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监护室
- 作品数:24 被引量:176H指数:8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 危重症儿童血浆置换的护理
- 血浆置换是指用离心或血浆分离器的方法,从全血中分离出血浆,以清除其中含有的致病因子,同时向体内补充等量新鲜血浆或治疗方法。我院重症监护室于2006年4月至2008年10月期间对10例ICU住院危重病例进行了血浆置换治疗,...
- 胡静陆国平金芸殷勤贺骏卢亚芳张玉伙张灵恩
- 文献传递
- 2例Pierre-Robin序列征行下颌骨截骨牵引术患儿的护理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室2例Pierre-Robin序列征患儿行下颌骨截骨牵引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在下颌骨体部近角处设计斜行截骨线,予以截断前后骨皮质,置入延长器,在截骨线两侧固定延长器,延长柄自耳垂下方引出,每天以0.8~1.0 mm的牵张速率直至达到满意的牵引效果。术前护理重点为病情监测、体位及营养护理。术后护理主要侧重于延长器的护理、气管护理及营养护理。结果本组2例患儿舌后坠及呼吸困难得到明显的改善,牵引期间延长器柄固定妥当,未发生回旋,术后2周复查喉部CT提示内部牵引效果满意,咽腔开放,气道通畅。延长器置入口处伤口无感染。结论下颌骨截骨牵引术能有效缓解呼吸困难,改善气道梗阻。
- 金爱丽张玉侠王文超胡静
- 关键词:护理
- 气管切开患儿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7年
- 综述了儿童气管切开及延续性护理的相关定义,总结了气管切开患儿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法包括:院内干预医疗机构照护、医院-社区-家庭过渡、呼吸治疗师为主导的照护、居家照护、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延续性护理、健康教育干预、追踪随访干预及社会心理支持干预,可有效减少气管切开患儿并发症发生,节约医疗资源以及促进患儿与其照护者的身心健康。
- 郑迎王文超张燕红沈国莲
- 关键词:气管切开儿童延续性护理护理干预
- 儿童恶性肿瘤相关性间质性肺病5年生存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背景恶性肿瘤相关性间质性肺病(MT-ILD)的发病率低,但6个月生存率中位数仅为58.1%,目前儿童MT-ILD(MT-chILD)的报道不多。目的探讨MT-chILD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疾病负担和预后,为早期识别及诊断治疗提供临床依据。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2月至2021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MDT团队确诊的MT-chILD,采集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检查报告、治疗、疾病负担和随访信息。主要结局指标MT-chILD 5年生存影响因素。结果15例MT-chILD均首诊于我院呼吸科,首发症状:咳嗽或气促13例,伴发热9例,伴咯血丝痰4例,胸痛或胸闷4例,伴乏力、腹痛、腹泻各1例;9例肿瘤标记物正常;肺部影像示两肺弥漫性结节影、囊状影、双肺渗出伴多发条索状影、双肺透亮度不均伴磨玻璃影。MT-chILD基础病理分型为:朗格罕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5例,神经母细胞瘤4例,肺黏液腺癌、肺乳头状腺癌、T淋巴母细胞瘤、腺泡横纹肌肉瘤、肺纤维母细胞瘤、腺泡软组织肉瘤各1例。起病至确诊的中位时间为6.9个月,平均住院6次,9例被误诊为感染,确诊当次的平均住院费用7.0万元人民币。10例确诊后接受化疗,5例放弃治疗,确诊后的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放弃治疗(OR=1.754,95%CI:1.535~2.519)、营养不良(OR=1.231,95%CI:1.020~1.428)、合并真菌感染(OR=1.232,95%CI:1.018~1.492)、合并纵隔气肿(OR=1.298,95%CI:1.002~1.681)、合并脓毒症(OR=1.251,95%CI:1.035~1.787)为MT-chILD患儿5年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接受化疗(OR=0.658,95%CI:0.525~0.993)为MT-chILD患儿5年生存的保护因素。结论MT-chILD首发以非特异性呼吸道症状和体征为表现,实验室指标不特异,导致误诊率高,医疗费用高,影像学和活检病理对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不放弃治疗、接受化疗,防止合并症对远期生存有意义。
- 蒋高立金婷婷陆泳沈全力马阳阳陈伟明朱晓华王立波钱莉玲
- 关键词:儿童间质性肺病恶性肿瘤生存率
- 两种肝素剂量封管对血液净化患儿中心静脉置管维护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了解两种不同浓度肝素封管对凝血功能、导管留置时间、感染等的影响。方法47例行血液净化的患儿分为2组:高浓度组(肝素浓度为6250U/m1)22例,采用肝素原液一次封管,在第2次血液净化前不再重复进行封管。低浓度组25例,透析结束后采用常规小剂量肝素(肝素浓度为1250U/m1),第2次血液净化前每日动静脉管腔各封管1次;封管前及封管后1h于非置管动脉内取血监测活化凝血时间。结果低浓度组封管前与封管后1h活化凝血时间分别为(193.90±24.74)s、(194.19±20.38)S,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封管前与封管后1h活化凝血时间分别为(193.71±18.31)s和(262.24±34.64)s,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浓度组中心静脉管的动脉管腔堵塞4例,未见静脉腔堵塞;高浓度组动脉腔堵塞3例,未见静脉腔堵塞,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血液透析后,与低浓度肝素相比,肝素原液封管并不能减少导管管腔堵塞,但可能影响凝血功能。
- 金芸张玉侠陆国平胡静贺骏金爱丽
- 关键词:血液净化肝素封管
-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肠内营养循证实践方案的实施评价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基于RE-AIM框架评价婴儿先天性心脏病肠内营养循证实践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就诊于我院心血管中心的179例住院先天性心脏病婴儿为研究对象,2019年1-6月98例为对照组,由医护人员按常规管理与工作模式开展肠内营养实践;以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81例为观察组,遵循2013年《WHO实施研究指南》中关于实施策略原则,制定促进干预措施实施策略,分别为传播策略、实施过程策略、整合策略、能力建设策略,并应用于肠内营养管理。基于RE-AIM框架,从可及性、采纳性、实施性评价营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从有效性与持续性评价其实施效果。结果 医护人员对营养方案的可及性97.7%、采纳性92.3%、实施性100%;实施前、实施中及实施后医护人员婴儿先天性心脏病肠内营养的知识问卷得分分别为18.20±6.44、29.95±4.18、31.55±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444,P<0.001)。结论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肠内营养循证护理实践方案的实施,可促进医护人员对营养方案的可及性、采纳性及实施性,有效改善医护人员对于营养方案的知识水平与实施行为。
