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上海发电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1
相关作者:田园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电气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篇单质汞
  • 2篇烟气
  • 2篇燃煤
  • 2篇燃煤烟气
  • 2篇煤烟
  • 2篇发电
  • 2篇发电系统
  • 2篇NACLO
  • 2篇布雷顿循环
  • 2篇掺杂
  • 2篇超临界
  • 2篇超临界二氧化...
  • 2篇电系统
  • 1篇电厂
  • 1篇圆管
  • 1篇质料
  • 1篇燃烧
  • 1篇燃烧特性
  • 1篇椭圆管
  • 1篇氯酸

机构

  • 7篇上海电力学院

作者

  • 1篇任建兴
  • 1篇郭瑞堂
  • 1篇潘卫国
  • 1篇陈其林
  • 1篇王青山
  • 1篇张俊杰
  • 1篇田园
  • 1篇王海文

传媒

  • 2篇2017火电...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资源节约与环...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圆管束与椭圆管束换热、磨损及积灰特性的数值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为了从换热特性、流阻特性、磨损及积灰等方面综合分析对比烟气横掠圆管束和椭圆管束的性能,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先是对圆管束、椭圆管束的换热及流阻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验证了烟气横掠管束数学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对圆管束、椭圆管束的磨损及积灰情况进行了气固两相流冷态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与圆管束相比,椭圆管的换热系数减小7.72%,流动阻力降低了66.71%,椭圆管束的综合性能优于圆管束;椭圆管束具有更好的抗飞灰磨损性能,并且在工况较恶劣的环境下,椭圆管束的各排管子可降低磨损量21%~73%;由于椭圆管束具有更小的低速回流区域,更小的管壁低速区域,更优化的流场分布等优点,椭圆管束具有更好的抗积灰特性。因此,相比于圆管束,椭圆管束不仅具有更好的综合换热性能,还具有更优的防磨性能及抗积灰性能。
叶侠丰丁红蕾潘卫国潘孝庆潘衍行王亦农
关键词:圆管椭圆管磨损积灰
以TG-FTIR分析煤与油棕榈空果串混烧特性被引量:1
2017年
棕榈空果串(EFB)作为一种废料,如能将其回收利用作为锅炉燃料燃烧将具有极大潜力。研究利用TG-FTIR分析Adaro煤与生质料EFB在空气中混烧的特性。热重分析仪记录样品在加热过程中重量损失,而FTIR则分析其释放的气体产物。该实验针对煤与生质料以及三种不同的混烧比例,分别以煤与20%EFB,30%EFB,50%EFB在空气(21%氧气/79%氮气)的条件下进行混烧。每组实验均是以升温速率10℃/min从40 t加热到900℃。TG热重分析表明适当增加废料EFB的比例到20%对煤的燃烧特性曲线影响特性不大。FTIR分析释放的气体主要是CO_2,CO和H_2O。实验最后也使用了SEM和EDS进行残留固体分析表明其灰分主要是SiO_2等物质。
王超陈申乾王海文朱锴锴张俊杰任建兴
关键词:TG-FTIR燃烧特性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在发电领域的研究
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在发电领域的研究,是实现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文中简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并且综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在火电、核电等发电系统中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叶侠丰潘卫国丁红蕾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在发电领域的研究
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在发电领域的研究,是实现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文中简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并且综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在火电、核电等发电系统中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叶侠丰潘卫国丁红蕾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
文献传递
NaClO掺杂K2FeO4溶液氧化工艺湿法脱除燃煤烟气中的单质汞研究
在鼓泡发生器中,利用NaClO结合K2FeO4溶液氧化工艺湿法脱除燃煤烟气中的单质汞,主要对温度、PH、SO2入口浓度、含氧量对零价汞脱除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NaClO溶液浓度、PH、SO2的入口浓度是影响零价汞...
潘孝庆潘卫国丁红蕾
关键词:火电厂燃煤烟气单质汞氯酸钠
文献传递
不同Mn/Fe摩尔比对Mn-Fe复合催化剂催化氧化NO的影响
2016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四种不同比例的Mn-Fe催化剂。研究了四种催化剂在100℃~400℃温度范围内的NO催化氧化活性,并采用BET、XRD和H2-TPR手段对催化剂的表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Mn/Fe=1:1的催化剂在低温段(100℃~300℃)活性更高,表征结果表明,Mn/Fe=1:1的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大、结晶度低、氧化还原能力强,这都是Mn/Fe=1:1的催化剂活性较高的原因。
田园杨柠志郭瑞堂潘卫国陈其林王青山卢臣子
关键词:催化氧化NOMNOXFE
NaClO掺杂K2FeO4溶液氧化工艺湿法脱除燃煤烟气中的单质汞研究
在鼓泡发生器中,利用NaClO结合KFeO溶液氧化工艺湿法脱除燃煤烟气中的单质汞,主要对温度、PH、SO入口浓度、含氧量对零价汞脱除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NaClO溶液浓度、PH、SO的入口浓度是影响零价汞脱除效率...
潘孝庆潘卫国丁红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