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作品数:10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杜军更多>>
发文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养殖
  • 4篇絮凝
  • 3篇循环水养殖
  • 3篇生物絮凝
  • 3篇碳源
  • 2篇养虾
  • 2篇营养
  • 2篇水产
  • 2篇水产养殖
  • 1篇丁二醇
  • 1篇丁二醇酯
  • 1篇丁二酸
  • 1篇丁二酸丁二醇...
  • 1篇对虾
  • 1篇对虾养殖
  • 1篇序批式
  • 1篇序批式反应器
  • 1篇絮凝体
  • 1篇循环水
  • 1篇研究型

机构

  • 10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7篇谭洪新
  • 7篇罗国芝
  • 3篇刘文畅
  • 2篇孙大川
  • 2篇张楠
  • 1篇吴旭干
  • 1篇马念念
  • 1篇姜晓东
  • 1篇李莉
  • 1篇于文杰
  • 1篇孙剑
  • 1篇孙文婧
  • 1篇刘倩
  • 1篇徐桂梅
  • 1篇杜军

传媒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渔业现代化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水产科技情报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饲料蛋白水平对池塘养殖脊尾白虾生长、生理指标和体组成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究池塘养殖脊尾白虾的饲料适宜蛋白水平。【方法】在12个长14 m×宽12 m×深1.2 m的水泥池中各放入1 kg规格接近(平均2.5 g/尾)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亲本,数量400尾,雌雄各半,每3个水泥池作为一个处理,分别投喂蛋白水平为30%、34%、38%和42%的配合饲料(1#~4#饲料组)。养殖周期为4个月,测定各饲料组脊尾白虾的体质量、肝胰腺指数(HSI)、出肉率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1)各饲料组之间脊尾白虾的体质量、肝胰腺和出肉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其中2#饲料组的体质量和HSI略高于其他组。(2)各饲料组肝胰腺中谷草转氨酶(GO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差异显著,其中3#饲料组GOT活力最低,而2#饲料组SOD活力最高;(3)饲料中的蛋白水平对肝胰腺中灰分含量影响显著,3#饲料组显著高于1#、2#饲料组;(4)饲料蛋白水平对肌肉中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存在显著影响,随着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增加,肌肉中粗脂肪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而1#~3#饲料组肌肉中的灰分含量显著上升,其中1#饲料组的粗脂肪、3#饲料组的灰分含量最高。【结论】池塘养殖条件下脊尾白虾饲料最适蛋白水平为34%左右。
范陈伟姜晓东何先林吴旭干
关键词:脊尾白虾饲料蛋白生化组成体组成免疫性能
生物絮凝技术在池塘养虾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3年
基于生物絮凝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的水产养殖模式能够有效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利用率,净化养殖水体,被认为是解决当前集约化水产养殖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文章分析了碳源投加在生物絮凝养虾与传统养虾中的区别,总结了BFT池塘养虾具有降低饲料成本、减少水处理费用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优点,指出BFT碳源消耗量大、能耗较高的局限性,并结合南美白对虾生物絮凝池塘养殖技术,对生物絮凝技术在中国虾类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刘文畅罗国芝谭洪新
关键词:生物絮凝虾类养殖池塘养殖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释碳性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研究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释碳规律及其持续释碳能力,并探讨了以PBS为碳源的反硝化效果及出水水质。结果表明,PBS不仅只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在非生物因素下同样可以得到降解,但在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协同作用下降解得更好;PBS具有一定的缓释碳源能力,释碳总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首先降解的是PBS的非结晶部分,随后才降解结晶部分;PBS释放到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并不会被反硝化细菌全部利用,总会有所剩余,但剩余量低(6~7mg/L),并不会严重影响出水水质。
罗国芝徐桂梅刘倩谭洪新
