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65 被引量:109H指数:6
- 相关作者:史兆兴刘小青赵格任静晓商娜更多>>
-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大肠杆菌O157∶H7 EDL933wz3672基因缺失突变体的构建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构建EHEC O157∶H7 EDL933wz3672基因缺失突变体。方法:根据已知的O157∶H7 EDL933基因组全序列,采用pKOBEG介导的Red重组系统,筛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替换z3672基因的阳性克隆,然后FLP位点特异性重组去除两端带有FRT位点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最后通过PCR和测序手段证实。结果:获得了z3672基因缺失而且不含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EHEC O157∶H7 EDL933w突变菌株。结论:为进一步研究O157∶H7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 马延高原周围张京生凌焱李玉霞梁龙
- 关键词:基因敲除RED重组系统
- 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argT基因突变体的构建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构建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argT基因缺失突变体和ArgT蛋白非降解突变体,以进行后续ArgT功能研究。方法:根据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基因组全序列,采用λ-Red重组系统对argT基因进行缺失,并经PCR验证;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构建ArgT非降解株,并经SDS-PAGE验证;对野生株、argT缺失突变株和ArgT非降解突变株37℃时的生长曲线及生化反应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构建了2457T的argT缺失突变株和ArgT非降解突变株;2种突变株初始生长均较慢,但最终和野生株状态一致;2种突变株利用甘露醇的能力都比野生株强,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降低。结论:获得了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argT基因缺失突变体和ArgT蛋白非降解突变体。
- 赵格曹晓玉朱力刘先凯冯尔玲陈惠鹏王恒樑
- 关键词:缺失突变体定点突变
- 幽门螺杆菌HP0762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制备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表达和纯化幽门螺杆菌HP0762蛋白,并制备该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方法:从幽门螺杆菌SS1中经PCR扩增得到了hp0762基因,将其克隆至含有6×His编码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再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诱导下进行蛋白表达;用HiTrap Chelating HP亲和柱纯化重组蛋白,Western印迹进一步鉴定;以纯化后的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制备该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用ELISA和Western印迹检测抗血清。结果: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了可溶性表达,纯化后纯度可达90%以上;制备了针对HP0762重组蛋白的抗血清,抗体ELISA效价为1:256000,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该抗体能特异性识别内源性HP0762。结论:完成了HP0762蛋白的原核高效表达与纯化,并制备了其高效价的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对其进行疫苗研制与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李丛胜邱炎王艳春韩秀萍陶好霞徐兴然刘纯杰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 生物法合成伤寒O-糖蛋白结合疫苗及其免疫原性评估被引量:3
- 2015年
- 伤寒由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引发,至今在发展中国家仍是备受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文章通过敲除伤寒菌脂多糖合成途径中O-抗原连接酶基因,转入含脑膜炎奈瑟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蛋白糖基化途径中糖基转移酶的表达载体,以及改构的重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外毒素A(r EPAN29)的表达载体,使细胞内能够诱导合成以伤寒O特异性多糖(O-specific polysaccharides,OPS)为目标抗原、以r EPAN29为载体蛋白的伤寒OPS-r EPAN29糖蛋白复合物,并对纯化所得复合物进行了免疫原性评价。ELISA测定血清抗体滴度表明,r EPAN29作为载体蛋白能有效增加糖链的免疫原性,糖蛋白比单独的多糖能诱导产生更好的免疫应答;3次免疫、间隔3周比间隔2周Ig G滴度稍有提高;而免疫过量的糖蛋白,抗O-多糖的血清抗体效价并无提升。文章为生物法制备多糖-蛋白结合疫苗提供了新思路,理论上也适用于其他革兰氏阴性菌的疫苗研发。
