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县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作品数:35 被引量:103H指数:7
- 相关作者:李运民李祥昭李文英张安文王子忠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省种子公司濉溪县五铺农场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皖麦19的选育
- 皖麦19小麦品种,是宿县地区农科所1988年从博爱7422宝丰7228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该品种半冬性,株高85-90厘米,株型紧凑,长像青秀,后期叶片功能期长,落黄正常。穗长方形,平均每穗结实35-40粒,长芒白壳、白...
- 关键词:
- 关键词:小麦杂交选育抗病性
- 小麦新品种“宿育一号”
- 宿育1号是1976年以郑州741为母本,扬麦2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于1981年育成的。该品种属春性、晚播早熟类型。它株形较松散,株高85厘米左右,长芒白壳白粒,半硬质,每穗35-40粒,千粒重37-39克,容重780克...
- 关键词:
- 关键词:抗病性杂交种小麦
- 用HSC法估算小麦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被引量:2
- 1999年
- 用高稳系数分析法(HSC法)与通用分析法分析了1995-1996年黄淮小麦联合区试9个参试种(系)的高产稳产性,并作了几种稳定性参数间的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HSC法是分析小麦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的简便。
- 杨杰
- 关键词:小麦高产稳产性
- 宿育1号小麦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 1989年
- 宿育1号品种是我所于1976年以郑州741为母本、扬麦2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育,于1981年育成。原名“皖宿8112”。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表现高产、稳产,尤其具有晚播早熟的特点,为群众所喜爱。1984~1985、1987~1988年度,我所小麦室分别对该品种进行了播期、密度裂区试验,以期对大面积生产应用有所裨益。一、试验设计和方法两年密度试验每亩基本苗均为15、20、25、30、40万,播期1984~1985年度为10月20、25、30日、11月4、16、24日;1987~1988年度以10月20日为基数,10天为一级差,均为六个播期,并以播期为主区。
- 李明兵李运民刘治同
- 关键词:小麦栽培
- 玉米自交系花丝、结实及其与穗粒重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 1998年
- 在夏播条件下,研究了文黄、掖107自交系6个播期的花丝数目、结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穗粒重等5个性状。结果表明,播期与花丝数目、结实粒数和结实率无明显相关性;夏至后播种千粒重明显降低,穗粒重大幅度下降。通径分析显示,各因子与穗粒重相关密切程度为结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花丝数;各因子对穗粒重的直接效应值为文黄结实粒数>千粒重>花丝数>结实率,掖107结实率>花丝数>千粒重>结实粒数。
- 陈洪俭吴兰云李文英
-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花丝穗粒重制种
- 玉米优化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关系被引量:3
- 1998年
- 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与籽粒产量遗传相关密切程度为行粒数>轴粗>出籽率>穗行数>穗位>千粒重:直接通径系数为行粒数>千粒重>穗行数>轴粗>出籽宰>穗位.认为单株籽粒产量改良,应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着重提高行粒数;适当增加轴租,以利提高千粒重:协调好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三者关系.实现单株产量的较大幅度增长。
- 陈洪俭吴兰云李祥昭
- 关键词:玉米性状
- 淮北砂姜黑土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复种轮作方式的研究
- 该研究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下:一、增加复种指数,扩大一年两熟制种植面积是淮北砂姜黑土地区粮食增产增收的一条途径。一年两熟比一年一熟平均每年每亩增产粮食48.4%,增纯收益16.6%。故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在施肥水平提高的基础上,...
- 关键词:
- 关键词:大田轮作粮食作物砂姜黑土盐渍土
- 用HSC法估算小麦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
- 1998年
- 用HSC法分析了1995~1996年度全国黄淮南片小麦联合区域试验9个参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并与几种常用的统计分析法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有关参数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HSC法是分析小麦新品种高产稳产性的准确、简便的方便。
- 杨杰
- 关键词:HSC法小麦高产稳产性
- 淮北地区玉米夏播制种的灌浆速度和最适收获期被引量:14
- 1999年
- 连续2a 对玉米夏播制种籽粒灌浆速度和收获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淮北地区玉米夏播制种无论播期早晚,均表现授粉后10 天左右籽粒开始形成。快速增重的时间随播期推迟而延长,灌浆持续时间表现相同趋势。授粉后55~60 天,即籽粒乳线消失达完全成熟时收获产量最高,比传统的苞叶变黄时收获推迟12~17d,可增产17.7% ~24.1% 。
- 陈现平李运民戚尚恩
- 关键词:玉米制种灌浆速度收获期
- 淮北地区小麦需肥特性及高效施肥技术研究——Ⅱ氮磷肥的合理运筹及其产量品质效应
- 1991年
- 本文根据1988-1989年在濉溪和宿县两地同时进行的氮磷肥不同施量试验结果,分析了小麦籽粒产量与植株氮磷钾素吸收量的关系,求出亩产400公斤产量水平形成百公斤籽粒消耗氮磷钾量分别为3.255、1.185和2.655公斤.建立了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氮磷素效应方程,依据产量效应方程,求出淮北砂姜黑土地区亩产450公斤水平的经济最佳施氮量为14.64公斤,施磷(P_2O_5) 量为5.71公斤,阐述了氮磷素施量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根据高产小麦的需氮、需磷特性和土壤供氮动态,确定了氮磷肥的科学运筹方式.
- 曹承富汪芝寿孔令聪谢儒章李正本张存岭朱怀宝
- 关键词:小麦施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