关键词: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欧洲鳗半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的运行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提高鳗鲡养殖的效果及减少环境污染,建立了一种低成本、环境友好型的鳗鲡半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并对黑仔鳗在该模式下的运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阶段各水质指标为NH4+-N 0.73~11.14mg/L、NO2-N 0.01~2.2 mg/L、NO3--N 5.00~26.89 mg/L,控制水温在21~22℃、溶氧4.7~5.1 mg/L、pH 6.9~7.6,系统的日均换水率为23.6%.经过75 d的养殖,欧洲鳗鲡平均体重由10.8 g增至16.2 g,成活率为98.72%,特定生长率为0.54%/d,饵料系数为2.06.此模式具有水质处理效果好、改造方便、运行简单等优点,在冬天有较好的节水效果.
孙剑罗国芝孙大川谭洪新于文杰
关键词:水质
以水产养殖固体废弃物水解产物为碳源的异养反硝化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固体废弃物发酵产酸是目前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循环水养殖中固体废弃物水解产酸的过程、以养殖固体废弃物水解产物为碳源的反硝化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以固体废弃物水解产物为碳源的反硝化的影响因素,总结了水解工艺与反硝化工艺结合对养殖水质净化的优缺点。
成小婷罗国芝谭洪新
关键词:循环水养殖固体废弃物碳源反硝化
基于研究型教学模式课程群构建与探索--以“循环水养殖学”课程为例
2022年
研究型教学和课程群建设相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循环水养殖模式逐渐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产业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国循环水养殖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通过对“水产养殖学概论”“水产养殖工程学”“养殖水环境化学”“集约化水产养殖水环境控制”“闭合循环水养殖技术”“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系统”等6门课程组成的“循环水养殖学”课程群进行分析,探索培养具备较强理论、工程实践能力的水产养殖专业人才研究型教学模式,以适应我国水产养殖产业发展的需求。
罗国芝罗国芝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课程群
利用生物絮凝技术实现循环水养殖废水的处理及再利用
生物絮凝技术(BioflocThechnology,BFT)通过异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将水产养殖污染物转化为可被鱼虾摄食的微生物絮体。为了实现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刘文畅罗国芝孙大川李丽谭洪新
关键词:循环水养殖污泥停留时间营养组成表观消化率
生物絮凝技术中碳源的添加策略——以养虾为例被引量:5
2013年
总结了水产养殖水体生物絮凝过程中添加碳源的依据、常用碳源的种类、碳源的添加量和碳氮比、添加碳源的注意事项。以对虾养殖为例,归纳了不同养殖模式下的碳源添加情况,对碳源添加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张楠罗国芝谭洪新马念念刘文畅
关键词:生物絮凝碳源对虾养殖
pH值对水产养殖固体颗粒物水解酸化产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2014年
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易被微生物利用,是异养反硝化作用最有效的碳源。水产养殖固体颗粒物水解酸化可产生大量VFAs,但水解速率缓慢使VFAs的利用受到限制。本试验就pH值对水产养殖固体颗粒物水解酸化产VFAs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证明,pH值调节为7时,水解酸化至6 d时效果最佳,此时VFAs产量为5 397.03 mg/L,铵态氮浓度也最高,为0.155 mg/L,溶解性化学需氧量也最高,为103 400 mg/L;同时,pH值调为7时,水产养殖固体颗粒物水解率最高,为65.74%。
罗国芝孙文婧杜军谭洪新
关键词:挥发性脂肪酸水解酸化PH值
曝气方式对序批式反应器培养生物絮凝体的活性与营养组分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以水产养殖固体废弃物为原料,利用序批式反应器培养生物絮凝体,研究连续曝气和间歇曝气方式对序批式反应器培养生物絮凝体的活性与营养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歇曝气方式可抑制序批式反应器中的硝化作用,试验期间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平均浓度分别为0.93(±0.26)、0.90(±0.21)mg/L;而连续曝气反应器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积累较高,试验结束时反应器内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浓度分别达到8.68、20.78 mg/L。间歇曝气序批式反应器培养的生物絮凝体中有机氮占总氮比率逐渐上升,平均值为81.85(±1.27)%;连续曝气反应器中有机氮占总氮比率逐渐下降,平均值为61.11(±4.30)%。间歇曝气反应器中生物絮凝体最大蛋白含量为34.38(±0.15)%,连续曝气反应器中最大蛋白含量为28.59(±3.50)%,间歇曝气反应器培养的生物絮凝体的平均粗蛋白含量比连续曝气反应器中高5.85(±0.26)%。
李莉谭洪新张楠成小婷陈家捷檀晨曦
关键词:间歇曝气连续曝气序批式反应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