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多相催化与工程科学研究中心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机构: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低碳烯烃
  • 1篇动力学
  • 1篇氧化合物
  • 1篇杂多酸
  • 1篇生物质
  • 1篇碳管
  • 1篇碳烯
  • 1篇同位素效应
  • 1篇脱硫
  • 1篇脱硫催化剂
  • 1篇烷烃
  • 1篇烯烃
  • 1篇链烷烃
  • 1篇扩链
  • 1篇化合物
  • 1篇加氢
  • 1篇加氢脱氧
  • 1篇含氧
  • 1篇含氧化合物
  • 1篇合成气

机构

  • 4篇郑州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1篇孙绍晖
  • 1篇陈俊武
  • 1篇张俊
  • 1篇颜晓红
  • 1篇孙培勤
  • 1篇马春松
  • 1篇孙月梅

传媒

  • 1篇现代化工
  • 1篇Chines...
  • 1篇化工进展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反应力场的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氢在钯表面的分解
2017年
基于二阶矩近似反应力场方法构建的全维度势能面研究了氢分子及其同位素分子在钯表面的分解过程.在构建势能面的过程中数据库中只包含了氢分子与钯(111)表面相互作用的相关信息,该势能面在研究氢分子在钯(100)表面上的分解过程中表现出了非常好的可转移性.结果表明,氢分子及其同位素分子在钯(111)与钯(100)表面上的分解系数sn均随着入射能量的增加呈现非单调变化,并且通过固定分子取向的方法发现同核分子(H2、D2和T2)最有利分解取向角为90°,而异核分子(HD、HT和DT)受质心偏移的影响,其最有利分解取向角向大角度偏移.
孙月梅沈祥建颜晓红
关键词:同位素效应
基于杂多酸的高效氧化脱硫催化剂的合成及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与传统的加氢脱硫(HDS)技术相比,氧化脱硫(ODS)对于油品的深度脱硫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技术。综述了基于杂多酸的各种催化剂用于燃料油氧化脱硫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杂多酸离子液体催化剂和以二氧化硅、金属-有机骨架材料、高分子材料、磁性纳米颗粒及碳材料等为载体的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的特点及脱硫效果。最后指出氧化脱硫技术是未来最有希望实现零硫目标的脱硫技术。
郭芬草李鹏翔廉红蕾
关键词:杂多酸催化氧化脱硫
改性碳管负载铁催化剂用于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的研究
低碳烯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是化学工业的基石。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烯烃供给和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当前,低碳烯烃主要来源于石脑油裂解、烷烃脱氢等石油工艺路线,强烈依赖石油资源。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发展制取石油类产品的煤化工...
张征湃张俊苏俊杰徐新潮张玉龙邵光印査斌斌石变芳徐晶韩一帆
关键词:费托合成低碳烯烃
生物质基含氧化合物化学催化法制备长链烷烃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生物质资源可以制备混合醇、烃类燃料、生物柴油等可再生运输燃料。相较于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含氧燃料,烃类燃料在使用性能上更具优势,是新一代生物燃料发展重点。本文着重介绍以木质纤维素水解得到的单糖为平台,经过一系列化学催化反应,制备碳数大于8的各类烷烃的新型生物燃料生产路径。总结了近年来研究者们以C_5或C_6小分子化合物为原料,采用不同的反应策略实现碳链增长,得到满足现代运输燃料碳数分布的中间体的研究成果;以及高效脱除燃料中间体中氧元素的各种催化反应技术方案。分析对比了不同技术路线烃类燃料的产率、工艺条件等技术指标,并且评述了不同反应路径的特色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木质生物质化学催化法制备运输燃料的工业化给出了发展建议。
闫少康孙绍晖马春松孙培勤陈俊武
关键词:生物质加氢脱氧长链烷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