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麻醉科

作品数:81 被引量:259H指数:8
相关作者:汤顺荣王丽红李春华贺琳裴灏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麻醉
  • 22篇小儿
  • 14篇手术
  • 13篇儿童
  • 12篇术后
  • 11篇镇痛
  • 11篇患儿
  • 10篇心脏
  • 9篇婴儿
  • 8篇全麻
  • 7篇心脏病
  • 7篇先天
  • 7篇先天性
  • 7篇先天性心脏
  • 7篇先天性心脏病
  • 6篇七氟烷
  • 5篇胆道
  • 5篇胆道闭锁
  • 5篇蛋白
  • 5篇术后镇痛

机构

  • 79篇复旦大学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复旦大学附属...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福清市医院
  • 1篇杭州市余杭区...
  • 1篇大连市儿童医...
  • 1篇海南省妇幼保...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海南省妇女儿...
  • 1篇日喀则市人民...

作者

  • 22篇张学锋
  • 22篇王炫
  • 10篇周志坚
  • 8篇郑珊
  • 7篇史琪清
  • 7篇汤顺荣
  • 7篇邓萌
  • 5篇王丽红
  • 5篇贺琳
  • 4篇舒仕瑜
  • 4篇熊波
  • 3篇周守静
  • 3篇谢羚
  • 3篇裴灏
  • 3篇栗玲
  • 3篇许燕
  • 2篇宋再
  • 2篇梁伟民
  • 2篇罗兴晶
  • 2篇董岿然

传媒

  • 12篇中国临床医学
  • 7篇上海医学
  • 6篇临床麻醉学杂...
  • 6篇复旦学报(医...
  • 5篇中华麻醉学杂...
  • 5篇临床小儿外科...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烧伤创疡...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

