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理工大学唐山市第六医院医院 作品数:6 被引量:20 H指数:3 发文基金: 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妊娠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妊娠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预后,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34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硫酸镁治疗,评定治疗效果并跟踪随访母婴预后,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体质指数、文化程度、产次、妊高征家族史、补充叶酸、双胎或多胎妊娠。结果药物治疗后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89.4±9.0)、(128.5±12.7)mmHg,较治疗前的(98.2±8.6)、(141.1±10.2)mmHg均明显降低(P<0.05),母婴预后良好93例,母婴预后不良41例,二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妊高征家族史、补充叶酸、双胎或多胎妊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妊高征家族史、补充叶酸、双胎或多胎妊娠是预后的危险因素,应该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保证母婴预后良好。 雍莉 高慧 张秀东 陈永立 于四勇 李桂荣 常俊娥关键词:妊娠高血压 预后 惊厥患儿血清中GFAP及MBP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研究惊厥患儿血清中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的表达水平,以探讨血清中GFAP及MBP的水平与惊厥患儿脑损伤之间的关系及血清中GFAP及MBP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惊厥患儿116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惊厥病因分为热性惊厥组、病毒性脑炎组、癫组;根据惊厥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分为惊厥组1和惊厥组2。选取同期住院的非惊厥患儿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患儿血清中GFAP及MBP的水平,并分别比较血清中GFAP及MBP在观察组及对照组中表达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惊厥患儿血清中GFAP及MBP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热性惊厥组、病毒性脑炎组、癫组之间血清中GFAP及MBP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组2患儿血清中GFAP及MBP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惊厥组1(P<0.01)。结论惊厥性相关疾病可使患儿血清中GFAP及MBP的表达水平升高,但惊厥所致脑损伤程度与惊厥性相关疾病病种无关,而与惊厥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有关,惊厥发作频率越频繁,持续时间越长,患儿血清中GFAP及MBP的表达水平越高,造成的脑损伤越严重,GFAP及MBP可作为惊厥所致脑损伤临床检测生化指标。 冯昌允 戴秀华 董琰关键词:髓鞘碱性蛋白 惊厥 警惕视网膜静脉阻塞 2024年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也被称为“眼中风”,是造成老年人视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很多老年人对此缺乏认识,认为视网膜静脉阻塞只是普通的“眼底病”。但实际上是小血管大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视网膜静脉阻塞。会致盲的眼底血管病从数据的调查结果显示,RVO发病率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研究学者预测到2040年全球的RVO患者将超过5,000万人,其中将有高达2,100万亚洲人受到RVO的影响。 王大禹 王双连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 眼底血管 眼底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力下降 RVO CYP17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关系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对CYP17基因rs743572位点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2016年7月31日之前发表的关于CYP17基因多态性和PCOS关系的文献资料,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系统评价。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计算效应指标:OR值和95%CI。进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用Egger's法通过stata12.0软件定量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在隐性模型中:Z=2.64(P=0.008)、OR(95%CI):1.26(1.06,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等位基因模型中Z=2.55(P=0.01)、OR(95%CI):1.21(1.05,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地域进行亚组分析,在欧洲人群等位基因模型:Z=1.97(P=0.05)、OR(95%CI):1.39(1.00,1.94)。结论 CYP17基因rs743572位点多态性与PCOS有关,且基因型CC增加了PCOS的易感性。 姚满红 蒋天从 郭璐莹 孙海洋 易建平 高丹丽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基因多态性 CYP17基因 PPARγ基因外显子6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关系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外显子6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2016年6月30日之前发表的关于PPARγ基因多态性和PCOS关系的文献资料,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系统评价。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计算效应指标:OR值和95%CI进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用Egger's法通过stata12.0软件定量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PPARγ基因外显子6 His447His多态性与PCOS无明显关系。按种族进行亚组分析,在黄种人中共显性模型CC vs CT:Z=2.03(P=0.04);共显性模型CC vs TT:Z=2.88(P=0.004);显性模型:Z=2.54(P=0.01);超显性模型:Z=2.50(P=0.01);隐性模型:Z=2.58(P=0.010);等位基因模型:Z=3.00(P=0.003)。在白种人中共显性模型CC vs CT:Z=2.03(P=0.04)。结论黄种人PPARγ基因His447His的多态性与PCOS易感性有关;且等位基因C和T分别为PCOS的保护和易感因素。白种人中PPARγ基因His447His的多态性可能与PCOS有关,且等位基因C可能是PCOS的易感因素。 蒋天从 姚满红 郭璐莹 易建平 韩宝生 戚桂杰 刘英杰 张鸥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基因多态性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