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

作品数:462 被引量:1,365H指数:15
相关作者:金莉蓉马昱毛悦时潘晓黎林豪杰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63篇期刊文章
  • 9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0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95篇癫痫
  • 42篇血管
  • 36篇癫痫患者
  • 34篇蛋白
  • 33篇卒中
  • 31篇急性
  • 29篇缺血
  • 28篇神经病
  • 28篇细胞
  • 25篇脑梗
  • 24篇梗死
  • 22篇脑梗死
  • 21篇血性
  • 21篇周围神经
  • 19篇源性
  • 19篇周围神经病
  • 19篇脑血
  • 19篇成像
  • 19篇磁共振
  • 17篇综合征

机构

  • 459篇复旦大学
  • 26篇复旦大学上海...
  • 8篇复旦大学附属...
  • 5篇中国科学院上...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上海市第一人...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中南大学
  • 4篇上海市脑血管...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通用电气医疗...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青岛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94篇汪昕
  • 49篇钟春玖
  • 33篇范薇
  • 31篇金莉蓉
  • 30篇丁晶
  • 29篇董继宏
  • 29篇马昱
  • 20篇费国强
  • 15篇毛悦时
  • 15篇林豪杰
  • 14篇张宇浩
  • 14篇彭伟锋
  • 14篇朱文炳
  • 12篇谢瑞满
  • 10篇洪震
  • 9篇陈婕
  • 9篇秦震
  • 8篇潘晓黎
  • 8篇汪洋
  • 7篇郭曦

传媒

  • 75篇中国临床医学
  • 50篇中国临床神经...
  • 29篇中华神经科杂...
  • 9篇中国神经精神...
  • 8篇临床内科杂志
  • 8篇大众医学
  • 8篇复旦学报(医...
  • 7篇家庭用药
  • 7篇中华神经医学...
  • 7篇第九次全国脑...
  • 6篇康复
  • 6篇老年医学与保...
  • 6篇中华临床医师...
  • 6篇第十二届华东...
  • 5篇中国医学计算...
  • 5篇临床神经电生...
  • 5篇中风与神经疾...
  • 5篇临床神经病学...
  • 5篇国际神经病学...
  • 4篇上海医药

