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机构详情 >
吉首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吉首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作品数:206 被引量:413 H指数:9 相关作者: 张茂豪 李相群 曾凡荣 徐姗姗 刘晓平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文化科学 文学 经济管理 更多>>
韩礼德论加的夫语法 被引量:2 2021年 韩礼德对加的夫语法的基本看法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文章从语言的层次性、语言的元功能、功能句法、自然语言处理及语言认知研究方面系统梳理了韩礼德对加的夫语法的基本观点。总体而言,韩礼德认为加的夫语法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种模式,是对系统功能语言理论的有益补充。具体而言,韩礼德认为加的夫语法在语言层次性和元功能上的不同划分有其特定的研究目的;加的夫语法在功能句法研究和自然语言处理方面成绩斐然;加的夫语法在语言认知研究上更接近当代主流认知科学。 向大军关键词:韩礼德 加的夫语法 功能句法 自然语言处理 基于连接结构和主谓结构的歧义分析(英文) 被引量:1 2006年 运用耶丝柏森的理论分析了英语中的歧义现象,尤其是由于补语和附加语的区分而产生的歧义,还分析了作定语的形容词性的附加语和作定语的名词性与动词词性的附加语的区别。 谭明芳关键词:偏正结构 主谓结构 歧义 从修辞到思维、从语言到多模态——隐喻研究的多维视角 被引量:16 2017年 隐喻研究从最初关注隐喻的装饰性功能到探寻隐喻的概念化功能,从分析语言领域的隐喻式表达到着眼非语言领域的隐喻思维,再到隐喻的多模态呈现,经历了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的转变。本文对修辞隐喻、认知隐喻、语法隐喻、语境隐喻、多模态隐喻这五种隐喻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描述和梳理,揭示了不同隐喻理论框架下的隐喻概念之间融合与互补的关系。 石琳关键词:修辞隐喻 认知隐喻 语法隐喻 多模态隐喻 乡村振兴视野下沈从文与威廉斯乡土作品对比研究 2022年 从沈从文与威廉斯这两位极具乡土意识的中美同时代作家的作品中提取乡土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探寻其乡土书写背后所蕴含的与乡村振兴战略共同关注的民生意识、城乡融合意识,对比中美乡土书写者对传统文化的体认与反思,研究比较视野下乡土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的精神内核,对于在乡村经济振兴过程中有效守护乡土传统文化,促进乡村经济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振兴颇具启迪意义。 李慧关键词:威廉斯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跨文化交际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播工具的日新月异,微信公众平台以其资费低廉,传播功能强大,人际交流高效,消息推送形式多样等特点深受大学生喜欢,也被广泛应用在教学中的许多环节,为广大师生的教学提供了更好地服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混合教学重要的一部分,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翻转了师生之间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的重视。文章尝试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应用能力,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黄艳丽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湘西苗族地区农村三语教育态度调查研究 2020年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对湘西苗族地区农村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的三语教育态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一是该地区农村教师对汉语和英语的认同度较高,虽然认为苗语也重要,但普遍认为学校没有必要开设苗语课;二是苗族地区农村学生对苗语、汉语和英语的认同度较高,但英语和汉语学习成效不显著;三是苗族地区学生家长对苗语、汉语和英语的认同度较高,但对苗语在学校教育中的功能持否定态度。针对当今苗族地区农村的三语教育态度,我们认为应优化苗族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和建立长效的三语师资培养机制两方面来提升湘西苗族地区农村的三语教育。 向大军关键词:农村 三语教育 论教育扶贫资源配置“内卷化”及改进--以湘西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2 2020年 教育扶贫资源配置是在一个结构性环境中展开的,由于参与权悬置化、最大效用遮蔽化、自主地位边缘化,引致了路径依赖,从而内生性地形塑着教育扶贫资源配置的“内卷化”过程。通过供需对接机制、政策沟通机制、激励相容机制、绩效评价机制、赋权机制、纠偏机制和清单制度等,可以建立适情性配置,使其走出“内卷化”困境。湘西自治州以优先保障性需求为导向,通过推行免单教育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确立适宜州情的教育扶贫目标,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适性选择、精准发力,实现了教育扶贫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 徐桂荣 向大军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A Perspective from the Ethnic Minority in China 2006年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which is being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in TEFL in China. However, as most of ethnic minorities are living far away from developed districts, they lack necessary sources in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which makes the local learners' listening ability not so satisfactory.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in ethnic minority distric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ve solutions. 唐小田 丁志斌关键词:TEFL 礼貌问题的双边模式 2007年 中外学者对礼貌问题有过许多的研究,但几种主要研究似乎对涉及其中的交际双方有厚此薄彼之嫌。作者认为应对说话人一方的礼貌动机和语言,以及听话一方的礼貌实效给予同等的关注,即建立礼貌问题的双边模式。 胡罡关键词:动机 语言 实效 现代汉语“让”字的功能视角研究 被引量:2 2019年 现代汉语“让”字存在共时平面的多种意义,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现有文献主要认为在现代汉语中“让”字有动词和介词两种用法。这种传统语法研究视角使得学界对“让”字在语言实际使用中的功能考察缺乏一定的解释力。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加的夫语法模式为理论指导,系统探析“让”的意义及句法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汉语“让”字有动词、介词和“让”成分三种功能。作为动词,“让”说明小句的谓体,并体现过程意义;其中表致使义的“让”也应为动词而非介词。作为介词,“让”的功能是引出过程的施动者;在句法上,“让”与其后的名词词组组成介词词组一起说明小句的补语而非状语。作为“让”成分,“让”字为一种语气结构标记,没有经验意义。 向大军关键词:加的夫语法 句法功能 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