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性病科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发文基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球菌
  • 2篇大疱
  • 2篇大疱性
  • 2篇水疱
  • 2篇水疱大疱性
  • 2篇头孢
  • 2篇头孢菌素
  • 2篇球蛋白
  • 2篇细胞
  • 2篇淋病
  • 2篇淋球菌
  • 2篇免疫
  • 2篇耐药
  • 2篇菌素
  • 1篇大疱病
  • 1篇蛋白
  • 1篇多西环素
  • 1篇序贯
  • 1篇序贯疗法
  • 1篇序贯疗法治疗

机构

  • 7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尹跃平
  • 1篇韩燕
  • 1篇蒋娟
  • 1篇曾学思
  • 1篇苏晓红
  • 1篇刘宏业
  • 1篇万川
  • 1篇王媛
  • 1篇张国毅
  • 1篇王鑫

传媒

  • 5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16及14-3-3σ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及其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通过检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中p16及14-3-3σ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探讨p16及14-3-3σ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53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及48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16和14-3-3σm RNA表达,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p16和14-3-3σ蛋白表达,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对所提DNA进行p16及14-3-3σ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并分析这两个基因的相关性。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标本中p16及14-3-3σm RNA表达均低于正常皮肤组织,皮肤鳞状细胞癌标本中p16和14-3-3σ蛋白亦低于正常皮肤组织,皮肤鳞状细胞癌标本中p16及14-3-3σ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阳性率分别为54.72%(29/53)和67.92%(36/53),高于对照组的8.33%(4/48)和18.75(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16和14-3-3σ的甲基化存在正相关关系(r=0.431,χ~2=9.825,P=0.002,P<0.05)。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标本中p16及14-3-3σ低表达及甲基化与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可能有关,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多位点参与的。
齐淑贞李静刘浥刘维达
关键词:皮肤鳞状细胞癌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淋病奈瑟菌对阿奇霉素的耐药性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为提高治疗效果和延缓淋球菌对广谱头孢菌素(extended-spectrum eephalosporins, ESC )耐药性的发展速度.
万川苏晓红
关键词:耐药性淋病奈瑟菌阿奇霉素广谱头孢菌素淋球菌ESC
自身免疫性大疱病患者创面感染多重耐药菌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大疱病(AIBD)创面感染患者多重耐药细菌(MDRO)的现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AIBD创面感染住院患者。描述性分析患者的基本特征及MDRO的病原学特点,通过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IBD患者感染MDRO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感染MDRO组和普通细菌组间的差异。结果纳入AIBD创面感染患者271例,男159例(58.7%),女112例(41.3%),>60岁142例(52.4%),AIBD诊断多为寻常型天疱疮(131例,48.3%)和大疱性类天疱疮(99例,36.5%)。所有患者细菌培养均阳性,MDRO感染74例(27.3%);共检出108株MDRO,葡萄球菌属(82株,75.9%)和肠杆菌属(15株,13.9%)的检出率较高。感染MDRO组和普通细菌组间在住院时长、累及体表面积、是否自行增减药量、是否外用抗生素药膏、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使用激素时间、激素最大量、入院首次白蛋白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性别、年龄、是否首次住院、疾病诊断、受教育年限、体重指数、疾病病程、吸烟、饮酒、合并慢性病、手术史、低蛋白血症、累及黏膜、外用糖皮质激素、使用生物制剂、抗生素使用时间、入院首次总蛋白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外用抗生素药膏、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最大量、自行增减药量是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AIBD患者创面易发生MDRO感染,其中葡萄球菌最常见,外用抗生素药膏、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使用量大、自行增减药量均会增加感染风险。
郭蕾曹春艳方晓雅冯素英
关键词:水疱大疱性天疱疮类天疱疮大疱性葡萄球菌属
不伴副球蛋白血症的渐进坏死性黄色肉芽肿一例
2016年
患者女,59岁。因左侧腰背部斑块4年于2015年11月4日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门诊就诊。患者于4年前无明显诱凼左腰背部出现直径3cm淡红色硬斑块,无自觉症状,斑块逐渐增大,表面颜色渐发黄。患者就诊于多家医院并行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类脂质渐进性坏死、黄色肉芽肿。问断口服沙利度胺、雷公藤等药物治疗,
刘宏业韩燕万川尹跃平曾学思张国毅
关键词:黄色肉芽肿球蛋白血症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组织病理检查
淋球菌对头孢菌素耐药的治疗应对措施被引量:9
2016年
淋病是淋球菌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对人类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均有较大的危害。近年来,由于治疗不当、患者有耐药基因等多种原因,淋球菌逐渐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等抗菌药出现耐药。目前头孢菌素为治疗淋球菌感染的一线药物,随着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淋球菌对其敏感性逐渐降低,出现临床治疗淋病失败的病例。为了进一步控制淋病,应对淋球菌耐药现象,临床已出现联合治疗、替代疗法、新药研发等方案,以期为控制对头孢菌素耐药的淋病治疗提供应对策略。
王鑫苏晓红蒋娟
关键词:淋病奈瑟球菌头孢菌素类抗药性
表现为环状红斑水疱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水疱病25例回顾性分析
2023年
目的总结表现为环状红斑水疱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水疱病的临床、组织病理、免疫血清学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2年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表现为环状红斑水疱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水疱病患者的资料。结果共纳入患者25例,男10例、女15例,年龄(39.21±24.65)岁,包括线状IgA大疱性皮病9例,大疱性类天疱疮7例,抗P200类天疱疮5例,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4例,20例(80%)有不同程度瘙痒。15例(60%)出现真皮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1例(44%)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加,7例(28%)同时有嗜酸性粒细胞组织浸润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实验显示,9例同时存在抗基底膜带IgG及IgA抗体,包括4例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线状IgA大疱性皮病、2例抗P200类天疱疮、2例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5例同时存在多种抗基底膜带靶抗原的抗体。7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均予系统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5例联合免疫抑制剂,2例联合米诺环素;线状IgA大疱性皮病、抗P200类天疱疮、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对抗炎药物及氨苯砜治疗敏感。结论多种类型自身免疫性表皮下水疱病均可有环状红斑、水疱表现,需根据血清学检查结果鉴别诊断。
荆可王媛王媛冯素英
关键词:水疱大疱性嗜酸细胞免疫球蛋白A
多西环素-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生殖支原体尿道炎/宫颈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多西环素-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对生殖支原体尿道炎/宫颈炎的治疗结局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性病门诊连续招募经核酸检测确诊的生殖支原体尿道炎/宫颈炎患者,给予多西环素7 d继以莫西沙星7 d的序贯疗法,治疗结束后2~3周行病原学或临床判愈。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治疗结局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纳入合格受试者36例,男30例,女6例。18例(50%)完成了治疗后的病原学复测,其中12例达病原学治愈,6例治疗失败;另18例获临床治愈。多西环素-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生殖支原体尿道炎/宫颈炎的总体有效率为83.3%(30/36,95%CI:70.5%,96.1%),治疗结局与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态、近1个月性伴数、性病史、近1个月抗生素用药史及合并感染均无显著关联(均P>0.05)。结论多西环素-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对南京地区生殖支原体感染的疗效有限,临床上应用该方案时应警惕治疗失败可能。
李赛薛华忠张树文蒋娟齐淑贞赵园园张津萍沙仲乐文静王碧伟赵诗轩朱小凤苏晓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