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东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品数:112 被引量:166H指数:6
相关作者:梁霄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文化科学
  • 28篇政治法律
  • 26篇哲学宗教
  • 15篇经济管理
  • 7篇自然科学总论
  • 4篇社会学
  • 3篇医药卫生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14篇政治
  • 13篇高校
  • 12篇思政
  • 11篇教育
  • 11篇教学
  • 10篇社会
  • 10篇思想政治
  • 9篇思政课
  • 9篇主义
  • 8篇治教
  • 7篇哲学
  • 7篇政治教育
  • 7篇思维
  • 7篇思想政治教育
  • 5篇意象
  • 5篇中国共产党
  • 5篇社会主义
  • 5篇课程
  • 5篇共产党
  • 5篇国共

机构

  • 105篇东莞理工学院
  • 9篇华南师范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2篇长沙理工大学
  • 2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广东金融学院
  • 1篇西安工程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韶关学院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6篇陈晓平
  • 3篇尹维坤
  • 2篇肖锦全
  • 2篇岳德霞
  • 2篇孙艳萍
  • 1篇胡开顺
  • 1篇屈长江
  • 1篇张和清
  • 1篇王贺
  • 1篇梁霄
  • 1篇梁霄
  • 1篇崔学海

传媒

  • 19篇东莞理工学院...
  • 4篇领导科学论坛
  • 3篇中学政治教学...
  • 2篇历史档案
  • 2篇自然辩证法研...
  • 2篇理论界
  • 2篇中共宁波市委...
  • 2篇广西大学学报...
  • 2篇文教资料
  • 2篇长沙理工大学...
  • 2篇延边教育学院...
  • 2篇科学技术哲学...
  • 2篇哲学分析
  • 2篇大学(思政教...
  • 1篇传媒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经济论坛
  • 1篇未来与发展

