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

作品数:132 被引量:1,050H指数:16
相关作者:王浩孙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外语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文化科学
  • 23篇文学
  • 16篇经济管理
  • 15篇历史地理
  • 13篇艺术
  • 8篇哲学宗教
  • 6篇政治法律
  • 5篇社会学
  • 5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社会
  • 12篇主编
  • 11篇文化
  • 10篇文学
  • 9篇艺术
  • 8篇视觉
  • 8篇媒介
  • 7篇人文
  • 6篇知识
  • 5篇学术
  • 5篇政治
  • 5篇主义
  • 5篇文化研究
  • 4篇学科
  • 4篇社会科学
  • 4篇女性
  • 4篇本体论
  • 3篇大众
  • 3篇易卜生
  • 3篇政治经济

机构

  • 125篇南京大学
  • 2篇哈佛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康奈尔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国家教育部

作者

  • 20篇周宪
  • 6篇张伯伟
  • 6篇张乾友
  • 5篇孙江
  • 5篇卞东波
  • 5篇胡翼青
  • 5篇吴福象
  • 4篇何成洲
  • 4篇童强
  • 3篇杜骏飞
  • 3篇马俊亚
  • 3篇王杰
  • 3篇胡恒
  • 3篇李健
  • 2篇陈国良
  • 2篇丁伟艳
  • 2篇殷曼楟
  • 2篇陈蕴茜
  • 2篇方向红
  • 2篇徐方赋

