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科

作品数:148 被引量:1,102H指数:18
相关作者:顾同进刘菲刘燕冯毅勤周骅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3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3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0篇老年
  • 22篇老年人
  • 20篇细胞
  • 17篇幽门螺
  • 17篇幽门螺杆菌
  • 17篇螺杆菌
  • 14篇脂肪
  • 12篇衰老
  • 12篇酒精
  • 12篇酒精性
  • 12篇非酒精性
  • 12篇非酒精性脂肪
  • 10篇肿瘤
  • 10篇肝脏
  • 9篇炎症
  • 8篇蛋白
  • 8篇增龄变化
  • 8篇慢性
  • 8篇结肠
  • 7篇脂肪性

机构

  • 145篇复旦大学
  • 5篇复旦大学上海...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上海市老年医...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教育部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金坛市人民医...

作者

  • 42篇于晓峰
  • 34篇保志军
  • 34篇郑松柏
  • 19篇张颖
  • 16篇黄一沁
  • 13篇张赣生
  • 12篇邹健
  • 10篇姚健凤
  • 9篇陈洁
  • 8篇史冬梅
  • 7篇李小雯
  • 6篇刘菲
  • 6篇胡晓娜
  • 6篇尹曙明
  • 5篇肖立
  • 5篇张艳
  • 5篇夏世金
  • 5篇张晓莉
  • 5篇黄海
  • 5篇赵尚敏

