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作品数:1,380 被引量:3,350H指数:21
相关作者:张长兴贾腾孔迎春郭少华张秋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矿业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18篇期刊文章
  • 19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97篇建筑科学
  • 164篇交通运输工程
  • 157篇矿业工程
  • 97篇文化科学
  • 56篇经济管理
  • 41篇天文地球
  • 27篇动力工程及工...
  • 2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1篇化学工程
  • 19篇自动化与计算...
  • 19篇一般工业技术
  • 19篇理学
  • 13篇水利工程
  • 11篇金属学及工艺
  • 9篇机械工程
  • 8篇艺术
  • 7篇电子电信
  • 7篇农业科学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17篇建筑
  • 114篇混凝土
  • 88篇数值模拟
  • 88篇值模拟
  • 76篇隧道
  • 72篇支护
  • 63篇爆破
  • 58篇荷载
  • 51篇巷道
  • 49篇地铁
  • 49篇有限元
  • 47篇教学
  • 42篇应力
  • 38篇钢筋
  • 35篇振动
  • 35篇围岩
  • 35篇基坑
  • 34篇钢管
  • 31篇城市
  • 30篇载力

机构

  • 1,313篇山东科技大学
  • 65篇山东省土木工...
  • 30篇济南轨道交通...
  • 23篇临沂大学
  • 2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9篇山东大学
  • 19篇同济大学
  • 15篇青岛大学
  • 13篇青岛理工大学
  • 12篇清华大学
  • 11篇天津大学
  • 11篇新加坡国立大...
  • 10篇福州大学
  • 10篇中国石油大学...
  • 9篇河海大学
  • 9篇华侨大学
  • 9篇青岛滨海学院
  • 8篇青岛工学院
  • 8篇青岛国家海洋...
  • 7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33篇高盟
  • 28篇孔德森
  • 27篇李大勇
  • 23篇王渭明
  • 22篇付厚利
  • 19篇吴燕开
  • 18篇肖洪天
  • 17篇乔卫国
  • 17篇郭少华
  • 16篇秦哲
  • 15篇林登阁
  • 15篇张宪堂
  • 15篇王国富
  • 15篇郭海燕
  • 14篇李振中
  • 13篇王清
  • 12篇李朋
  • 11篇陈青生
  • 10篇代春泉
  • 10篇尤春安

传媒

  • 69篇山西建筑
  • 66篇四川水泥
  • 51篇山东科技大学...
  • 44篇江西建材
  • 36篇煤炭技术
  • 36篇中国住宅设施
  • 26篇科学技术与工...
  • 25篇中国科技论文
  • 18篇安徽建筑
  • 18篇煤矿安全
  • 16篇门窗
  • 14篇岩土力学
  • 13篇金属矿山
  • 13篇长江科学院院...
  • 12篇建筑经济
  • 12篇建材与装饰
  • 11篇爆破
  • 10篇地下空间与工...
  • 10篇现代物业(中...
  • 9篇四川建筑

