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4
相关作者:朱祥宇何宏乔丽华李佳礼陈宝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卫生部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剖宫取胎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瘤
  • 2篇人工哺乳
  • 2篇无菌检查
  • 2篇基因
  • 2篇技术创新
  • 2篇隔离环境
  • 2篇EB病毒
  • 2篇哺乳
  • 1篇动物
  • 1篇行为学
  • 1篇抑郁
  • 1篇抑郁模型
  • 1篇生物节律
  • 1篇生物净化
  • 1篇糖水
  • 1篇褪黑素
  • 1篇转基因
  • 1篇转基因小鼠

机构

  • 8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广东省职业病...
  • 1篇北京大学第六...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作者

  • 3篇郭长占
  • 3篇张阔
  • 3篇康爱君
  • 3篇周淑佩
  • 2篇胡建国
  • 1篇谷淑燕
  • 1篇于欣
  • 1篇周为民
  • 1篇朱祥宇
  • 1篇李英妮
  • 1篇王永志
  • 1篇陈宝军
  • 1篇乔丽华
  • 1篇王学文
  • 1篇杨铁生
  • 1篇赵荣生
  • 1篇黄振烈
  • 1篇李佳礼
  • 1篇郑振辉
  • 1篇张国义

传媒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 1篇2017年第...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转EB病毒BLLF1基因小鼠的SPF级净化
2007年
周淑佩康爱君刘冕胡建国陈宝军李佳礼郭长占
关键词:疱疹病毒4型动物基因修饰淋巴瘤
EB病毒BLLF1转基因小鼠的SPF化
目的 EB病毒BLLF1基因转基因小鼠的SPF化是为了观察该转基因小鼠在SPF环境饲养条件下淋巴瘤的发病特征及遗传稳定性。方法用剖宫取胎净化的方法将普通级该小鼠升为SPF级。结果建立遗传稳定、微生物得到严格控制的SPF级...
周淑佩刘冕胡建国陈宝军李佳礼
关键词:EB病毒淋巴瘤剖宫取胎SPF
文献传递
无菌大鼠培育的技术创新及其繁育探讨
对清洁级SD大鼠进行剖腹取胎净化,经人工饲育建立无菌SD大鼠群,以满足科研单位对无菌大鼠的需求。在手术隔离器中剥离子宫,取35只仔鼠传入饲育隔离器,静置2h后存活20只;用自行研制的灌胃注射器,和市售配方改良奶粉,对剖腹...
朱祥宇刘君芳周淑佩张阔王学文郑振辉
关键词:剖宫取胎人工哺乳隔离环境无菌检查
文献传递
EB病毒膜抗原的表达致转基因小鼠发生淋巴瘤的观察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研究转基因小鼠EB病毒膜抗原 (membraneantigen ,MA)BLLF1基因的表达与淋巴瘤的关系 ,探讨EB病毒BLLF1基因作为淋巴瘤致癌基因的可能性。方法  (1)观察 4只EB病毒膜抗原 (MA)BLLF1基因转基因首建鼠 (Founder)淋巴瘤的发病时间、发病频率。 (2 )对发病小鼠进行解剖 ,观察肿瘤发生部位及特征 ,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 (3)用流式细胞仪分析MA在瘤细胞中的表达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MA在瘤细胞中的表达部位。 (4 )对瘤细胞用碘化丙啶 (PropidiumIodide,PI)染色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形改变。 (5 )用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标记的抗CD3单抗及抗SIgM多抗染色 ,分析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  (1) 4只转基因首建鼠中 ,2只MA表达阳性鼠分别在 4月龄和 8月龄时发生淋巴瘤 ,而 2只MA表达阴性小鼠同期内未发生淋巴瘤 ,发病率为 2 / 4。 (2 )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瘤细胞免疫表型分析证明为T细胞型淋巴瘤。 (3)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MA在瘤细胞中表达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证明MA表达部位在细胞浆及细胞膜上。 (4 )碘化丙啶 (PI)染色后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呈分叶状改变 ,符合癌细胞核形特点。结论 EB病毒膜抗原 (MA)BLLF1基因的表达可导致转基因小鼠发生淋巴瘤 ,提示EB病毒BLLF1基因可能?
郭长占周为民韩文龙谷淑燕田枫高晓明
关键词:淋巴瘤小鼠转基因