- 彭哲慧潘超孙鹏冯尔玲吴军朱力彭清忠王恒樑
- 关键词:结合疫苗伤寒沙门氏菌合成生物学
- 密度感应系统对弗氏志贺菌生长竞争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密度感应系统调节细菌应答反应的发生,这些应答反应与细胞密度有关。通过对比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志贺氏菌(Shigella spp.)的序列发现,志贺菌属密度感应系统操纵子普遍存在丢失或突变。为研究其密度感应系统的功能,文章利用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BB170作为指示菌,检测弗氏志贺菌(Shigella flexneri)密度感应系统信号分子AI-2,证明其可以分泌有活性的AI-2;其次,采用Golden Gate克隆法将大肠杆菌MG1655的密度感应系统基因克隆至弗氏志贺菌301中,获得密度感应系统回复株301。通过菌落计数表明,在混合培养条件下,密度感应系统基因回复株301比野生株301存在生长优势;通过双向电泳初步比较分析表明,密度感应系统基因可以在志贺菌中表达,并鉴定到了其他一些与应激反应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如Hsp60、Gro EL、Sod B。
- 徐苹杨晶陆丽兰冯尔玲王恒樑卢瑛朱力
- 关键词:密度感应系统比较蛋白质组学
- 弗氏志贺菌2a GadB蛋白的功能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究gadB基因的潜在功能及其对弗氏志贺菌2a 301株致病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λ-Red重组系统构建弗氏志贺菌2a 301株的gadB缺失突变株,随后进行基本的表型实验测评,并初步评价其毒力,最后制备突变株和野生株全菌蛋白样品,利用双向电泳技术比较二者在蛋白表达谱上的差异。结果成功获得gadB基因缺失株;生化实验发现缺失株不能利用甘油发酵;而豚鼠角膜实验发现突变株炎症反应稍轻于野生株;全菌蛋白表达谱中发现10个差异蛋白。结论利用双向电泳鉴定到一些可能与GadB有关的蛋白,为gadB潜在功能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 赵天朱力冯尔玲马姗姗廖祥儒王恒樑
- 关键词:基因敲除双向电泳
- 弗氏志贺菌磷酸化蛋白的检测
- 2010年
- 目的:检测弗氏志贺菌全菌蛋白中被磷酸化修饰的蛋白。方法:制取弗氏2a志贺菌2457T野生株全菌磷酸化蛋白样品时加入磷酸化酶抑制剂,随后对样品进行双向电泳,以抗磷酸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抗体为免疫探针,通过Western印迹找到被磷酸化的蛋白,并进行胶内酶解及MALDI-TOF质谱分析。结果与结论:共检测到13个磷酸化蛋白,其中9个为代谢途径中的酶。
- 刘小青朱力吴松羽商娜冯尔玲魏华王恒樑
- 关键词:磷酸化蛋白
- 通过共表达转铁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D1改造CHO细胞株
- 2012年
- 目的:对现有的CHO-DG44细胞株进行改造,得到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更具生长优势的CHO宿主细胞株。方法:分别克隆转铁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构建共表达2种基因的pIRES质粒,转染CHO-DG44细胞株,筛选G418抗性克隆。结果与结论:得到3株G418阳性克隆株,其中转铁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水平最高的S6与CHO-DG44相比,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生长更快、密度更高。
- 付玲赵兴卉郭俊伟于婷宋小红侯利华陈薇
- 关键词: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代谢工程转铁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
- 转座子Tn917诱变的炭疽杆菌芽孢形成缺陷株的筛选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诱导转座子Tn917随机插入炭疽杆菌染色体,产生在不同位点突变的突变体库,从中筛选芽孢形成缺陷型突变株。方法:用含转座子Tn917的质粒pLTV3转化炭疽杆菌,以低浓度红霉素诱导转座因发生转座,产生大量的突变株。进而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和复红美蓝染色法从突变体库中筛选芽孢形成缺陷株;用Southern杂交法对芽孢形成缺陷株进行验证。结果:对2000个突变体进行了筛选,共得到6株芽孢形成缺陷株,在LB培养基中培养5d后,镜下仍未见有芽孢形成,呈现明显的芽孢形成缺陷特征。Southern杂交表明野生株无杂交带,突变株均有且只有1条杂交带,且杂交带的位置不尽相同。结论:转座子Tn917可以单拷贝随机诱变炭疽杆菌野生株,产生在不同位点突变的突变株。
- 王玉飞王恒睴袁静黄留玉
- 关键词:转座子诱变炭疽杆菌芽孢形成
- 弗氏志贺菌2a phoN1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初步探讨phoN1基因在志贺菌属中的功能。方法使用λ-Red重组系统构建弗氏志贺菌2a 301株phoN1缺失突变株,通过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突变株与野生株的蛋白表达谱差异,并利用豚鼠角膜炎模型、HeLa细胞竞争侵袭实验评价两者之间的毒力差异。结果成功构建了phoN1缺失突变株,蛋白质学研究发现,phoN1缺失对其他胞内蛋白无显著影响,豚鼠角膜实验和HeLa细胞竞争侵袭实验证实,phoN1缺失不影响志贺菌属的侵袭能力。结论 phoN1在体外生存、侵袭宿主细胞过程中未发挥显著作用,其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 牛小羽胡威冯尔玲刘先凯张玫朱力
- 关键词:志贺菌磷酸酶基因敲除豚鼠模型角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