年份

  • 2篇2024
  • 81篇2023
  • 64篇2022
  • 72篇2021
  • 68篇2020
  • 108篇2019
  • 139篇2018
  • 164篇2017
  • 210篇2016
  • 125篇2015
  • 36篇2014
  • 11篇2013
  • 13篇2012
  • 22篇2011
  • 23篇2010
  • 33篇2009
  • 38篇2008
  • 45篇2007
  • 24篇2006
  • 8篇2005
1,3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加强层对框架-核心筒结构自振特性及内力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有限元软件SATWE建立了32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三维模型,将加强层数量作为变量,对5种水平加强层设置方案进行自振特性及内力的分析,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外框架柱受力突变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强层可有效减小结构前两个振型的周期,且对结构振动类型无影响;加强层设置层数越多,结构自振周期减小效果越好,但减小效率逐渐降低;加强层会引起结构内力分配上的突变。最后在总结归纳地震作用,分析加强层的设置对结构自振周期、内力分配及突变的影响规律的基础上,对加强层的设置提出了建议。
李云峰陈海涛赵鲁新刘玉娟孙章平谢丹丹
关键词:框架-核心筒结构加强层
基于社会调查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以胶西镇东祝村为例
2016年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文章主要基于乡村表象的人气稀少、商业活动萧条、社会关系变化等方面对“空心村”问题进行探讨,以社区生活的公共外部空间系统设计为重点,并改善乡村环卫、景观、公共空间系统,使得外部空间能够与村民生活相适应、发挥最大效益。文章旨在探求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合理途径,为其他城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实践经验,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傅强成其郁晨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农村社区人文环境公共活动
三山岛金矿断裂带矿床开采的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借助三维地质建模软件GDCAD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将节点及单元信息导入FLAC^(3D)中对开采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断裂带的长度及断裂带与矿体之间的距离对矿体开采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断裂带与矿体之间的距离近时,矿区上部基岩沉降量为8 cm,间柱底面应力高达17 MPa,间柱及顶间柱的剪切破坏覆盖面积较大;相比之下,断裂带与矿体之间的距离较远时稳定性较高;断裂带较短时,应力集中于断裂带与矿体之间的上部岩体,矿区上部基岩沉降量及间柱底面应力都较小。为矿山不同工况下的间柱及顶间柱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依据和指导,同时也为设计监测方案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朱合轩付厚利刘兴唐岩王强
关键词:GOCADFLAC3D断裂带间柱
基于正交试验的纳米级一体剂GUARDEX的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运用了正交试验的设计方法,研究了存在一级交互反应的情况下,以钙离子的溶液浓度,一体剂GUARDEX浓度为因数对水泥砂浆试件的抗渗性能、吸水率的影响规律,得出结论:采用补偿6%的钙离子浓度和1:1.5一体剂GUARDEX稀释液抗渗效果最好且吸水率最低。
王海超王正刘伟生韩文臣
关键词:正交试验抗渗性能吸水率
松软破碎岩层斜井破坏机理与变形控制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针对俄霍布拉克斜井开挖,结合原支护方案对破坏机理和变形规律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斜井穿越松散破碎岩层时,肩窝及拱顶下沉位移较大、两帮收敛严重、底板破坏明显。
王渭明王丹宗永宏
关键词:破碎岩层支护对策数值模拟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风险管理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以及建筑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成为业内人士研究的热点,相较于传统建筑项目,装配式建筑除了规模大复杂还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以及管理水平,并且,装配式建筑的建造周期较长,在建造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因此,做好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一部分。文章结合BIM特点,对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风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索,并总结了其应用价值。
张璐璐徐珊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BIM技术风险管理
房地产项目全寿命期风险分析
2012年
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分析房地产项目全寿命期的风险诱因特征,系统分析房地产项目开发各阶段的风险,提出风险控制措施,提升风险管理的系统性、集成性及可操作性。
宋敏付厚利
关键词:全寿命期房地产项目
软岩巷道支护设计自动生成系统被引量:2
2015年
为提高软岩巷道支护设计的科学性、客观性以及工作效率,将数据库技术与Auto CAD二次开发相结合,实现巷道断面支护设计CAD图的自动生成。以山东龙口矿业集团矿区为例,以其工程地质资料为依据建立相应的地应力、软岩性质及巷道支护的数据管理系统。根据巷道围岩类别、地应力、巷道用途等信息,通过系统智能分析和人工干预的方式获得支护参数;继而利用参数化绘图思想完成软岩巷道断面支护设计。参数化绘图依靠Auto CAD内嵌的Auto LISP编写绘图程序,再配以DCL语言编制的人机交流对话框完成,如此,最终完成软岩巷道支护设计自动生成系统。
刘庆娜王泮飞曲培臣徐永俊尤春安
关键词:数据管理系统AUTOLISP自动成图
复合防渗技术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在单一防渗透材料应用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存在一级交互反应的情况下,以内掺有机硅掺量及外涂佳固士水性无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喷涂时间为因素,考虑工艺方面存在的有效性影响,研究了水灰比为0.89时混凝土的吸水性能和抗渗性能及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同时内掺2%有机硅和第7d喷涂佳固士水性无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时混凝土的吸水率最小,抗渗性能最好。
王海超王海超李锋
关键词:有机硅
变压边力协同可控拉深筋技术控制钣金回弹被引量:3
2015年
在钣金件高精密冲压成形过程中,传统的压边力技术不能有效的对钣金件回弹进行控制,文章提出了基于变压边力协同可控拉深筋技术,将变压边力与可控拉深筋技术相结合来控制钣金件精密成形。应用变压边力协同控制拉深筋技术对08Al材料的V型钣金件的回弹控制进行回弹描述、有限元模拟分析和实验测试,对钣金件的回弹过程进行分析,并对回弹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变压边力协同可控拉深筋技术能够显著改善弯曲件的成形质量并能有效控制其回弹量,从而较大程度上提高了钣金件成形的质量。对生产实践中提高钣金件的成形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春建王薛滔王清
关键词:钣金成形变压边力回弹
共1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