传媒

  • 15篇文化研究
  • 4篇南京大学学报...
  • 4篇江海学刊
  • 4篇新闻记者
  • 4篇清华大学学报...
  • 4篇艺术百家
  • 3篇文艺研究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江苏社会科学
  • 3篇文艺理论研究
  • 3篇古典文献研究
  • 2篇中国典籍与文...
  • 2篇文学评论
  • 2篇历史研究
  • 2篇学海
  • 2篇新建筑
  • 2篇天津社会科学
  • 2篇文艺理论与批...
  • 2篇科学技术哲学...
  • 2篇国家治理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8
  • 11篇2017
  • 7篇2016
  • 13篇2015
  • 12篇2014
  • 12篇2013
  • 15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1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视觉文化三个核心概念考察
2017年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视觉文化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学者们提出了许许多多新的概念和思想。从知识论的哲学层面看,我们可以把视觉文化的诸多理论视作一个复杂的系统,构成这一系统根基的并不是那些花哨时髦的理论陈述,而是一些更具基础性的概念,正是由这些基础性的概念,逐渐生长出或合乎逻辑地发展出有活力和解释效力的种种理论。
周宪
关键词:视觉文化哲学层面知识论
视觉建构、视觉表征与视觉性--视觉文化三个核心概念的考察被引量:104
2017年
视觉文化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主导形态,它的快速发展构成了一道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风景。从视觉建构、视觉表征和视觉性三个核心概念入手,可以对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的相关层面展开分析,探索一种视觉文化的研究路径。视觉建构是视觉文化的功能性表述,它包含了对主体的两方面的建构,即社会领域的视觉建构和视觉领域的社会建构;视觉表征涉及表意实践中的视觉编码和解码、从实在物到概念再到符号的复杂过程,其中充满了差异和变化;视觉性是对"看之方式"的探究,在中国当代视觉文化中,存在着主流文化、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三种亚文化,相应地存在着主导性、娱乐性和批判性三种不同的视觉性,它们的互动构成了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的协商性动态结构。
周宪
关键词:视觉文化视觉表征视觉性
地方展览与辛亥革命记忆塑造(1927-1949)被引量:16
2011年
展览是由西方传入近代中国的新型空间形式和现代视觉机制,它不仅可以传播科学技术、普及文化知识,也可以塑造人们的政治记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各地充分利用纪念馆的常年展与各类临时展(包括西湖博览会)来纪念、宣传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并通过展览陈列的视觉冲击让人们感知辛亥革命的艰辛与壮烈,形成深刻的革命记忆,以强化国民党统治的合法性。
陈蕴茜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辛亥革命纪念
文本中的虚构——关于“黎城离卦道事件调查报告”之阅读被引量:16
2011年
1941年10月12日夜,在八路军控制下的山西省黎城县北社村枪声突起,打破了秋夜的宁静,一起名为"离卦道暴乱"的事件发生了。离卦道是一个承载不同利益要求的宗教性集合体,它将道徒的要求统一在平等无差的神佛——老爷信仰之上。本文对相关文本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村民承受日军掠杀带来的灾难的同时,村干部在抗日游击战名义下滥用权力、实行摊派,使革命带给大多数村民的好处付之流水,本来受到革命排斥的宗教结社由此而获得了发展空间。离卦道的发展又导致了它与村中的革命政权之间的不断摩擦。但是,所谓"离卦道暴乱",其实是民兵"平暴"在前,离卦道"暴动"于后的一个虚构事件。
孙江
关键词:战争
教育与人生——勒克莱齐奥和许钧对话录被引量:1
2015年
勒克莱齐奥先生是法国著名作家,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法国文坛的领军人物之一。勒克莱齐奥的作品先后有近二十部在中国得到译介和广泛传播,在中国文学与文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2011年勒克莱齐奥正式受聘为南京大学名誉教授,并担任中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2013年起,作为"南京大学高研院杰出驻院学者",勒克莱齐奥开始长期在南大工作,为本科生开设通识课程,并在法语系担任博士生导师。近日,应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邀请,勒克莱齐奥先生与许钧教授就教育与人生等重大问题,做了一次精彩对话。对话经勒克莱齐奥在南京大学的助教张璐博士根据录音整理与翻译,本刊独家刊登,以飨读者。
许钧勒克莱齐奥
关键词:勒克莱齐奥对话录通识课程
论朝鲜时代女性文学典范之建立被引量:3
2011年
一引言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关于"文学典范"或"文学经典"的问题,在欧美理论界成为讨论的热点。从九十年代开始,这一问题也受到中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中国文学批评传统中,虽然将风骚传统的代表分别冠以"诗经"和"离骚经",但此后的文学典范就难以用"经典"命名。
張伯偉
关键词:女性文学中国文学批评中国学术界文学经典
十九世纪英语美学文献学问题
2020年
十九世纪英语美学涵盖了英伦和北美,是西方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体上说,十九世纪英语美学似不如德国甚至法国同期美学那样辉煌,但也有自己的区域特色和文化特点。这一时期英语美学存在哪些经典作家和经典文献,是西方美学研究的一个难题。本文从西方美学史、美学读本和大型文献丛书等三类著述入手,寻找在西方美学界被学术共同体所认可的经典作家和经典文献,进而描绘出十九世纪英语美学的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反观中国美学对十九世纪英语美学的传播和接受,在比较参照中发现本土研究所忽略的西方经典文献,探索改进中国的西方美学文献学建设的路径。
周宪
关键词:西方美学
人是媒介的延伸被引量:8
2022年
不知道为什么,提到城市和媒介时,我突然想到了毕达哥拉斯、伽利略、胡塞尔以及维纳。因为不把他们的故事说清楚,就讲不清楚为什么以前把媒介和城市挂在一起讨论总让人觉得别扭;而到了二进制时代这种联结就显得水乳交融,顺理成章。胡塞尔的晚年,因时局的影响委婉谈及欧洲的精神危机。他认为从伽利略将数学引入自然科学研究开始,数学垄断了对世界的科学阐释,这种阐释导致了欧洲精神危机和西方人性危机。由数字阐释建构起来的世界。
胡翼青
关键词:自然科学研究毕达哥拉斯人性危机伽利略胡塞尔二进制
主编的话
2017年
我们生活在由各种符号建构的文化世界之中。正是文化塑造了我们对现实的意识,让不同的个体在意义的生产和流通中生产和再生产自己的社会身份。文化的可塑性决定了文化研究议题的动态性与开放性。因此,我们不可能躲在书斋里,“一心只读圣贤书”,进行象牙塔式的学理研究。
周宪周计武
关键词:主编文化世界文化塑造社会身份学理研究动态性
主编的话
2014年
文化研究不等于研究文化。因为文化无所不包,所以文化研究总会在不同的时期形成不同的焦点问题。纵观文化研究的发展可知,有些问题始终处在热点领域里,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可谓持久不衰,比如,本期所刊发的三个专题讨论的问题。空间是已经处在文化研究前沿很多年的热点问题,本期特邀阎嘉教授组织了一组讨论哈维及其理论的稿件。照主持人的说法。
周宪
关键词:稿件文化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