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州市能源转化与储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莫小婵张胜楠叶启亮卢治斌高翔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篇晶体
  • 2篇晶体结构
  • 1篇电场
  • 1篇电场作用
  • 1篇多晶
  • 1篇多晶硅
  • 1篇多晶硅材料
  • 1篇荧光
  • 1篇原位反应
  • 1篇弱作用
  • 1篇三唑
  • 1篇双核
  • 1篇双核配合物
  • 1篇配合物
  • 1篇氢氟酸
  • 1篇喹啉
  • 1篇羟基
  • 1篇羟基喹啉
  • 1篇硝酸
  • 1篇消解

机构

  • 5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篇徐志广
  • 1篇许旋
  • 1篇郭长娟
  • 1篇莫小婵
  • 1篇蔡跃鹏
  • 1篇林晓明
  • 1篇张胜楠
  • 1篇陈彤
  • 1篇杨捷
  • 1篇温涛
  • 1篇叶启亮
  • 1篇张虹
  • 1篇高翔
  • 1篇黄一鸣
  • 1篇霍永康
  • 1篇卢治斌

传媒

  • 4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多晶硅材料消解方法的探究被引量:1
2016年
探究了多晶硅样品的酸溶消解法.优化了氢氟酸、硝酸建立的酸解体系,并针对多晶硅粉末状样品给出了最优消解V(H2O)∶V(HF)∶V(HNO3)约为2.0∶2.8∶1.0.比较了室温密闭消解、超声辅助消解、水浴加热辅助消解和微波消解对消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多晶硅粉末样品室温密闭消解1 h为最简便有效的消解方式.
杨捷叶启亮张虹黄一鸣温涛郭长娟
关键词:多晶硅消解氢氟酸硝酸
具有多相催化性能的金属有机框架的研究进展
2015年
相比传统的多孔碳和无机沸石材料,金属-有机骨架(MOFs)具有制备方便、易于修饰、高孔隙率、比表面积大、框架规模大小可调等优点,在气体存储、吸附分离、多相催化、磁学等广泛应用.文章结合作者实验室的研究,介绍了MOFs作为多相催化剂所具有的独特特点;评估了MOFs作为催化剂的潜力,重点从MOFs的结构要素出发总结了MOFs作为多相催化剂的应用现状;讨论了MOFs作为多相催化剂需要重视的问题,为定向合成此类材料在催化方面的应用提供基础和理论价值.
林晓明霍永康罗浩伟樊亮程蔡跃鹏
基于4-(1-1,2,4-三唑基)苯甲酸的钙、镁配合物被引量:2
2016年
以4-(1-1,2,4-三唑基)苯甲酸(Htabc)为配体,通过水热法和溶剂挥发法合成了2种碱土金属配合物[Mg(tabc)2(H2O)4](1)、[Ca(tabc)(H2O)4](tabc)(2),并对其进行了系列性质表征.单晶结构表明,配合物1和2分别是零维和一维配位结构,配位水分子与羧基氧形成大量氢键,分别将1和2拓展成了三维和二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结构中含有1个游离的tabc-,将二维层连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1和2的固体荧光光谱表明,此2种配合物的最大发射峰对应的波长相对配体都发生了蓝移.配合物2的热重数据显示了特殊的客体稳定化作用.配合物1和2的CCDC号分别为1460791和1460792.
区泳聪高翔钟均星卢治斌陈烁丹
关键词:晶体结构荧光
基于8-羟基喹啉与d^(10)金属原位合成的双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光致发光性质(英文)被引量:1
2018年
利用8-羟基喹啉原位反应,通过溶剂热方法制备出3种新颖的d^(10)配合物[M_2(HL)_3]NO_3·H_2O (M=Cd (1),Zn (2,3)),H_2L为1,1-(7,7′-二-(8-羟基喹啉))。单晶结构表明,3种配合物有着相同的带正电荷的结构单元[M_2(HL)_3]^+,但由于客体分子所处空间位置的不同表现为不同的空间结构,配合物1和3结晶于六方晶系(P6_3/m),配合物2结晶于三方晶系(R3)。中心金属离子以六配位的模式与来自HL-配体上的3个氧原子和3个氮原子形成一个轻微扭曲的八面体几何构型。存在于HL-配体与客体分子(NO_3^-,H_2O)间大量的弱作用力在结构空间堆积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种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绿色荧光发射性质。同时,通过从配合物1中提取出原位生成的配体H_2L,首次报道了其蓝色荧光发射性质。
高翔徐微吴昌丽朱锡淼区泳聪吴建中
关键词:原位反应晶体结构弱作用
电场作用下金属串配合物[Ru_3(dpa)_4]L_2(L=Cl,C≡N,C≡CPh)结构的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用密度泛函理论BP86结合自然键轨道分析方法,研究了具有分子导线潜在应用的含二吡啶胺配体(dpa)的金属串配合物[Ru3(dpa)4]L2(1:L=Cl,2:C≡N,3:C≡CPh)的Ru—Ru,Ru—L键及其在电场作用下的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配合物基态均存在Ru6+3离域三重键,1中具有1个σ43和2个!43离域键,2中具有σ23,!53和δ53离域键,3中具有1个σ23和2个!53离域键.1的轴向配体形成Ru—Cl弱配位σ键,2和3中Ru与C≡N和C≡CPh(下文简写为CN和CCPh)除形成Ru—C配位σ键外,还具有Ru(dyz,dxz)→L(!*C-N或!*C-C)反馈!键,减弱了Ru—Ru离域!键.且2的CN中N的电负性较大,其反馈!键更强使Ru—Ru键最弱,故Ru—Ru距离为2〉3〉1.(2)电场作用下,低电势端的Ru—Ru和Ru—L键缩短,而高电势端的Ru—Ru和Ru—L键增长;轴向配体的负电荷向高电势端转移,而Ru的正电荷则向低电势端移动;高电势端Ru的自旋密度减小,而低电势端Ru和L的自旋密度增大.因3中CCPh共轭性强,故电荷密度和自旋密度对电场更敏感,有利于电子在分子轴的传输.1-3的前线分子轨道分布、能级和能隙在电场作用下均较稳定.在电场中前线轨道仍能保持金属轴的离域,有利于电子传输.(3)含更大的共轭轴向配体CCPh的3的HOMO-LUMO能隙小于具有相同自旋态的2,故3的导电性可能最好.
张胜楠莫小婵陈彤周沃华徐志广许旋
关键词:电场分子导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