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期货研究中心 作品数:12 被引量:39 H指数:3 相关作者: 张青 更多>> 发文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更多>>
不同市场态势下我国铜期货市场的波动非对称性研究 被引量:3 2008年 本文根据Pagan and Sossounov的非参数诊断思想,对我国铜期货市场进行牛熊市划分。在此基础上,采用EGARCH模型研究不同市场态势下我国铜期货市场的波动性特征,结果表明我国铜期货市场在牛市和熊市阶段存在显著的波动非对称性。牛市阶段体现为显著的收益正冲击效应,即"利好"消息大于"利空"消息的影响;熊市阶段体现为显著的收益负冲击效应,即"利空"消息大于"利好"消息的影响。文章进一步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探讨了我国铜期货市场存在上述波动非对称性的原因,并据此建议我国监管部门应适时引进期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大力发展期货投资基金。 张青 朱国华关键词:EGARCH 行为金融 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战略选择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3 2013年 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经历了较快的发展,对外开放有所深入,但是总体步伐明显落后于其他资本市场。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现状迫切要求对外开放的进程能够有序加快。加快对外开放需要合理的规划,文章将在总结新兴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和规划,并围绕总体规划明确具体的应对策略。 欧阳琛 朱国华关键词:期货市场 浅析金融创新的内在机理与对策——基于演化博弈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1 2009年 从演化博弈的角度来看,金融创新可以理解为扮演"动力"角色的比较利益群体与扮演"阻力"角色的政府两者之间长期博弈的结果,只有二者在不断的博弈和斗争中,才能最终促使金融创新的成功。文章根据这一思路,深入分析了金融创新的内在机理,并进一步提出推动我国金融创新的若干对策。 张青关键词:政府规制 金融创新 演化博弈 对期货投资基金的风险控制研究 被引量:3 2012年 文章着重研究期货投资基金的风险控制体系,主要针对期货投资基金面临操作风险以及市场风险展开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建立我国的期货投资基金风险控制体系,为我国设立期货投资基金提供了理论化依据。 刘鹏 朱国华关键词:期货投资基金 试论期货业反垄断实施主体的构建 被引量:3 2009年 随着我国衍生品市场改革的逐步深化,期货业的反垄断问题日益迫切,但期货业反垄断与竞争政策的实施,必须落实到专门的执法机构来负责,这就是反垄断实施主体的构建。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现行《反垄断法》下期货业反垄断管辖权的归属问题,以及构建期货业反垄断实施主体的政策思路。最后,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如何加强期货业监管与反垄断两者的协调及配合。 张青关键词:期货业 反垄断 权利配置 期货交易所并购浪潮与期货业反垄断的国际趋势 被引量:3 2012年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的不断发展,面对来自国内外的强大竞争压力,交易所并购浪潮此起彼伏。文章以反垄断为切入点,从国际期货业反垄断的特殊性讲起,分析国际期货交易所并购的现状和特点,结合交易所并购案例探究期货业反垄断的国际趋势以及对我国期货业反垄断带来的启示。 崔明关键词:期货交易所 并购 期货业 反垄断 我国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必要性分析 被引量:2 2012年 文章主要研究了我国期货投资基金发展的必要性的问题,笔者从微观、中观以及宏观的角度来分别阐述了我国目前发展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必要性条件,分析认为,我国目前以具备了期货投资基金的发展条件,且目前已处于期货投资基金发展的必要性阶段,所以,文章建议,应尽快为期货投资基金提供制度上的准入机制,为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提前做好相应的配套机制与条件。 刘鹏 朱国华关键词:期货投资基金 金融需求 中国期货业反垄断与竞争政策研究 被引量:2 2009年 随着我国衍生品市场改革的逐步深化,期货业的反垄断问题被提上日程。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国期货业的垄断表现,以此作为本项研究的逻辑起点。期货业反垄断与竞争政策的实施,必须落实到专门的执法机构来负责,这就是反垄断实施主体的构建,因此本文第二部分重点研究如何构建高效的期货业反垄断实施主体。接下来把期货业分为交易所与期货经纪两个子行业,分别系统性研究如何实施反垄断与竞争政策。最后,期货业的反垄断进程必须注重行业规模经济的发挥,为此,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如何推动行业整合,提升中国期货业的国际竞争力。 朱国华 张青关键词:期货业 反垄断 我国期货公司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2012年 随着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深入,期货市场的创新发展进入新阶段。期货公司的创新发展路径成为期货市场创新发展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分析了我国期货公司创新发展已具备的条件,明确了发展目标,并结合市场实际提出了主要创新内容的路径和方向。 欧阳琛 朱国华大宗商品金融化的动因、争议与启示 被引量:18 2012年 文章从界定大宗商品金融化的定义开始,论述大宗商品金融化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因素,以及现在学术界对于大众商品金融化存在的主要争议:大宗商品金融化是否弱化了期货市场的传统功能;大宗商品金融化是否是引起商品价格波动的推动因素。随后分析大宗商品金融化的影响,最后分析美国监管机构应对大宗商品金融化的措施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崔明关键词:金融化 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