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数理学院

作品数:440 被引量:1,217H指数:16
相关作者:姜浩王祖朝耿凤杰陈瑞阁郑勋烨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2篇期刊文章
  • 9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6篇理学
  • 110篇文化科学
  • 70篇天文地球
  • 3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0篇电气工程
  • 29篇一般工业技术
  • 26篇化学工程
  • 26篇自动化与计算...
  • 23篇机械工程
  • 12篇电子电信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农业科学
  • 8篇建筑科学
  • 7篇经济管理
  • 4篇矿业工程
  • 3篇冶金工程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73篇教学
  • 34篇课程
  • 31篇电池
  • 20篇钙钛矿
  • 19篇数学
  • 16篇离子
  • 15篇太阳能
  • 15篇催化
  • 14篇太阳能电池
  • 14篇金属
  • 14篇储层
  • 13篇土壤
  • 12篇矿物
  • 10篇岩石
  • 9篇地质
  • 8篇影响因素
  • 8篇污染
  • 6篇重金
  • 6篇重金属
  • 5篇定理

机构

  • 429篇中国地质大学...
  • 167篇中国地质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北京师范大学
  • 9篇中国石油
  • 6篇北京市农林科...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北京科技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4篇北京市铁路第...
  • 4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3篇清华大学
  • 3篇教育部
  • 3篇首都师范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国标(北京)...

作者

  • 15篇杨忠芳
  • 12篇郝会颖
  • 10篇褚宝增
  • 10篇廖立兵
  • 8篇邢杰
  • 8篇高世臣
  • 8篇吕国诚
  • 8篇张欣
  • 7篇董敬敬
  • 7篇董爱国
  • 7篇侯青叶
  • 7篇吴秀文
  • 6篇梅乐夫
  • 6篇郑志远
  • 6篇廖显伯
  • 6篇赵长春
  • 6篇张自力
  • 6篇廉海荣
  • 5篇韩培德
  • 5篇陈瑞阁

传媒

  • 26篇实验技术与管...
  • 21篇中国地质教育
  • 16篇物理与工程
  • 11篇实验室研究与...
  • 9篇物理学报
  • 8篇数学的实践与...
  • 7篇广东化工
  • 6篇物理实验
  • 6篇现代地质
  • 6篇太阳能
  • 6篇大学物理
  • 5篇物理通报
  • 5篇山东化工
  • 5篇硅酸盐学报
  • 5篇矿物学报
  • 5篇大学化学
  • 5篇油气地质与采...
  • 5篇大学数学
  • 5篇岩性油气藏
  • 4篇硅酸盐通报

