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延安市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与建设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泥鳅
  • 3篇胁迫
  • 2篇地理
  • 2篇探测器
  • 2篇肝脏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适宜性
  • 1篇退耕
  • 1篇退耕还林
  • 1篇退耕还林(草...
  • 1篇歧化酶
  • 1篇驱动力
  • 1篇转氨酶
  • 1篇镉胁迫
  • 1篇可逆
  • 1篇可逆性
  • 1篇环境因子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表达
  • 1篇过氧

机构

  • 5篇延安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西...

传媒

  • 2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科学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镉胁迫对泥鳅氧化毒性及肝组织损伤效应
2023年
将泥鳅置于4种不同浓度镉中饲养,分别在暴露10、20、30 d后,取雌、雄性泥鳅肝脏组织,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钼酸铵比色法检测超化物氧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结构变化。结果显示,雌性泥鳅在一定浓度Cd中暴露一定时间时,SOD活性显著升高,而雄性泥鳅在最低Cd浓度组暴露早期,SOD活性就极显著升高,并随Cd浓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雌性泥鳅在最低Cd浓度组暴露早期,肝脏CAT活性就极显著升高,并随Cd浓度增大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雄性泥鳅CAT活性变化趋势类似雌性,但变化程度不及雌鱼剧烈;泥鳅肝组织出现细胞间隙增大、细胞肿大、空泡化、细胞溶解、核溶解等现象,且雄性泥鳅损伤更为严重。说明一定剂量Cd对泥鳅可产生明显的氧化毒性效应,对雄性泥鳅SOD诱导作用较雌性强烈,而对雌性泥鳅CAT诱导作用又较雄性强烈;Cd胁迫可对泥鳅肝脏组织结构产生明显的损伤效应,其中雄性损伤较雌性更为严重。
雷忻屈蓉杜妙柔杨超超谭婷王琪
关键词:泥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肝组织
菲胁迫对泥鳅转氨酶活性及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2023年
为明确低分子量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本研究探讨了菲(phenanthrene,Phe)对雌、雄性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肝脏结构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将泥鳅分别静水暴露于1.29、1.67、2.16和2.79 mg·L^(-1)Phe 4个浓度的水溶液中,设置1个丙酮溶剂对照组、1个空白对照组,分别于处理7、14、21和28 d取样,采用赖氏比色法测定泥鳅肝脏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与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的变化;制作胁迫14和28 d泥鳅肝脏组织切片,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并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随着Phe胁迫浓度升高和时间延长,AST和ALT活性呈现显著的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累计效应,且雌性泥鳅肝脏的AST和ALT活性均显著高于雄性泥鳅;肝脏组织学观察显示,1.29 mg·L^(-1)Phe胁迫14 d时,泥鳅肝细胞轻微肿大,少数肝细胞出现核溶解、变形、空泡化现象,2.79 mg·L^(-1)Phe胁迫28 d时,肝组织严重损伤,且雄性泥鳅肝脏结构受损更为严重;Phe在一定程度上对泥鳅肝脏AST和ALT具有先诱导后抑制的作用,且对雌性泥鳅影响更为显著;高浓度Phe持续胁迫可对肝组织产生明显损伤,且对雄性泥鳅肝损伤更为显著。
杨超超谭婷杨娜王佳吴航利雷忻
关键词:泥鳅肝脏转氨酶
陕北黄芪生长适宜性分布及其地理探测研究
2021年
目的确定黄芪生长适宜性分布特征和区域,揭示其环境驱动因子影响规律,对陕北地区黄芪产业化种植培育和推广具有现实意义。方法本实验通过环境因子叠加得到陕北地区黄芪生长的适宜分布区,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测各环境因子对黄芪适宜生长的影响程度。结果神木县、吴起县、志丹县、定边县、府谷县的适宜区面积较大(包括适宜区和次适宜区),适合推广规模化人工种植和培育;各环境因子对研究区黄芪生长适宜性的影响差异显著。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对黄芪生长适宜性的影响最大;多种环境因子对陕北地区黄芪生长适宜性的影响存在交互增强和非线性增强的关系。结论未来在陕北黄芪生长适宜性区县,应当加大黄芪种植、推广力度,同时重点关注关键环境影响因子如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的变化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以期逐步实现陕北地区黄芪标准化、规模化培育。
尚雪何钊全张铜会
关键词:环境因子
退耕还林(草)过程中陕北地区NDVI时空变异及其驱动因子的地理探测被引量:4
2022年
地表植被作为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因子,对维持区域生态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基于退耕还林(草)生态工程实施过程中2000-2019年陕北地区的MODIS NDVI数据,结合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和植被等环境因子,探究NDVI时空变异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植被NDVI影响因子及其影响程度进行探测,最终确定主要环境因子对NDVI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19年陕北地区中高和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分别增加了25.64%和11.74%,植被覆盖状况整体良好;NDVI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其中,东南丘陵沟壑区植被覆盖度较高,西北风沙区以及城镇建设用地区域植被覆盖度较低;(2)陕北地区植被NDVI主要受年降水量和干燥度指数的影响,其解释力均大于45%;植被类型、≥10℃积温、地貌类型和坡度的解释力在15%-35%之间;土壤类型、年均温、高程和坡向的解释力均小于10%;(3)各环境因子对陕北地区NDVI变化的影响存在相互增强和非线性增强的协同交互关系。结果揭示的中高和高植被覆盖区面积的显著增加、影响NDVI的主要驱动因子年降水量和干燥度指数的适宜阈值以及它们之间交互增强的驱动机制,能够为陕北地区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修复提供理论支撑和辅助决策。
尚雪何钊全张铜会
关键词:驱动力
菲胁迫对泥鳅肝脏氧化毒性及可逆性研究
2023年
为探究菲(Phenanthrene,Phe)对鱼类的生物毒性效应,本研究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受试动物,采用亚急性毒性方法将其置于0.15、1.33、1.77、2.36、3.13 mg/L 5个Phe浓度梯度分别暴露15、30、45 d,检测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的含量,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基因Cu/Zn-SOD、CAT3的表达量,之后在自然水体中恢复驯养30 d后再次检测;采用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显微观察胁迫30 d泥鳅肝细胞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泥鳅肝脏MDA含量在Phe胁迫初期显著上升,恢复驯养后略有升高但仍低于胁迫组;在同一胁迫时间,8-OHdG含量随浓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恢复期低于胁迫组;SOD活性与Cu/Zn-SOD表达量在胁迫期随浓度增加持续上升,恢复期含量低于胁迫组;CAT活性与CAT3表达量结果相似,在不同时期均显著上升,恢复期含量低于胁迫组;低浓度胁迫30 d,泥鳅肝细胞出现细胞轻微肿大,细胞核溶解、变形、细胞空泡化,随浓度增大细胞发生不同程度坏死。结果表明,Phe胁迫下会对泥鳅肝脏造成一定损伤,四种酶活性、Cu/ZnSOD和CAT3表达量均受毒性显著影响,恢复实验后虽有一定可逆性但并未完全恢复正常。
王琪杨超超明艳冯宇宇唐绪雷忻
关键词:基因表达泥鳅可逆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