传媒

  • 28篇老年医学与保...
  • 18篇中华消化杂志
  • 9篇胃肠病学
  • 7篇中国老年学杂...
  • 7篇国际消化病杂...
  • 5篇世界华人消化...
  • 5篇中华老年医学...
  • 5篇中国新药与临...
  • 5篇肝脏
  • 5篇中华老年病研...
  • 4篇上海医学
  • 4篇复旦学报(医...
  • 2篇中国临床药学...
  • 2篇中华全科医师...
  • 2篇家庭用药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 2篇中华医学教育...
  • 2篇成都医学院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医学新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4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13篇2017
  • 14篇2016
  • 17篇2015
  • 8篇2014
  • 17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1
  • 12篇2010
  • 7篇2009
  • 12篇2008
  • 9篇2007
1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肺部疾病的展望被引量:3
2013年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具有多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骨骼肌细胞、脂肪组织、血管、泌尿系统组织、结蹄组织等。BMSCs可自我更新,而且具有基因和表型稳定性,很容易从少量骨髓中提取,并可以高效增殖,可从实验室培养BMSCs而直接应用于临床,可采用不同的方式移植到人体,而且分化较易控制,致瘤风险小。BMSCs可逃避同种异体识别,并可抑制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受体中不会产生免疫应答。
孙涛夏世金张伟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疾病
老年人消化道动力异常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4年
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自然老化过程中,消化道发生一系列退行性改变,这些改变是老年人诸多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深入研究老年人消化道动力异常及其发生机制,对提高相关疾病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消化道(包括口咽、食管、胃、小肠、结肠、直肠和肛管)动力的增龄变化及其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李小雯郑松柏
关键词:胃肠活动肠神经系统CAJAL间质细胞老年人
MicroRNA在人结肠癌干细胞中的表达谱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人结肠癌干细胞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miRNA调控结肠癌干细胞向结肠癌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miRNA表达谱芯片检测人结肠癌干细胞和已分化结肠癌细胞中miRNA的表达谱.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种细胞中差异表达的miRNA,验证miRNA芯片结果的可靠性.应用软件对筛选出的显著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进行预测.结果:与已分化结肠癌细胞相比,人结肠癌干细胞中表达上调超过1.5倍的miRNA有35个,为:hsa-miR-192,hsa-miR-29b,hsa-miR-215,hsa-miR-194,hsa-miR-33a,hsa-miR-32等;表达下调超过1.5倍的miRNA有11个,为:hsa-miR-93,hsa-miR-1231,hsa-miR-524-3p,hsa-miR-886-3p等.PCR技术验证,与miRNA芯片结果相符合.表达显著上调miRNA的共同靶mRNA有:AFF2、MTF1、RUNDC2C和ZFHX4.表达显著下调miRNA的共同靶mRNA有:ONECUT2、SH3TC2、PTPRT、RNABP10、NR3C1、RGSL1、RNASEL和TANC2.结论:筛选出的差异表达miRNA可能参与结肠癌的发病,为该病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其共同靶基因可能具有重要的调控结肠癌干细胞生长和分化的作用.
邹健于晓峰虞阳张颖史冬梅董洁李天奇刘雪静
关键词:微小RNA结肠癌干细胞表达谱
比格犬胃底腺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增龄变化被引量:2
2015年
背景:研究发现老年人胃底腺泌酸功能相关结构无明显退化表现,但人体标本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因此需采用标准动物以尽量减少环境因素的影响,对该结果作进一步验证。目的:研究比格犬胃底黏膜组织学和胃底腺超微结构的增龄变化。方法:19只健康比格犬分为中青年组(1~5岁,n=8)、低龄老年组(6~8岁,n=5)和高龄老年组(≥9岁,n=6),取胃底组织标本,光镜下观察胃底黏膜,测定固有膜厚度、胃底腺体实质占固有膜面积的比率,计数壁细胞、主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电镜下观察胃底腺细胞超微结构,测定相关细胞器面积分数。结果:比格犬胃底固有膜厚度随增龄呈降低趋势,但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老年组腺体密度明显降低,间质明显增加。三组间壁细胞数及其线粒体和微管泡系统面积分数无明显差异(P〉0.05),高龄老年组主细胞数及其酶原颗粒面积分数、颈黏液细胞黏原颗粒面积分数显著减少(P〈0.05),内分泌细胞数随增龄逐渐增多(P〈0.05)。结论:比格犬胃底黏膜与泌酸功能有关的壁细胞及其相应细胞器无明显增龄相关退化表现,分泌组胺、胃泌素、生长抑素等以刺激胃酸分泌的内分泌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这可能是老年胃维持良好泌酸功能的代偿机制。
李小雯郑松柏张晓莉刘菲肖立俞彰
关键词:内分泌细胞超微结构
上海市社区55岁以上人群衰弱现状及其与共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上海市社区55岁及以上人群衰弱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共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上海市某社区55岁及以上人群1671例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Fried衰弱表型量表进行衰弱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衰弱或衰弱前期组及非衰弱组;采用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进行共病严重程度评估。收集比较人群的临床资料,分析衰弱的分布特点。结果1671例研究对象中,衰弱601例(35.97%),其中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25%vs 32.56%,P<0.001)。衰弱或衰弱前期组与非衰弱组CCI、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重度肾脏疾病、退行性骨关节炎和肿瘤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性别、年龄、CCI和高血压是衰弱的危险因素,退行性骨关节炎是衰弱的保护因素。结论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共病严重程度是衰弱的影响因素,衰弱和共病存在一定相关性。
