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法学院环境法研究所
- 作品数:9 被引量:46H指数:4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网络舆论的法律调控初探被引量:5
- 2011年
- 网络舆论自身的特性,客观上要求应对其有相应的法律调控措施,以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网络舆论可以通过政府监管、立法监管、技术监管等措施进行调控,但关键仍在于网络舆论立法的完善。网络舆论的法律调控,应当遵循"言论自由权本位兼顾多种利益"的理念,坚持保障网民言论自由原则和政府网络舆论调控责任原则。当前中国的网络舆论法律调控应当选择适当的立法策略予以完善。
- 顾向一
- 关键词:网络舆论法律调控言论自由
- "急时行政"下舆情引导的法律规制
- 2021年
- 舆情的合理引导是确保"急时行政"实效的前提和关键.以舆情发生场域的差异化为标准,舆情引导的模式主要分为三类,即政府主导、市场主导以及社区主导.鉴于"急时行政"的特殊性,行政力量渗透进入非政府主导模式,实质上形成了政府一元主导、非政府主体参与的舆情引导模式.出于平衡舆情引导效率和相关主体权益的需求,内部化的舆情引导机制应受到法律调控.一方面,法律能够发挥沟通功能,促进情境融合和交流的过程.另一方面,法律可以发挥整合功能,打破责任分散和缺位的困境,依据可问责性和权责对等原则,设计出不同舆情引导主体的责任类型.
- 顾向一
- 关键词:舆情引导程序设计问责制
- 受司法保护的公共利益界定标准及完善——基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判决的分析被引量:9
- 2019年
- 是否具有受司法保护的公共利益,是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对于公共利益的判定,对应于“实质法治一一形式法治”的二元逻辑,学者建构了实质标准和形式标准。尽管这两种标准具有互补的功能,但缺乏一定的技术操作性#在司法实践中,实际损害标准成为司法审查有无公共利益的门槛,而利益关联群体的不(定性标准和潜在损害标准构成了认定有无应受损害保护的公共利益的核心要素。为了进一步优化公共利益判定的技术标准,本文提出公共性和利益内涵范围的二阶构造,并引入实现基本生存需求、满足后世发展需要等功能的环境利益内涵。
- 顾向一
- 关键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公共利益
- 我国非诉行政强制执行立法嬗变与实践困境被引量:1
- 2016年
- 我国非诉行政执行目前存在司法权与行政权混淆、申请期限认定不明、审查标准不明确、不利于被执行人的权利救济、执行力量薄弱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统一审查标准、分立司法权和行政权、确立行政相对人申请复议或听证或上级法院监督的救济制度、实行裁执分离的执行模式等方法来完善。
- 顾向一肖琳
- 关键词:非诉行政执行行政强制行政诉讼法
- 警惕城市主义——环境法与农民的权利
- 2010年
- 环境正义问题的出现,除了城乡有别的表面原因外,还有更深层的制度根源:农民与城市居民存在权利“落差”,几乎所有的农村环境问题都与农民权利的“虚置”、“空壳化“有关。只有真正确立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充分保障农民的各项权利.农村环保事业才会有根基,才能解决我国的城乡环境正义问题。
- 晋海
- 关键词:农民权利环境法农村环境问题正义问题城乡环境
- 破解我国基层政府环境监管之困局——从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切入
- 2013年
- 2010年7月,紫金矿业铜矿湿法厂污水池防渗膜破裂,渗漏的含铜酸性废水流入观测井,并经人为擅自打通的、和排洪涵洞相连的通道排入汀江。泄漏的含铜酸性废水达9100立方米,不仅严重污染了汀江水体,而且给汀江渔业养殖业造成致命打击,汀江及其下游两岸居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 晋海
- 关键词:政府环境紫金矿业环境信息公开观测井
- 我国环评审批前置制度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强化环评审批前置制度的贯彻落实,是实行最严格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然而,环评审批前置制度在我国不少省市并未得到严格执行。部分地区在进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甚至明确将环评审批规定为工商登记的后置程序。其原因涉及经济政策影响、相关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环保与工商部门的工作衔接等多方面。为正确实施环评审批前置制度,需要在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清理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各类规范性文件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 晋海王颖芳孙丽
- 关键词:环评审批
- 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适用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随着《民法典》中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确立,通过私法责任保护环境公益具备现实可行性。惩罚性赔偿作为具有准刑事罚性质的特殊民事责任,将其引入环境领域容易引发争议,需在破除争议的基础上明确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制度之功能定位。《民法典》对该制度只作了原则性规定,若要指导司法实践,还需从适用范围、构成要件、惩罚性赔偿金的归属和赔偿标准等方面予以细化和完善具体适用,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推行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
- 顾向一鲁夏
- 关键词:《民法典》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
- 我国基层政府环境监管失范的体制根源与对策要点被引量:20
- 2012年
- 我国基层政府环境监管失范有政府监管失范和政府官员行为失范两种类型,前者主要表现为部分基层政府充任污染企业的"保护伞",后者主要表现为基层政府部分政府官员的权力寻租和官僚作风两种形式。前者的体制根源主要表现为偏离了以人为本原则的行政考核制度和财税体制,后者的体制根源主要表现为权力监控体系的结构问题和虚弱问题。确立人本主义原则,完善行政考核制度和健全财税体制,加强社会监督、立法监督和司法监督,改变过多依赖行政内部监督的模式,是当前防治基层政府环境监管失范的对策要点。监管失范的防治是一项内涵丰富而又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监管失范的防治也离不开强调伦理自主性的非正式制度建设。
- 晋海
- 关键词:基层政府环境监管人本主义公民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