EB病毒膜抗原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EB病毒膜抗原(MA)的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DFA)检测MA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表达,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免疫印迹法(IBT)分别检测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和抗ENA抗体,用Bradford法检测小鼠24h尿蛋白浓度。常规病理HE染色观察小鼠的肾脏病理改变,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检测肾脏是否有免疫复合物沉积。结果:表达MA的转基因小鼠组,有8只小鼠ANA阳性,5只小鼠抗ENA抗体阳性,24h尿蛋白浓度平均值为4153.8 g/ml,小鼠肾脏存在多种病理改变及大量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对照组小鼠ANA、抗ENA抗体均为阴性,24h尿蛋白浓度平均值为382.7g/ml,肾脏未见病理改变。结论:EB病毒MA的表达可能引发SLE。
李英妮杨铁生樊春红郭长占康爱君
无菌大鼠培育的技术创新及其繁育探讨被引量:6
2017年
对清洁级SD大鼠进行剖腹取胎净化,经人工饲育建立无菌SD大鼠群,以满足科研单位对无菌大鼠的需求。在手术隔离器中剥离子宫,取35只仔鼠传入饲育隔离器,静置2 h后存活20只;用自行研制的灌胃注射器,和市售配方改良奶粉,对剖腹取胎仔鼠进行人工哺乳。每24 h人工哺乳5~6次。哺乳20只,离乳13只。粪便、垫料、棉拭子经无菌检查,均无细菌生长。通过优化人工乳配方,创新无菌鼠培育技术,成功建立无菌大鼠模型,并传代保种,解决了科学研究在国内买不到无菌大鼠的难题。
朱祥宇刘君芳周淑佩张阔王学文郑振辉
关键词:剖宫取胎人工哺乳隔离环境无菌检查
不同光源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褪黑素影响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节能灯、白炽灯和生物节律光源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褪黑素的影响机制。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雌性6周龄SD大鼠40只,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取30只于11~14周龄时采用双侧卵巢切除联合孤养、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的复合式方法建立抑郁模型后,随机分为节能灯、白炽灯和生物节律灯干预组,每组10只,于17周龄时分别予相应的光源光照干预,为期3周;另10只大鼠为对照组,常规饲养。在17、19、20和21周龄时称量大鼠体质量,在7、14、20周龄时分别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和旷场实验对大鼠进行行为学测试,在21周龄时测定大鼠1个暗周期(19:30)至明周期(08:30)7个时间点的周围血褪黑素水平,每组每个时间点随机测定1只大鼠。结果光照干预前的17周龄时,4组大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照干预后,3个干预组大鼠体质量在17~20周龄均呈随时间增加而增长趋势(P〈0.05);21周龄时4组大鼠体质量分别与同组20周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周龄时,4组大鼠糖水消耗量和站立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未予光照干预前的14周龄时,3个干预组大鼠糖水消耗量和站立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3个干预组大鼠上述2个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照干预结束后20周龄时,4组大鼠糖水消耗量和站立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干预组大鼠周围血褪黑素高峰值均高于对照组;节能灯和节律灯干预组大鼠周围血褪黑素高峰分别较对照组提前或延后2 h出现,而白炽灯干预组与对照组大鼠周围血褪黑素高峰出现时间相近。结论生物节律灯与节能灯、白炽灯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均有改善作用,3种光照干预效果相近;生物节律灯干预可延迟周围血褪黑素高峰出现时间。
周书喆党卫民张国义周天航林健司天梅李继涛何仲恺钟灿涛王生赵丽王永志魏伟黄振烈张阔陈志忠刘薏刘洋赵荣生孙海明李思恒牛荣峰童玉珍马燕桃于欣
关键词:抑郁模型行为学褪黑素旷场实验
基因工程小鼠剖宫取胎的适宜条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 净化升级基因工程小鼠。方法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基因工程小鼠剖宫取胎净化过程中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①按规律准确判断妊娠天数 ,可使剖得的仔鼠成活率达到 81 0 % ,②CD_1小鼠作为代乳母鼠剖得的仔鼠离乳成活率为 5 1 5 %。结论 适宜的剖宫取胎条件是提高剖出仔鼠和离乳仔鼠成活率的关键。
周淑佩张阔胡建国田枫康爱君何宏乔丽华
关键词:剖宫取胎生物净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