玉宝石利娟除多朱骥
关键词:被动微波雪深AMSR-E
遥感影像投影寻踪回归分类模型被引量:2
2012年
将投影寻踪回归分析技术引入遥感影像分类中,详尽叙述遥感影像投影寻踪回归分类模型的建立和实现过程。将广州地区的TM影像用于分类实验,并用混合蛙跳算法来优化投影寻踪回归分类模型中的参数矩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分类效果。此外,还进一步分析了投影中心的设定、调整以及优化算法和岭函数个数对投影寻踪回归模型分类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易于优化实现,稳定性强,模型中岭函数的个数对投影寻踪回归模型的分类精度没有显著影响。
张正健李祚泳秦宁生刘志红巴桑
关键词:影像分类优化算法
基于遥感技术对山南地区火灾监测的个例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火灾是森林最严重的危害之一。西藏地处青藏高原,森林是全球少数处于原始状态下的自然资源之一,天然林面积比例高达99.23%.每年冬春季节的森林火灾遥感监测工作为西藏自治区遥感应用研究中心的首要任务之一。文章对山南市的火灾监测为案例,分析评估火灾监测服务,探讨遥感监测林火方法。
白玛央宗奚凤戴睿扎西央宗
关键词:遥感监测火灾
基于多源卫星数据扎日南木错湖面变化和气象成因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Landsat(MSS、TM、ETM+)系列卫星和环境减灾卫星CCD遥感影像数据以及西藏扎日南木错地区近40年(1970-2011年)气象资料,分析湖泊面积的变化特征,并探讨湖泊面积变化的可能气象成因.结果表明,扎日南木错1975-2011年间经历了先萎缩后扩张的过程,湖泊面积呈增长趋势,增长面积为7.08 km2.扎日南木错流域在过去40多年里冰川在退缩,温度升高,降水量增加,而蒸发量和最大冻土深度减少.湖泊面积与年气温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气温升高可能是湖面扩大的原因之一.
德吉央宗拉巴拉巴卓玛陈涛杨秀海
关键词:湖面变化气候变化
西藏纳木错景区旅游承载力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文章根据生态旅游的特点,结合前人的研究和西藏特殊地理单元的特点,提出了一套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同时针对纳木错这一青藏高原较有代表性的湖泊景观,从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入手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实际研究与应用,对纳木错景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
李林扎西央宗扎西央宗顿玉多吉边多曾林
关键词:旅游承载力纳木错
拉萨市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标准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利用拉萨市区6个环境监测点污染物质量浓度数据,对区域内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和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至2017年,拉萨城区个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46.6%.O38h浓度值最高,PM10为次之,最低为CO,分别为103.87μg/m3,60.66μg/m3,0.08mg/m3。SO2、NO2、PM2.5三项约在10~25μg/m3之间。从城市优良天数比例来看,五年内总天数为1814天,其中优为410天,良1281天,轻度污染109天。超标天数中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占49.4%,其次是PM10占46.2%.
德庆卓嘎
林芝市公路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及气象预报模型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对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公路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及气象预报模型进行研究,为实施该市境内公路沿线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选取了林芝市公路沿线15 km缓冲区内的断层密度、土壤类型、坡度、沟谷密度、年降水量、土地利用、裸岩率和距河流的距离8个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因子,通过信息量及逻辑回归方法确定各区划因子的系数,得到了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模型;再进一步依据地质灾害发生当日、前1日、前2日和前3日的日降水数据,使用逻辑回归方法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模型。[结果]林芝市公路沿线15 km缓冲区内的大部分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概率小于0.4,且离道路越近,地质灾害易发性概率越大。将该预报模型用于历史地质灾害点数据进行检验,发现该模型的预报准确率为85.71%,漏报率为14.29%。[结论]受地形地貌、降水资料等影响,该模型预报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但能反映基本趋势。
陶星宇柳锦宝黄志刚巴桑卓玛陈军肖斌高瑜莲费晓燕
关键词:公路地质灾害
气候变化背景下西藏高原地区界限温度时空变化特征
2024年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农牧业生产面临较大风险,研究界限温度时空变化对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近40a(1981-2020年)西藏38个气象站点逐日平均气温观测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Person系数、Mann-Kendall、优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近40a西藏≥0℃、≥5℃和≥10℃界限温度(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和活动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西藏≥0℃、≥5℃和≥10℃界限温度分布总体上表现为自东南向西北初日推迟、终日提早、持续日数缩短和积温减少的特征,并具有明显的海拔垂直地带性特征。1991-2020年与1981-2010年平均值比较,西藏各站三种积温均增加,以≥10℃积温增幅较大;绝大部分站点初日偏早、终日偏晚、持续日数偏多。(2)近40a西藏≥0℃、≥5℃和≥10℃初日、终日和持续日数的变幅以≥0℃最大,平均每10a初日提早3.2d、终日推迟3.5d、持续日数延长5.4d;积温增幅以≥10℃最大,为86.1℃·d·10a^(-1)。≥0℃、≥5℃持续日数增加是由于初日明显提早造成的,而≥10℃持续日数的增加因终日显著推迟导致。(3)≥0℃界限温度的线性倾向率(LTR),低海拔地区明显大于高海拔地区;≥5℃初日、积温LTR的最大值在低海拔地区,终日、持续日数LTR的最大值在中高海拔地区(3500-4000m);≥10℃初日LTR在中高海拔地区最大,终日、持续日数和积温LTR最大值出现在海拔4000-4500m地区。(4)20世纪80年代≥0℃、≥5℃和≥10℃初日偏晚、终日偏早、持续日数偏短、积温偏低;90年代初日、终日和持续日数正常,积温仍偏低;进入21世纪后,初日偏早、终日偏晚、持续日数增加、积温明显偏高,以21世纪10年代最明显。(5)≥5℃终日突变最早,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10℃终日突变最晚,在21世纪10年代中期;初日、积温的突变分别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和
杜军黄志诚次旺顿珠德庆卓嘎周刊社
关键词:界限温度活动积温年代际变化气候突变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气象服务保障对策研究
2023年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是“亚洲水塔”和“地球第三极”,是我国乃至全球维持气候稳定的生态源和气候源,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基地和高寒生物物种资源宝库,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意义,其生态保护修复在我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调查分析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及西藏气象部门气象保障生态建设现状,结合气象部门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建立完善的气象保障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系统,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贡献气象力量。
蒲桂娟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象保障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