年份

  • 28篇2023
  • 23篇2022
  • 22篇2021
  • 13篇2020
  • 28篇2019
  • 17篇2018
  • 22篇2017
  • 17篇2016
  • 29篇2015
  • 20篇2014
  • 34篇2013
  • 11篇2012
  • 8篇2011
  • 19篇2010
  • 24篇2009
  • 22篇2008
  • 25篇2007
  • 21篇2006
  • 16篇2005
  • 24篇2004
4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隐源性癫痫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与癫痫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
目的:癫痫与免疫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尚未能找到与癫痫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的免疫学指标.既往研究表明癫痫中促炎因子,如IFN-gamma、TNF-alpha、IL-6的升高可能具有促进癫痫发生发展的作用;而IL...
毛玲艳丁晶彭伟锋张宇浩马昱范薇汪昕
伴颅神经受累的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1抗体阳性的郎飞结旁疾病1例报告
2022年
1病例资料1.1患者病史患者女性,61岁,主因“双下肢乏力3个月余,四肢远端麻木2个月”于2021年11月30日于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8月下旬起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乏力,可独自行走,自感运动耐量下降,休息后未见好转。9月初自觉四肢末端麻木,下肢麻木逐渐加重,从足底上升至膝部。9月23日就诊当地医院,查头颈MRI发现:(1)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内多发小缺血灶;(2)双侧筛窦及右侧上颌窦炎;(3)颈椎间盘轻度突出。予营养神经(B族维生素)、中药、针灸、理疗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好转。既往有高血压、肾结石手术史,否认糖尿病病史、酗酒、中毒、长期素食等,否认家族史。
贾佳金莉蓉杜鹏范薇
关键词: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低铜篮蛋白血症与帕金森病患者脑铁沉积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
<正>帕金森病患者脑内铁沉积显著增加、可能与疾病病理损害机制有关,但其发生机制不明。我们的研究显示,帕金森病患者血铜篮蛋白(CP)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利用磁敏感成像技术(SWI)研究表明帕金森病中脑黑质位相值显著低于...
钟春玖
文献传递
正确认识高尿酸血症被引量:1
2014年
高尿酸血症与脑血管疾病的多种危险因素关系密切,是缺血性卒中重要危险因素。 尿酸是人类嘌呤核苷酸代谢产物,由于嘌呤代谢异常引起血中尿酸含量增高,称为高尿酸血症(HUA)。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特别是富含蛋白质和嘌呤食物摄入的增加,我国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患病人数直线上升,且发病渐呈年轻化趋势。目前我国HUA患者约1.2亿,痛风患者约1700万。
汪昕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嘌呤核苷酸嘌呤代谢异常痛风患者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卒中
骨髓基质细胞对“缺血/再灌注”海马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2003年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对“缺血 /再灌注”海马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新生大鼠海马片“缺血 /再灌注”模型。取成年大鼠骨髓 ,培养、分离、纯化骨髓基质细胞。观察海马片细胞死亡及骨髓基质细胞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的动态变化。结果 :“缺血”后“再灌注”1、3、7d ,碘化丙啶荧光排斥法显示海马片大量细胞死亡。与骨髓基质细胞联合培养后 1、3、7d ,仅有少量细胞死亡。加入抗BDNF抗体后 ,骨髓基质细胞对“缺血 /再灌注”海马片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弱。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在自然条件下微弱表达BDNF ;与“缺血 /再灌注”海马片联合培养后骨髓基质细胞表达BDNF逐渐增加 ,在第 3、7d更明显 ;与正常海马片联合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仅出现持续低水平的BDNF表达。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可以减少缺血海马片细胞死亡 ;“缺血 /再灌注”海马片与骨髓基质细胞联合培养可以促进骨髓基质细胞表达BDNF ,可能由此发挥对缺血海马片的保护作用。
钟池秦震钟春玖汪洋沈馨亚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海马缺血再灌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脑缺血被引量:1
2002年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主要由星形细胞产生。发育期的大脑皮质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表达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受体。在脑缺血时 ,中枢神经系统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均上调 ,补充外源性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明显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推测这种缺血保护作用是通过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以及与其他因子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钟池钟春玖秦震
关键词: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脑缺血细胞因子中枢神经系统
警惕!铁过量也有害
2010年
众所周知,铁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基本元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铁参与了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及许多酶的合成,在氧的运输及呼吸链电子传递、氧化一还原等许多代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缺铁会使依赖铁的酶活性降低.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严重缺乏时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汪昕丁晶
关键词:铁过量缺铁性贫血蛋白合成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电子传递
高频超声在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渐进性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出现肌肉的无力萎缩、言语和吞咽功能障碍,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多样,进程复杂多变,早期诊断存在困难。目前ALS的诊断主要基于肌电图(EMG)检查和临床表现,但EMG存在有创、不能同时检查多个部位等缺点。本文将围绕ALS诊断中的另一种辅助方法一高频超声检查在ALS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石亚军赵钢宋宏萍冯国栋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肌束震颤
盐酸阿罗洛尔治疗特发性震颤的疗效与安全性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观察盐酸阿罗洛尔治疗特发性震颤 (ET)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多中心开放性试验研究方法 ,对 6 0例ET患者给予盐酸阿罗洛尔 10~ 2 0mg·d-1,po ,疗程 4~ 6wk。治疗前后对患者的震颤进行评分。对血压 (BP)和心率 (HR)给予监测。结果 :5 6例患者完成本试验观察。治疗后患者的震颤评分为 (4 2± 3 1)分 ,较治疗前的 (7 9± 3 1)分显著降低 (P<0 0 1)。盐酸阿罗洛尔易于耐受。治疗前后收缩压无显著变化 ,但舒张压和HR均显著下降 ,分别从治疗前的 (81 1± 10 2 )mmHg (1mmHg =0 133kPa)和 (77 4± 10 7)beats·min-1下降为治疗后的 (78 6± 10 8)mmHg和 (6 7 3± 7 0 )beats·min-1。结论 :盐酸阿罗洛尔治疗ET有效 。
王坚范薇丁萍翁中芳张承藐
关键词:盐酸阿罗洛尔特发性震颤普萘洛尔安全性ET药物治疗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合并畸胎瘤一例
2018年
报道1例确诊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合并畸胎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以精神行为异常及癫痫起病,经免疫治疗及畸胎瘤切除后好转。
张昱雯唐荣丁晶屠蕊沁钟鸣林江罗荣奎汪昕江孙芳
关键词:N-甲基天冬氨酸脑炎畸胎瘤
共4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