崔月张艳黄一沁王姣锋余嘉铭陈洁陈洁
关键词:衰弱共病
质子泵抑制剂预防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复发的荟萃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评价质子泵抑制剂(PPI)预防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相关性溃疡复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等,纳入PPI预防NSAID相关性溃疡复发的所有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10项随机临床试验共3361例患者纳入研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PPI显著降低NSAID相关性溃疡的复发率(8.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2%,P=0.03)。其中,接受埃索美拉唑治疗和兰索拉唑治疗的患者溃疡复发率明显减低(4.4%和18.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7%和28.7%,P值分别为0.01和0.05),而奥美拉唑组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明显优势(P=0.16)。不同剂量PPI比较,埃索美拉唑20mg/d、40mg/d和兰索拉唑15mg/d组NSAID溃疡的复发率分别为4.4%、4.3%和19.7%。将NSAID分层分析发现,PPI可有效预防非选择性NsAID溃疡的复发(P=0.009),但对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无明显优势(P=0.58)。未发现PPI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以埃索美拉唑为主的PPI在不停用NSAID的情况下,能有效预防已经发生的NSAID相关性溃疡的复发,疗效可靠、耐受性好。
张颖陈世耀姚健凤吴利俊邹健于晓峰
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随机临床试验
反流性哮喘综合征发病机制被引量:4
2011年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之一。2006年蒙特利尔定义将反流性哮喘综合征归为GERD的食管外表现之一。GERD加重哮喘的机制可能与反流物的直接吸入或间接作用、迷走神经反射及气道高反应性有关,有学者认为气道炎症、内脏高敏感、食管细菌定植学说等在GERD加重哮喘机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此文就反流性哮喘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黎博于晓峰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哮喘内脏高敏感发病机制
大鼠肝脏增龄性变化和热休克蛋白70表达差异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大鼠肝脏的增龄性变化以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sP70在肝脏老化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按月龄分为2ld组、3月龄组、12月龄组和18月龄组,每组各6只。进行常规血清学测试,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结构,Real一timePCR法检测HSP70在各组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随着鼠龄增长,4组大鼠肝质量/体质量比值明显降低,分别为o.073、O.050、O.025和O.019(P=0.000);21d组和3月龄组与12月龄组和18月龄组比较,血清白蛋白水平减低[分别为(35.O土2.7)g/L和(39.8±3.5)g/L比(27.3±9.3)g/L和(20.6±1.7)g/L,t=12.233,P=0.000];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升高[分别为(68.8土23.3)u/L和(71.6±19.2)U/L比(185.9±41.5)U/L和(418.6士140.6)U/L,t=35.354,P=O.000]。光镜下可见12月龄和18月龄大鼠的肝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内脂肪空泡明显增多。18月龄组大鼠肝细胞HsP70mRNA表达相对量(0.218),低于12月龄组(O.220)和3月龄组(O.230)(p=0.000)。结论HsP70可能参与了肝细胞老化的进程,可以作为预测肝脏老化的检测指标之一。
张颖马桂芬庄艳陈世耀郑松柏
关键词:HSP70热休克蛋白质类
半抗原二硝基氟苯大量结合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原性变化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了解半抗原二硝基氟苯(DNFB)结合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后对其抗原性的影响。方法常温下把HBsAg(40 mg/L)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分别与4和8 mg DNFB混合成4 mg管和8 mg管,以未加DNFB的含同样HBsAg的PBS作为对照管,3管过夜后离心均未出现沉淀。以HiTrap分子筛柱分别对上述3管脱盐,3个洗脱液混匀后再分别作对半系列稀释11次,分别组成4 mg、8 mg及对照组,各12个系列稀释管,共36个标本。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HBsAg的效价。结果经双因素方差分析,4 mg、8 mg及对照组间450 nm与630 nm的光密度差值(D_(450)—D_(63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0,P<0.01),12种稀释度间D_(450)—D_(630)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74.30,P<0.01),其中对照组与4 mg组、对照组与8 mg组间D_(450)—D_(63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4 mg组与8 mg组间D_(450)—D_(63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抗原DNFB的大量结合可减弱HBsAg的抗原性。
孙莲娜许跃芳戴兆云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二硝基氟苯半抗原抗原性
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和影响因素被引量:15
2013年
随着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不断上升,经典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率明显降低。近年出现的新治疗策略可替代三联疗法作为一线疗法,包括序贯疗法、含铋剂的四联疗法、伴同疗法、混合疗法等,以左氧氟沙星、利福布丁和呋喃唑酮为基础的疗法可作为补救治疗。此外,中药和益生菌亦可作为补充治疗。考虑到Hp的耐药性、CYP2C19基因表型、吸烟等诸多因素对根除效果的影响,临床医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本文就近年Hp根除治疗方案和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董方元黄一沁保志军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影响因素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