年份

  • 11篇2024
  • 40篇2023
  • 41篇2022
  • 57篇2021
  • 40篇2020
  • 36篇2019
  • 32篇2018
  • 31篇2017
  • 33篇2016
  • 33篇2015
  • 33篇2014
  • 24篇2013
  • 17篇2012
  • 1篇2011
4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PM2. 5与臭氧污染协同控制策略研究被引量:164
2019年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PM2.5与臭氧(O3)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和区域空气质量的主要空气污染物,二者协同控制已成为我国空气质量改善的焦点和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PM2.5与臭氧之间具有复杂的关联性,使得二者的协同控制具有复杂性与艰巨性.分析了PM2.5与臭氧成因的关联性及其相互影响,阐明了PM2.5与臭氧污染协同控制所涉及的重要科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目前我国PM2.5与臭氧的污染形势及二者的关联性,梳理了我国自2013年以来在PM2.5与臭氧污染控制中已采取的重要举措,论述了目前我国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在科学与管理上所面临的挑战.结合对国外成功经验的分析,提出推进我国PM2.5与臭氧污染协同控制工作的相关建议:①加快监测能力建设,完善管理体系;②强化科技支撑,提高PM2.5与臭氧污染控制精准性;③加快构建VOCs与NOx治理技术体系;④加大VOCs与NOx的协同减排力度,保障减排方案落实到位.
李红彭良毕方李陵鲍捷萌李俊玲张浩柴发合
关键词:PM2.5臭氧协同控制控制策略
《高等数学》授课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2014年
就讲透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发现学科的不足及类比教学说明了如何在高等数学授课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耿凤杰廉海荣褚宝增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法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系统(PIV)的砂箱模拟实验结果处理方法研究
董周宾颜丹平张自力许延波
文献传递
水热反应中籽晶层对ZnO纳米棒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以Zn(NO3)2·6H2O/HMT为反应物,通过低温水热反应过程,在籽晶衬底上制备了ZnO纳米棒,分别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ZnO纳米棒形貌与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不同方法制备的ZnO籽晶层以及籽晶层厚度对ZnO纳米棒形貌及结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控溅射籽晶衬底上生长的ZnO纳米棒结晶质量最好,而籽晶层的厚度对ZnO纳米棒的垂直取向性有一定的影响.
甄春阳杨坤付康宁董敬敬
关键词:ZNO水热法纳米棒
一种基于氮掺杂石墨炔的教学创新实验设计被引量:2
2022年
石墨炔是完全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碳材料,在催化、能源、电子器件等诸多领域具有潜在应用。通过设计并合成不同的反应前体,经过炔炔偶联反应制备石墨炔碳材料。对材料进行Raman、XRD、XPS、SEM、TEM等结构与形貌表征,实现了石墨炔多孔碳材料掺杂氮原子的含量(3%~17%)及位置可控(吡啶氮/三嗪氮)。对材料的氧还原催化性能及锂电性能进行研究,验证了石墨炔碳材料在催化及储能方面的优势。
商虹
关键词:偶联
电气石粉体储能密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陈凯仁周国君盖兴慧单优樊振军赵长春
金属材料复介电常数在电磁波时域有限差分方法中的实现方法
2012年
由于金属材料的介电常数为复数,直接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处理金属材料电磁波问题时,会导致计算结果的发散及不稳定问题.本文采用各向同性有损耗金属材料介电常数的Drude色散模型,利用电位移矢量作为辅助中间变量,推导出了各向同性色散金属材料的辅助差分FDTD迭代公式.利用该辅助迭代公式计算了金属Au光栅与平面电磁波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解决了数值计算中的不稳定问题,模拟效果较好.
高华杨震李洪崔宗承
关键词: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复介电常数金属材料
化学类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被引量:8
2015年
简要分析了新教师承担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优缺点,以及目前该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着重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一些探索,采用夯实基础、提高技能和实践训练“三步曲”模式,重点在实践训练中引入一些富有新颖性的环节,期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吴静张波涛
关键词: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方法
谈创新教育视角下拔尖人才培养的载体、途径和学业评价——以大学物理课程改革为例被引量:4
2017年
在创新教育观和创新人才观下,对创新实验班的大学物理课进行了深刻的改革。通过重构大学物理教学内容体系完善人才培养载体;运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及"基于移动终端的同伴教学法"优化人才培养途径;利用多元化课程考核模式改进学业评价。实践结果表明,大学物理课不仅为后续专业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开窗口、留接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地学领域拔尖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郝会颖赵长春张自力吴秀文邢杰李庚伟高禄田恩科申坤
关键词:大学物理课程改革拔尖人才
基于LSTM循环神经网络的横波预测方法被引量:5
2021年
针对碳酸盐岩储层岩性多样、孔隙结构复杂导致传统横波预测方法受限的问题,文中提出利用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预测复杂碳酸盐岩储层的横波时差。相对于传统的简单点对点学习模式,LSTM通过复用神经元结构,有效学习测井参数的序列信息。以苏里格气田苏东地区碳酸盐岩储层为例,选择声波时差、密度、自然伽马等16个对横波速度较为敏感的测井参数,构建了基于LSTM的横波预测模型。和机器学习方法(Bayes,BP,DT,KNN,LR,SVM)以及Xu-Payne岩石物理模型方法相比,基于LSTM的预测模型均方根误差仅为3.36μs/m,决定系数达到0.967,表明基于LSTM的横波预测模型更加符合实际地质情况,在复杂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周恒武中原张欣张春雷马乔雨
关键词:碳酸盐岩储层
共4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