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肿瘤医院

作品数:3 被引量:40H指数:1
相关作者:辛学东王文礼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大学创新
  • 1篇学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药物
  • 1篇药物筛选
  • 1篇医学部
  • 1篇育发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判断
  • 1篇中草药
  • 1篇肿瘤
  • 1篇肿瘤血管
  • 1篇肿瘤血管生成
  • 1篇专家学者
  • 1篇献策
  • 1篇相关基因
  • 1篇相关基因筛选
  • 1篇小肠
  • 1篇小肠间质瘤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篇梁玉梅
  • 1篇路桂荣
  • 1篇王文礼
  • 1篇托娅
  • 1篇辛学东
  • 1篇苏秀兰
  • 1篇吕亚莉
  • 1篇柯杨
  • 1篇钟梅
  • 1篇李向红

传媒

  • 1篇群言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6
  • 1篇200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因芯片在抗肿瘤血管生成中草药相关基因筛选中的研究被引量:39
2002年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 ,从基因水平解释抗肿瘤血管生成中草药的有效组分 T3的分子机制。 方法 :( 1)采用两种细胞系 :人胃癌 BGC82 3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 EC) ,每种细胞分两组 ,一组为对照 ,另一组为 T3药物刺激组 ;( 2 )抽提细胞总RNA ,经反转录制备 c DNA,对照组用 Cy3、药物刺激组用 Cy5荧光标记 ,获得 c DNA探针 ;( 3 ) c DNA探针与 Bio Door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 ,结果由扫描仪扫描并用 Im a Gene3 .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 结果 :( 1) BGC82 3细胞组有 2 .5 3 %基因表达谱发生明显的变化 ,其中 15 8条基因在经 T3刺激后表达量明显上升 ,4 4条明显下降 ;( 2 ) EC组有 0 .4 6%的基因表达谱发生明显的变化 ,其中 3 0条基因在经 T3刺激后表达量明显上升 ,7条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可从基因水平解释中药的作用机制 。
托娅苏秀兰路桂荣辛学东王文礼柯杨包文宇
关键词:基因表达谱中草药药物筛选抗肿瘤血管生成
临床病理因子及一组分子标志物(SMA、CD44、MMP-9、PTEN、Ki-67)在胃与小肠间质瘤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正>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自1983 年由Mazur和Clark首次描述以来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认为KIT及PDGF...
梁玉梅吕亚莉钟梅蒲小路李向红吕有勇
文献传递
大学为什么缺乏创新能力被引量:1
2011年
教育发展离不开改革,教育改革离不开创新。在201O年底召开的第五届“民盟高教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围绕“大学创新”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谈感想、找问题、话不足、谋发展,为我国高校的改革创新之路建言献策。本届论坛由民盟清华大学委员会、民盟北京大学委员会和民盟北京大学医学部委员会主办。现将发言内容摘编如下。
卫燕
关键词:大学创新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改革教育发展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