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放疗科

作品数:24 被引量:120H指数:5
相关作者:沈倩雯傅美娜戈伟强姚晔吕博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中心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11篇放疗
  • 6篇肿瘤
  • 6篇老年
  • 6篇肺癌
  • 5篇细胞
  • 4篇化疗
  • 3篇调强
  • 3篇调强放疗
  • 3篇三维适形
  • 3篇三维适形放疗
  • 3篇适形
  • 3篇适形放疗
  • 3篇细胞肺癌
  • 3篇小细胞
  • 3篇小细胞肺癌
  • 3篇立体定向放疗
  • 3篇放化疗
  • 3篇非小细胞
  • 3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胰腺

机构

  • 24篇复旦大学
  • 4篇复旦大学附属...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福建省肿瘤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篇戈伟强
  • 3篇郑向鹏
  • 2篇秦春晖
  • 2篇张立波
  • 2篇卓维海
  • 2篇施展
  • 2篇陆建平
  • 2篇傅美娜
  • 2篇邱健健
  • 2篇沈倩雯
  • 2篇王国民
  • 2篇黄莹
  • 1篇丁翠敏
  • 1篇兰海涛
  • 1篇宋美芳
  • 1篇林根
  • 1篇汤传昊
  • 1篇潘燚
  • 1篇蔡开灿
  • 1篇岳东升