- 杨玉霞顾莺张立华傅唯佳王慧美徐昱璐叶岚
- 关键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肠内营养营养治疗喂养不耐受
-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重症心脏疾病患儿的护理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CMO)治疗重症心脏疾病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10月我科收治的6例重症心脏疾病患儿经ECMO治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护理对策,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借鉴指导。结果6例患儿中,5例存活,1例死亡。结论规范化的、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重症心脏疾病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确保其治疗质量。
- 王文超陆国平胡静顾莺贺骏
-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暴发型心肌炎患儿重症护理
-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肠穿孔腹膜炎SIRS幼猪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各种原因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共同通路,目前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该研究旨在对肠穿孔腹膜炎诱导的SIRS幼猪行早期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观察SIRS动物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气分析和外周血细胞计数,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2只上海种小白猪,体重7~9k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6);治疗组(n=6,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VVHDF)。以盲肠穿孔术诱导SIRS,造模成功后治疗组行CVVHDF6h,血流速度20mL/min,透析液速度600mL/h,置换液速度300mL/h,零平衡。于动物基础状态、成模时、成模后2,4,6h分别记录两组动物的心率、呼吸、血压、体温、外周血细胞计数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所有动物经造模后均出现心率、呼吸频率上升,血压、动脉血氧分压、白细胞计数下降。成模时对照组动物心率和呼吸增快在6h内持续保持较高水平;治疗组动物成模2h后心率下降,6h后呼吸频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动物成模4h后平均动脉压下降,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动物成模后动脉血氧分压均较基础状态降低,6h内对照组动物保持低水平,治疗组动物动脉血氧分压有上升趋势,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实验中动物体温及外周血细胞计数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早期CVVHDF可稳定肠穿孔腹膜炎诱导的SIRS幼猪血流动力学,改善血氧分压,可能对改善疾病预后有益。
- 龚敬宇陆国平董岿然陆铸今张灵恩
-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幼猪
- 危重症儿童血浆置换的护理
- 本文对某院的10例危重病例在实施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对留置管道、肝素生理盐水预充滤过器等各方面的护理要求进行了阐述。
- 胡静陆国平金芸殷勤贺骏卢亚芳张玉伙张灵恩
- 关键词:临床护理血浆置换疗法生命体征
- 文献传递
- 活体肝移植治疗儿童急性肝功能衰竭与慢性终末期肝病的疗效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治疗儿童急性肝功能衰竭(ALF)的疗效,并比较其与活体肝移植治疗慢性终末期肝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活体肝移植治疗的100例儿童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原发病将其分为ALF组(17例)和慢性终末期肝病组(83例)。收集受者性别、年龄、体质量、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PELD)评分、移植物受者体重比率和血型匹配等一般资料。观察两组受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受者和移植物术后1、3年生存情况。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受者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LF组和慢性终末期肝病组受者PELD评分分别为(33±10)和(17±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8,P<0.05)。ALF组受者术后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10例(11例次),包括手术相关外科并发症5例次,感染4例次,急性排斥反应1例次和胆道并发症1例次;术后远期并发症2例。慢性终末期肝病组受者术后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41例(41例次),包括手术相关外科并发症10例次,感染10例次,急性排斥反应10例次,胆道并发症6例次和血管并发症5例次;术后远期并发症7例,其中腔静脉吻合口狭窄2例,门静脉狭窄2例,肠梗阻1例,胆道狭窄1例,EB病毒感染相关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1例。随访期间,ALF组受者死亡3例,慢性终末期肝病组死亡5例。ALF组受者术后1、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2.4%和82.4%,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82.4%和82.4%;慢性终末期肝病组受者术后1、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0%和94.0%,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94.0%和94.0%。两组受者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及术后3年移植物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251和1.251
- 裴家好沈丛欢李瑞东陶一峰谢新宝陈伟明王正昕
- 关键词:活体肝移植儿童急性肝功能衰竭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