  • 5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1
  • 5篇2010
  • 12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3
  • 1篇2002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硬脑膜-颞肌血管融合术治疗幼儿烟雾病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探讨脑-硬脑膜-颞肌血管融合术(EDMS)对幼儿烟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EDMS治疗≤6岁的烟雾病患儿27例,其中出血型1例,缺血型26例.共40侧次手术,其中左侧8例,右侧6例,双侧13例.平均手术时间(136±22) min,术中失血量(21 ±3)ml.结果 所有患儿均得到6~38个月随访,平均15.8个月.术后3个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或)血管造影(DSA)显示,40侧血管吻合侧脑膜中动脉、颞深动脉及颞浅动脉与皮质动脉之间形成广泛的血管融合,超过骨窗范围覆盖整个大脑中动脉和部分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的供血区域,血管融合成功率为100%;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显示,27例脑血流灌注均得到改善;31侧次手术(77.5%)使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得到改善,8侧次手术(20.0%)使进展性症状稳定.术后1个月内共4例发生脑梗死,3例为手术对侧半球的新发脑梗死,1例为手术侧的脑梗死.所有患儿未出现手术侧出血、颞肌占位及头皮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EDMS治疗幼儿烟雾病安全、有效.颅外血管能够多层次大范围地与皮质血管融合.
沈文俊徐斌廖煜君施伟赵瑞王炫李昊
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脑血管重建术幼儿
儿童拔除气管导管时呼气末七氟烷体积分数与拔除气管导管后躁动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设计评估儿童拔除气管导管(以下简称拔管)时呼气末七氟烷体积分数与拔管后躁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7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7岁的外科手术患儿。采用七氟烷诱导和维持的吸入麻醉,利多卡因声门喷雾或静脉注射1mg/kg氯化琥珀胆碱注射液后进行气管插管,并给予有效的骶管阻滞或臂丛神经阻滞。术中维持呼气末七氟烷体积分数为0.025,保留自主呼吸。手术结束后,停止吸入七氟烷,当患儿呛咳或体动时拔管。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由一名经过培训的护士用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表(PAEDs)进行评分,PAEDs评分≥10分定义为躁动。观察躁动发生情况,记录并比较发生躁动与未发生躁动患儿在面罩诱导时的焦虑评分、拔管时呼气末七氟烷体积分数、拔管时间、麻醉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低氧饱和度、拔管后呼吸道不良事件等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拔管后躁动与拔管时呼气末七氟烷体积分数、拔管时呼气末七氟烷体积分数与使用利多卡因喷雾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拔管时间与拔管时呼气末七氟烷体积分数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拔管后躁动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107例患儿中,发生躁动28例(躁动组)、未发生躁动79例(非躁动组)。躁动组患儿的拔管时呼气末七氟烷体积分数为0.005 0±0.001 3,显著高于非躁动组的0.004 2±0.001 7(P<0.05);拔管时间为(5.7±2.3)min,显著短于非躁动组的(8.2±4.2)min(P<0.05);使用利多卡因喷雾的患儿比例为32.1%(9/28),显著低于非躁动组的58.2%(46/79,P<0.05)。两组间的性别构成、年龄、体重、麻醉时间、面罩诱导时焦虑评分,发生低氧饱和度、术后恶心恶吐和其他呼吸道不良事件的患儿比例,以及手术类型构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
庄培钧王炫周志坚蒋莅胡元叶
关键词:躁动儿童七氟烷拔除气管导管
麻醉后复苏室中儿科患者呼吸道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对麻醉后复苏室中患儿发生呼吸道不良事件的现状及其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患儿护理安全与质量。方法:以从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期间全身麻醉后转入麻醉后复苏室的16012名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他们在麻醉后复苏室中的呼吸道不良事件发生率与临床表现,通过卡方检验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确定患儿发生呼吸道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结果:患儿呼吸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0.6%(90例),肺不张是最常见的原因,经处理,其中93.3%(84例)的患儿可恢复并且无需提高术后护理级别,6.7%(6例)的患儿无法脱离呼吸机,并意外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Ⅲ级、年龄≤28天、胸外科手术的患儿发生呼吸道不良事件的概率明显升高,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后两者是风险因素。结论:儿童在麻醉后复苏室中的呼吸道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对具有呼吸道不良事件高风险的患儿应重点关注。
刘爱华石贇
关键词:儿童麻醉麻醉护理
0.2%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全麻于胆道闭锁患儿中的应用
<正>目的观察0.2%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全麻在胆道闭锁患儿于Kasai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我院ASAⅠ~Ⅱ级,限期行Kasai术的胆道闭锁患儿20例,年龄1~4月,体重3.5~5.8kg。所有患儿...
邓萌王丽红张学锋肖方周
文献传递
氨甲环酸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出血和抑制炎症反应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应用氨甲环酸(TA)减少术后出血、输血和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纳入体重<10kg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3组(连续TA组、分次TA组和对照组)。连续TA组:于麻醉诱导后给予TA30mg·kg-1继以16mg·kg-1·h-1维持至术毕,预充液中予TA2mg·kg-1;分次TA组:于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开始时、体外循环结束后3个时段每次予TA30mg·kg-1;对照组予生理盐水替代,给药方法和容量同连续TA组。观察并记录术后出血量、异体血制品使用情况、心脏重症监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住院病死率,观察术前、体外循环中、术后6和24hD-二聚体水平;术前、手术即刻、术后6、12和24h的血IL-8、CRP和WBC计数水平。结果 120例患儿入组,连续TA组、分次TA组和对照组各40例。3组患儿术前基线资料具可比性。①术后出血量:连续TA和分次TA组术后6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24h出血量和异体血制品输注量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D-二聚体水平:3组从体外循环开始至术后24h均呈持续升高趋势,连续TA和分次TA组体外循环中、术后6和24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连续TA和分次T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IL-8水平:3组在术后即刻、12h均呈持续升高趋势,连续TA和分次TA组术后24h均出现下降趋势,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RP水平:3组在术后12h均显著升高,术后24h对照组较连续TA和分次TA组显著升高(P<0.01);WBC计数:3组术后12、24h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体重<10kg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连续TA和分次TA给药均可有效抑制纤溶反应,显著减少术后6h出血量,并有明显的抑制炎性因子作用。
王丽红周守静王炫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氨甲环酸
右美托咪定对内毒素性休克大鼠蓝斑nNOS及c-fos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内毒素性休克大鼠蓝斑(LC)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28只,8周龄,体重250 ~ 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7):对照组(C组)、内毒素组(L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LD组)和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HD组).C组和L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5 ml/kg,LD组和HD组分别尾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和4.5μg/kg.10 min后,C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5 ml/kg,其余各组均尾静脉注射脂多糖5mg/kg.处死后取脑组织,测定脑组织含水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LC区nNOS和c-fos阳性细胞数及其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L组脑含水量升高,LC区nNOS和c-fos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nNOS和c-fos表达上调(P<0.05);与L组比较,LD组和HD组脑含水量降低,LC区nNOS和c-fos阳性细胞数减少,nNOS和c-fos表达下调(P<0.05);与LD组比较,HD组LC区nNOS和c-fos阳性细胞数减少,nNOS和c-fos表达下调(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下调内毒素性休克大鼠LC区nNOS和c-fos表达,这可能是右美托咪定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熊波史琪清缪长虹
关键词: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
小儿骶管镇痛技术的进展
2006年
骶管阻滞是小儿麻醉中最常用的区域阻滞之一,其操作简便,作用显著,尤其和全身麻醉联合使用,在小儿中下腹及下肢手术围术期镇痛中,显示了更可靠更优越的特性。随着新技术,新药物的不断出现,骶管阻滞已不仅用于术中镇痛。利用一些药物延长单次注射阻滞时间,通过对骶管置管的准确定位达到围术期镇痛的目的。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小儿骶管阻滞方面的新进展。
王丽红张学锋
关键词:骶管阻滞小儿麻醉镇痛技术围术期镇痛下肢手术术中镇痛
20例无肺部病变儿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成分分析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研究无肺部病变儿童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及肺表面活性物质成分.方法应用细胞学、生化及免疫印迹法对20例无肺部病变的手术患儿的BALF进行细胞计数及肺表面活性物质成分分析.结果BALF回收率为46.6%,其中细胞总数为156×103/mL,巨噬细胞占93.9%,淋巴细胞占4.5%.总磷脂(TPL)为46.6μg/mL,饱和卵磷脂(DSPC)为17.9 μg/mL,总蛋白(TP)为72 2 μg/mL,DSPC/TPL为42.2%,DSPC/TP为0.28,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SP-A)为1.91 μg/mL.细胞总数、TPL、TP、SP-A与年龄无显著相关.BAL对患儿心率、呼吸、经皮氧饱和度和血压无明显影响.结论本研究的数值可以为判断肺泡水平生理学指标提供参考.
冯海燕孙波吕勇张学峰肖现民
关键词:儿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纤维支气管镜肺表面活性物质细胞计数
氨甲环酸在婴儿先心手术中的应用
<正>目的: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在成人心胸手术中应用较早、效果确定。对儿童的研究表明该药在紫绀和复杂型先心有明显减少出血作用,对非紫绀先心作用不明显。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1岁内是心脏病手术出血的最主要因素。那么,婴儿先天性房...
王丽红邓萌汤顺荣张学锋
文献传递
长链和中长链丙泊酚在小儿注射痛方面的比较
<正>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制剂的丙泊酚用于小儿静脉注射时引起注射痛方面的差异。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儿120例,ASA I或II级,年龄3~8岁,体重<标准体重的150%。无困难气道、无牙齿松动、无胃食管反流、无哮喘、术前4周内...
贺琳张学锋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