传媒

  • 11篇老年医学与保...
  • 3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国际放射医学...
  • 1篇肿瘤预防与治...
  • 1篇2015放射...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胃癌术后放化疗胰腺所受剂量对内外分泌功能的影响
2020年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行辅助同步放化疗患者的内外分泌功能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合胰腺的放疗剂量体积相关数据,分析老年胃癌术后放疗患者胰腺放疗相关损伤与胰腺受照剂量体积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接受胃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老年患者胰腺放疗相关损伤与胰腺受照剂量的相关性。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通过检测其治疗前后的血液学指标(胰岛素、C肽、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淀粉酶、脂肪酶等),了解放疗对患者胰腺相关功能的损伤。同时在制定放疗计划时,勾划正常组织胰腺,并记录DVH数据(如胰腺V5、V10、V15、V20、V25、V30、V35、V40、V45),平均胰腺受照剂量;最高及最低胰腺受照剂量等,与胰腺功能损伤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3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中,中位年龄65岁;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1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0%,75%;放疗后3个月,胰岛素、C肽、淀粉酶、脂肪酶较放疗前基线水平均出现了下降(P<0.05)。淀粉酶、脂肪酶于放疗后6个月与放疗后3个月相比,仍然持续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胰腺V45预测价值(AUC=0.864,95%Cl0.716~0.992,P=0.001),切点值(cut-off)为V45<50%(敏感性84.6%,特异性82.4%)。结论胃癌术后老年患者在施行同步放化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下降,所以应当将胰腺设为危及器官,并加以剂量限制,我们推荐V45<50%,该参考值能够降低胰腺放疗相关的损伤风险。
吕博陈迪高洪波焦玉新邱健健郑向鹏
关键词:老年胃癌胰腺损伤分泌功能
R-CHOP方案治疗Ⅲ~Ⅳ期老年DLBCL的临床疗效及耐受性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龙)在Ⅲ~Ⅳ期≥60岁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60岁的Ⅲ~Ⅳ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33例,行R-CHOP 3周方案化疗6疗程,观察治疗反应率、生存率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全组33例患者中,25例(75.8%)完成6疗程化疗,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及不确定完全缓解(unconfirmed complete remission,uCR)12例(36.4%)。总有效率(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为81.8%(27/33)。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25.2月(2.0-77.6月),2年总生存率为51.2%,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39.4%,2年无事件生存率为38.6%。截至随访结束,15例生存,12例(36.4%)为无瘤生存。治疗过程中2例(6.1%)因治疗相关感染死亡,>1/3的患者曾出现Ⅲ~Ⅳ级的骨髓抑制。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近期疗效为CR的患者预后明显好于其他患者。结论足量的R-CHOP化疗在≥60岁老年Ⅲ~Ⅳ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有较好的耐受性、安全性和有效率。但疗效持续时间短,其长期疗效仍不理想。
施展沈倩雯王静文唐曦
关键词:长春新碱多柔比星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放射性肺炎与血液学指标和剂量体积参数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与放射性肺炎可能相关的放疗剂量体积参数与血液学指标,以期获得具有预测价值的临床参数用以指导预防性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胸部放射治疗且年龄>60岁的老年肿瘤患者的临床病史、物理计划和随访资料。根据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 4.0),记录放疗后6个月内出现≥2级放射性肺炎的情况,统计学分析多种因素与放射性肺炎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回顾性分析患者80例,放疗结束6个月内发生≥2级放射性肺炎22例(27.5%)。单因素分析显示≥2级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V10、V20、V30、MLD、D-二聚体有统计学相关性(P=0.011、0.000、0.008、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V20、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是放射性肺炎严重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9、0.002)。结论通过限制V20有助于控制老年胸部放疗患者的急性期放射性肺炎的严重性,而血浆D-二聚体对于放射性肺炎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因此通过密切检测D-二聚体浓度并予以干预,有助于降低放射性肺炎的严重性。
吕斌任艳萍焦玉新张立波戈伟强郑向鹏
关键词:放疗放射性肺炎D-二聚体
双能量CT碘定量参数与18FDG-PET/CT最大标准化摄取值用于评估肺癌放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焦玉新任艳萍吕斌郑向鹏
混合现实引导蛛网膜下腔穿刺技术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验证混合现实引导蛛网膜下腔穿刺技术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可行性及效果。方法2019年4月-2019年7月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择期行腰椎蛛网膜下腔麻醉的老年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盲穿组(n=30)和混合现实组(n=30)。盲穿组通过盲穿法进行腰椎穿刺,混合现实组以混合现实引导技术进行腰椎穿刺。比较2组的穿刺次数、穿刺调整次数、穿刺时间和总穿刺时间。结果混合现实组的穿刺调整次数少于盲穿组[0.00(0.00,3.00)次vs 1.00(1.00,2.00)次,P=0.031]。2组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及总穿刺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混合现实引导蛛网膜下腔穿刺技术可能减少穿刺调整次数,具有一定的临床可行性。
