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作品数:12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诗歌
  • 2篇文学
  • 2篇美学
  • 1篇代文
  • 1篇订正
  • 1篇新论
  • 1篇心灵
  • 1篇形式美
  • 1篇阴铿
  • 1篇引文
  • 1篇用字
  • 1篇语言
  • 1篇中国古代美学
  • 1篇中国古代文学
  • 1篇中国古代文学...
  • 1篇中国故事
  • 1篇时代特质
  • 1篇四因说
  • 1篇特质
  • 1篇中唐

机构

  • 11篇上海财经大学

作者

  • 2篇祁志祥
  • 2篇马海英
  • 1篇张觉
  • 1篇李贵

传媒

  • 1篇文艺研究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古籍整理研究...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当代中国:发...
  • 1篇上海市社会科...
  • 1篇纪念辛弃疾逝...
  • 1篇上海市社会科...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4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语言反省:现代文化秩序的内省机制
<正>众所周知,现代社会是一个凸现文化竞争、文化冲突的时代,我们对于文化秩序的反思,实质上是针对现实的社会秩序,希望通过文化来透视、解答和引导社会秩序的构建行动。在文化秩序的反省机制中,我们认为,一般泛泛而谈的文化反省,...
窦丽梅
文献传递
以“文”为美
2003年
祁志祥
关键词:形式美文学作品文艺美学
论规整雅致的徐陵诗被引量:3
2003年
徐陵的骈文以形式之美登峰造极。其诗歌在形式上也达到了很高水平。徐陵诗格律接近完美,意境优美,风格规整雅致,并表现出与其创作相应的文学思想。徐陵诗在近体诗发展过程中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马海英
“自适其适”、“至乐无乐”——庄子美学新论
作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继承了老子以“道”为美的学说,并对“道”加以改造,建构了他的适性为美、全性为美的美学系统,另外对主体特殊的审美经验——“至乐无乐”作了有力补充。庄子认为美在生命体本性的张扬,实开生命美...
祁志祥
文献传递
讲好“中国故事”的“修辞诉求”略论
<正>当下和未来的中国命运已经彻底地融入世界历史之中,中西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和必须。面对这一既宏大广阔又具体而微的中国和世界之间的矛盾与问题,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的眼光从'传统中国'转向'现代中国'...
窦丽梅
文献传递
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经济视角
2008年
近年来,从经济生活视角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之风,已由上海逐渐向全国延展。然而当下的经济生活视角与庸俗社会学批评的社会经济视角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研究方法、理论基础有何不同,似乎尚不清晰,需加以辨明。故本文特提出'新经济视角'的概念。意在说明与旧'社会经济'视角的六大区别:一、人性观不同。主张人的属性是'道义富贵人',人的本质是追求生存(物质利益)需求的无限放大,道义—精神则是其放大过程中(使其放大合理并能实现久长)的必然产物。二、文学观不同。认为文学是道义富贵人情感抒发、想象需求满足的语言艺术表现。无论就文学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还是目的因而言,文学现象是物质—经济因素与道义—精神因素一起参与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是在不同时段所起作用不同而已。三、美学观不同。认为美是能满足人生理与心理需求使人产生快感的对象物,功利性是其基础,超功利性是功利性的升华,在超功利性中隐藏着功利性的影子。四、理论基础不同,由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转向微观经济学(货币文化学、消费学、消费心理学、经济修辞学)。五、研究视角与方法不同。由社会宏观视角转向个体微观视角(个体经济生活、宫廷生活、园林生活、旅途生活、市民生活、富贵欲求、身体消费、性欲、嗜欲、疾病等)以及文学质料与文体形式、制版和印刷术与文学传播、名誉或赢利动机与文学创作等。采用由形式美感—生活情感—生活经济—经济修辞—形式美感的研究路径与方法。六、研究中介不同,不是以政治为中介而是以生活、情感、审美为中介。'新经济视角'的说明意在引起治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者的关注,拓宽文学研究的视野。
许建平
关键词:四因说经济学
《中唐至北宋的典范选择与诗歌因革》
<正>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10月【内容简介】本书系作者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历时十余年修订而成,较之其博士论文,有了很大的增改和深入。在作者撰写博士论文之初,关于这个论题,学界相关论著还比较少。如今"中...
李贵
文献传递
以“心”为美——中国古代美学的表现主义精神被引量:4
2003年
以“心”为美,是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当然状态的价值界定。这种表现主义的美学观念,存在于中国古代美学的“比兴”说、“神韵”说、“意味”说中。它认为,自然美的本质在人格化、心灵化,人物美的本质在心灵精神,艺术美的本质在心灵意蕴的表现。这种美本质观,渊源于古代宗法社会“内重外轻”的向心文化。
祁志祥
关键词:心灵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修订版)引文勘误
2003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修订版)是一部曾获中国辞书奖一等奖而流布极广的字典,但其中却有不少失误。本文对其引文失误作了勘正。
张觉
关键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订正
辛词鉴赏方法论
<正>欣赏古代诗词,应该有一定方法。只有掌握了欣赏方法,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见到古代诗词都能看出些道道来。今略举数法以抛砖引玉,希望其有益于辛词的研究。
张觉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