年份

  • 10篇2024
  • 16篇2023
  • 21篇2022
  • 17篇2021
  • 11篇2020
  • 8篇2019
  • 10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3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维特根斯坦的心灵哲学——基于实践论对《哲学研究》的解读与反思
2023年
维特根斯坦将他在语言哲学中采纳的哲学探究方法应用于心灵哲学,一方面对主流的认识论心灵哲学产生破坏性影响,另一方面也为实践论心灵哲学的诞生开辟了理论空间。由于把实践理解为先于理论—实践二分的具有始源意义的实践,研究者们往往放大前者而忽视后者。一旦从理论—实践二分意义的实践出发,实践论心灵哲学及其心身统一体概念便自然地凸显出来,并展现出与居于主流的功能主义心身理论进行对话的可能性。实践论心灵哲学以心身统一体即心身功能系统为讨论心身关系的基本框架,同时又将康德目的论作为整个讨论的形而上学基础,为我们走出功能主义困境提供了一条可能的出路。
双修海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功能主义
论法律解释学的根本任务:尊重重构的综合——兼评伽达默尔与萨维尼的分歧
2023年
伽达默尔革命性地把解释学任务设定为黑格尔式的综合而非施莱尔马赫式的重构,由此引发了法律解释学要重构还是综合、要方法论还是本体论的争执。与施莱尔马赫及德国历史学派渊源甚深的法学家萨维尼开创了以重构为任务的方法论法律解释学传统。但由于该传统奠基于近代主体哲学而遭到伽达默尔存在论解释学的否定。伽达默尔的存在论解释学促成了法律解释学向本体论的转向,并有力地证明了综合作为法律解释学的任务,但由于有意忽视文本中介和解释方法而导致法律解释容易滑向主观主义。利科的反思解释学,特别是其借文本和方法的长程路径进行自我反思以及“说明和解释的辩证法”,为证成“尊重重构的综合”作为法律解释学的根本任务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尊重重构的综合”任务的提出,结束了法律解释学要重构还是要综合的争执,并推动法律解释学实现方法和本体相统一的再转向。
毛安翼
关键词:文本
新时代我国高校社会服务功能审思被引量:3
2023年
社会服务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成为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亟待明确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基本内涵与时代价值,科学审视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发展面临的价值理性式微与工具理性错位问题。新时代推动我国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新发展,要坚持政治导向,服务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也要坚持市场导向,服务各类企业的发展需要,还要坚持发展导向,服务整个社会的发展需要。
李宏
关键词:高校职能社会服务
市场经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995年
本文在辨析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和市民社会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中、西现代社会发展史的比较,指出了国家、社会以及国家意识、社会意识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形成过程的巨大差异。中国社会发展的独特性要求它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进行一次国家与社会的剥离和国家意识与社会意识的剥离与整合。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为这次剥离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正统的国家意识随着中国改革的发展,已显示出蜕化为反社会意识的危险迹象。从经济、政治、文化层面上真正确立现代的社会主体,培育真正的社会意识和社会主体意识,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关键。
屈长江
关键词: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市场经济
20世纪初期中国“富国”经济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2024年
20世纪初期“富国”经济思想的发展,已为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指出了一个较为明确的方向:发展实业与工业。此方向对中国后来不同阶段的经济实践均有重要指引意义,成为中国系统发展近代化经济的重要起始阶段。通过梳理清末大量报刊资料,从宏观角度窥探20世纪初期国人“富国”经济思想演变的内容和影响。
李丹
关键词:报刊经济思想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看得见的思政课——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被引量:6
2018年
近年来,依托信息技术变革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成为高校提升其"政治育人"地位的大势所趋。以SPOC平台为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混合式教学改革真正成为了一门"看得见"的思政课,即实现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成绩获得、学习结果和学习效果的可视化。这一突破彻底颠覆了人们过去对思政课教学模式呆板单一的成见,带来思政课教学的三大翻转,即从标准化到个性化、从单一化到体系化、从片面化到全局化的变革。以此为契机,未来思政课将着力实现从"看得见"到"无处不在"的飞跃。
谢敏双修海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方式及价值
2022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重大命题的提出,反映出我们党对理论创新规律的科学认识、对理论自信的庄严宣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方向的精确把握。“相结合”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拼凑的过程,而是遵循形式——内容——价值的结合路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话语建构、内容阐释、价值塑造三重维度的深入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能够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行动路径、为坚定文化自信奠定扎实根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理论指导、为破解世界发展难题贡献中国方案、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注入不竭动力。
王玉福赵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论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作用机理
2024年
“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需要深入思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运用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历史周期率”的深刻内涵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基本前提。中国共产党能跳出历史周期率具有深刻的逻辑依据:从理论层面看,无产阶级国家或政权最终是通过“消亡”而不是“灭亡”的方式退出历史舞台;从价值追求看,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从实现路径看,中国共产党善于运用社会革命来处理好社会基本矛盾。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径,具有它自身内在的作用机理,即自我革命的刀刃向内是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确保了党的领导核心;自我革命的人民立场是党解决国内社会矛盾的根本方向,夯实了党的执政根基;自我革命的斗争精神是党应对国际国内风险的锋利锐剑,优化了党的执政环境。
张洁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历史周期率
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原则及路径
2022年
高校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树立正确党史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质量的内在要求。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人民性、政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四大原则。为此,高校应将党史学习教育做好“四个融入”:一是融入党建工作制度,健全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机制;二是融入师德师风建设制度,提升教师队伍对党忠诚的信念;三是融入高校人才评价和激励制度,增强理论成果和实践服务的良性互动;四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效。
唐晨诗
关键词:高校党建
习近平总书记奋斗幸福观的丰富内涵与现实意蕴研究
2023年
习近平总书记奋斗幸福观的出场具有深厚的渊源依据,它是马克思主义奋斗幸福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奋斗幸福思想存在着不可分的关系,它赓续并传承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幸福观。习近平总书记奋斗幸福观将“奋斗”与“幸福”紧密联结在一起,其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它科学回答了为何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为谁的幸福而奋斗以及靠什么样的奋斗创造幸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奋斗幸福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蕴,其有助于人们肩负幸福使命、享受奋斗过程、实现强国目标。
谢霄男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