吴加珺施翘邱健健李铭陆建平徐凯秦春晖刘松彬
关键词:老年可视化椎管内麻醉
混合现实腰椎叠合准确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可视化技术有助于提高老年患者椎管内穿刺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本研究验证混合现实技术下腰椎叠合的准确性,研发用于混合现实引导的腰椎穿刺体位固定垫。方法对真空体位固定垫进行改良设计,使受试者两次侧卧抱膝体位保持基本一致。纳入12例受试者,通过CT扫描观察体位固定误差。采用混合现实技术将CT扫描获得的虚拟3D腰椎图像与受试者叠合,观察虚拟腰椎与受试者真实腰椎的叠合误差。结果12例受试者上标记点的体位误差在x轴、y轴、z轴方向上分别为(0.34±0.28)cm、(0.09±0.06)cm和(0.22±0.12)cm,下标记点在x轴、y轴、z轴的误差分别为(0.29±0.18)cm、(0.08±0.06)cm和(0.18±0.10)cm。虚拟3D腰椎的L3棘突上缘、L3棘突下缘、L4棘突下缘与真实腰椎在x轴方向的叠合误差分别为(0.29±0.17)cm、(0.38±0.25)cm和(0.42±0.35)cm,在z轴方向的叠合误差分别为(0.11±0.09)cm、(0.15±0.13)cm和(0.13±0.10)cm。结论采用改良设计的真空体位固定垫后,两次体位的一致性较好。混合现实引导虚拟3D腰椎与受试者腰椎在头尾方向的叠合误差较小,在左右方向的叠合误差略大,有待进一步改进。
吴加珺施翘邱健健李铭严兆阳陆建平徐凯秦春晖顾卫东
关键词:可视化
新型真空垫在盆腔肿瘤放疗体位固定中的应用评估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 对一种新型定制真空垫在盆腔肿瘤放疗体位固定中的应用进行评估,并与传统体位固定方式进行对照研究,以提高盆腔肿瘤摆位精度。方法 66名盆腔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将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每组22名,采用3种不同固定方式:平板固定(N组)、传统真空垫(V组)和定制真空垫(New-V组)。固定效果用三维方向及矢状位轴向旋转的摆位误差测量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New-V组摆位误差在前后(x)、头脚(y)、左右(z)及矢状位轴向旋转角度(r)依次为(0.35±0.37)、(0.21±0.22)、(0.29±0.28) cm和(0.70±0.65)°;N组相应摆位误差依次为(0.44±0.43)、(0.31±0.62)、(0.45±0.60) cm和(1.25±1.00)°;V组依次为(0.38±0.36)、(0.27±0.25)、(0.32±0.29)和(1.09±0.77)°。其中,r值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59,P〈0.05)。New-V组的r值误差比其他两组小。分次间误差波动性分析显示,z和r方向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66,P〈0.05),New-V组在4个方向上波动性较小。根据摆位误差分布,对误差引起中心偏移量进行估计,其引起计划靶区(PTV)的剂量分布差异统计显示,New-V组在最小剂量和平均剂量上差异较小,且最小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18,P〈0.05)。结论 New-V组的固定方式较平板(N组)和普通真空垫(V组)固定方式摆位误差、照射分次间误差波动性较小,相对位置误差引起潜在PTV剂量变化较小。因此,新型定制真空垫可优化摆位精度,改善治疗效果。
邱健健张笑颖莫凡张立波郑向鹏
关键词:盆腔肿瘤摆位误差
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肝肿瘤运动趋势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利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对1例肝癌碘油介入术后患者的肝肿瘤运动趋势进行预测.方法 使用X射线容积成像系统对某肝癌患者进行扫描,采集各时相呼吸运动图像.利用碘油标记方法,对肝癌病灶进行定位,并通过图像检测技术,获取病灶标记点的运动轨迹.对标记点的运动轨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并用其预测下一时间段的运动曲线,将预测结果与肿瘤标记点实际的运动轨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利用BP神经网络可以有效预测肝肿瘤的运动趋势,在一定时间段内可保持良好的精准度,误差在1个像素距离内,但在呼吸运动峰值处预测精准度尚不理想,误差接近2个像素距离.结论 BP神经网络模型是预测肝肿瘤运动的一种新方法,可能对肝癌的体部立体定向放疗以及实时跟踪放疗精准度的提升有一定帮助,且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姚晔戈伟强周云张立波
关键词:肝肿瘤BP神经网络图像跟踪
重视放射治疗在老年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7年
老年恶性肿瘤具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包括发展相对缓慢、转移风险下降、早期肿瘤的临床症状轻微或与自身其他疾病重叠,易于漏诊,导致隐性癌增多,发现时病灶相对较大,死亡原因以并发症为多见.老年肿瘤患者常常合并多种其他疾病,一般情况相对较差,决定了其肿瘤治疗决策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必须兼顾肿瘤的控制和生活质量的维持.因此,在很多患有实体性肿瘤的老年患者中,综合治疗更为重要.
赵森沈倩雯郑向鹏
关键词:老年肿瘤患者老年恶性肿瘤实体性肿瘤临床症状早期肿瘤
三维适形放疗加甘氨双唑钠增敏治疗局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甘氨双唑钠加三维适形放疗(3DCRT)对局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77例局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三维适形放疗加甘氨双唑钠(CMNa)组(A组)和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组(B组),评价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A组的有效率(CR+PR)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76.9%、52.6%(χ2=4.99,P=0.026);应用甘氨双唑钠后肿瘤病灶完全缓解时的放疗增敏比(SER)为1.21,达部分缓解时为1.40。2组的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氨双唑钠对局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三维适形放疗有敏感作用,可以提高近期疗效。
王俊超刘慧忠郝澄澄田光亮王湘连
关键词:适形硝基咪唑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