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
- 作品数:59 被引量:59H指数:4
- 相关作者:徐腾飞邢莉莉夏芸陈莺易水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中国近代建筑早期转型的三种面相(1910-1928)被引量:2
- 2018年
- 中国近代建筑转型表现为三种面相:一是科学话语引介,包括引入学科术语,以工程学、材料学、力学为理论基础的建筑学著作;二是制度建设,通过大学专科教育课程及留学培养本土建筑人才,并使建筑经营机构法人化、建筑法规西方化、建筑经营契约化等;三是民族话语的兴起,如中山陵。从清末新政到北洋、南京国民政府的多重制度变革,促成了由传统营造向近代建筑转型的第一步。其中所暗含以"科学""进步"为核心的西方话语始终影响着后续建筑师构建"现代中国"这一想象图景的进程。
- 郑弌
- 关键词:近代建筑建筑教育科学话语民族话语
- 以《书兰亭诗并后序》卷为例看明清鉴藏家对清乾隆宫廷书法鉴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现代学界公认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书兰亭诗并后序》行书卷并非柳公权真迹。本文通过梳理与分析该行书卷在明清时期的鉴藏流传与诸多江南鉴藏家的群体性误鉴,着重讨论明代后期鉴藏家之鉴定观点、鉴定方法及其鉴藏观念对清代乾隆内府书法鉴藏实践产生的深刻影响。
- 杜娟
- 混乱、错误与亲蚕礼:宋人《蚕织图》研究
- 2024年
- 本文以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的宋人《蚕织图》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读图像,还原历史语境,并联系程棨本、狩野永纳本等不同版本的耕织图像,发现了宋人《蚕织图》中的混乱与错误之处。笔者认为这件作品可能因为南宋御前画师奉敕合作造画时为赶时效,不能顾及彼此间的协调而在画面中产生了冲突。同时,宋人《蚕织图》的题注者很有可能就是宋高宗的皇后吴氏。吴皇后很可能想通过题注宋人《蚕织图》并宣示后宫,作为没落于南宋的亲蚕礼的替代形式,以此宣扬自己躬亲蚕事的贤明与皇后亲蚕的威仪。这一推论也可以解释画中为何缺失了楼璹进呈《耕织图》原本时所作的耕织图诗。
- 李子衿
- 关键词:耕织图
- 千秋瞻仰:高僧邈真数题
- <正>何谓邈真绘影设像,在众多"不知其所源,但知其所是"的民俗文化潜意识中,仍然是一种禁忌。仿佛将自我形象的投射物化的过程,会让人失去什么,甚至怀疑自我存在的完整。近代摄影术的初传,就曾被视为"摄魂术"。大众教育的普及,...
- 郑弌
- 文献传递
- 传播、复制与流变:高丽蒲柳水禽纹片谈
- 2014年
- <正>在六十多年前的朝鲜战争中,早年出土于高丽(公元九一八~一三九二年)墓葬的一套螺钿描金漆香箱不幸玉碎,令人扼腕。香箱残片现藏于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很少公开展出。从一九二九年旧朝鲜总督府出版的《朝鲜古迹图谱》第九册刊载的照片可知,香箱分内外两重,内外壁长侧面均饰三组草木,包括柳树和其他杂树,左右有游曳在水中的凫鸭,上部有数尾飞鸟(短侧面因面积所限。
- 郑岩
- 丁托列托绘画中的时间与影像
- 2020年
- 本文以意大利威尼斯画派艺术家丁托列托为研究对象,结合德勒兹的"时间-影像""事件"等理论概念,围绕对于《基督受难》《奴隶的奇迹》等丁托列托主要作品的图像分析,试图从中寻找一种真正的、非线性的时间,这一"时间"既存在于丁托列托的画面叙事与图像主题,也可被置于从康德、柏格森到德勒兹的时间理论探讨,更显现了一种丁托列托的创作与思考在艺术史中"不合时宜"的独特位置。
- 张晨
- 关键词:丁托列托德勒兹
- 千秋瞻仰:高僧邈真数题
- 何谓邈真绘影设像,在众多"不知其所源,但知其所是"的民俗文化潜意识中,仍然是一种禁忌。仿佛将自我形象的投射物化的过程,会让人失去什么,甚至怀疑自我存在的完整。近代摄影术的初传,就曾被视为"摄魂术"。大众教育的普及,早已使...
- 郑弌
-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画论争解析被引量:6
- 2007年
- 20世纪50年代后,几乎所有的美术工作者都认同“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的方针,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来描绘工农兵,歌颂新社会。这个时代垄断了所有的艺术,包括具有久远文脉的中国画艺术。正是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对于中国画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以及中国画何去何从等问题,虽然引起了多种不同的主张与激烈的论争,但“中国画的实际处境并不决定于论争的进展,而是决定于不同时期的不同政策,或是不同时期对于文艺政策的不同解释。”
- 葛玉君
- 关键词:中国画论中国画艺术政治服务文艺政策美术工作者社会主义
- 洋溢胡同王临乙家——家园、家居和影集内外的艺术生活史(1946—1994)
- 2023年
- 雕塑家王临乙、王合内夫妇自1946年至1994年居住在北京洋溢胡同的一处独院里,他们遗留的影集中有大量拍摄于此的照片。王临乙夫妇在1946年怎样来到北平,怎样买到洋溢胡同这处独院,以及这处房产前前后后的一些情况,是本文特别关心和重点交代的基础内容。以这处院落为中心,聚焦影集记录的王临乙夫妇在此的家居艺术生活,暂不顾及其余的家外艺术活动,是本文立足影集的研究起点。因此,本文主要关心的影集内容是王临乙夫妇在洋溢胡同家的创作与社交生活。最后,以影集为对象和途径,对中国现代美术材料的发掘和研究进行思考。
- 曹庆晖
- 美术史系与美术史学——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教研发生纪程被引量:1
- 2022年
- 1957年,中央美术学院创建中国第一个美术史系,揭开了美术史美术理论教学与研究的新篇章。现据所见回忆与研究、资料与档案,就其创建前后内外发生的情况做一编年体事记,作为美术史系与美术史学在中央美术学院和新中国美术教育事业上的发生纪程。笔者以为,1957年正式建立的美术史系在1950—1956年有其酝酿期,主要表现为某些机构,如研究部、民族美术研究所在设置时所反映出来的美术史编研和人才培养意图、有关师资特别是具有动议和落实职责的关键师资到位、美术史公共课程的开设、相关遗迹勘察调研活动的展开,以及公派赴苏联留学生教研信息反馈等多方面条件的积累。1956年之后则为其落实创建期,主要表现为系室建立和师资队伍形成、招生和备课、美术史论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的形成、美术期刊对争鸣和教研反映等多方面工作的展开。但在此期间,由于“反右”“社教”“文革”等众所周知的运动踵接,致使本应在这一时期出炉的教材编写成果《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等迟至20世纪80年代才被渐次编订出版。这些教材的出版,既是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术史论教研基础所臻程度的反映,也是美术史系和美术史学步入新时期吹响的号角。故此,本文将自1956年动议筹建美术史系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美术史论教材成果的出版,一并视为美术史系和美术史学的落实创建期。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对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教研发生和奠基阶段的梳理,即从1950年始,至20世纪80年代止。本文的编写,除所见原始文件与材料外,在线索上较多采信金维诺、王琦、薄松年、李树声、李松涛、薛永年等先生在不同时期的忆述,在材料上较多关注《王逊年谱》《〈美术观察〉学术文丛—学人档案卷》《�
- 曹庆晖
- 关键词:美术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