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室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1
发文基金: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天津市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伊立替康
  • 1篇中药
  • 1篇中药预防
  • 1篇肿瘤
  • 1篇肿瘤微环境
  • 1篇子机
  • 1篇微环境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瘤
  • 1篇母细胞
  • 1篇母细胞瘤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多态性
  • 1篇胶质
  • 1篇胶质母细胞
  • 1篇胶质母细胞瘤
  • 1篇恶性
  • 1篇分子

机构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姜战胜
  • 1篇冯玉梅
  • 1篇巴一
  • 1篇柳建中
  • 1篇潘战宇
  • 1篇谢广茹

传媒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胶质母细胞瘤恶性亚型形成与临床相关性探讨被引量:1
2022年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一种最常见恶性的原发性脑肿瘤,即使行标准化治疗后,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仅12~16个月。GBM的治疗瓶颈主要来自于肿瘤的异质性。近年来,单细胞组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揭示了GBM中转录组亚型的混合和交互转化与其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本文从GBM亚型分布特点,重点对恶性亚型(间充质亚型)形成及转化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及环境因素进行综述,并讨论表型重塑相关机制,研究其在逆转胶质母细胞临床治疗抗性中的应用前景。
艾依丁吕超解杨杨永畅徐星金勋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分子机制肿瘤微环境
UGT1A1*28基因多态性与中药预防伊立替康腹泻效果的关系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中药对伊立替康化疗后腹泻的预防作用,同时结合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28(UGT1A1*28)基因多态性进行中药疗效分析。方法:自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共20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化疗)和中药组(化疗联合中药)。全部患者在化疗开始前均接受UGT1A1*28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化疗采用标准FOLFIRI方案,中药于化疗前2 d开始服用,至伊立替康化疗后第5天结束。期间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00例患者中TA6/6野生基因型144例,非野生基因型56例(TA7/7纯合型12例和TA6/7杂合型44例)。2级以上腹泻者共58例,中药组腹泻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14%(22%vs.36%,P=0.029)。除腹泻以外,2级以上呕吐发生率中药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5%vs.27%,P=0.037)。患者总体有效率为37.5%,中药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vs.35%,P=0.465)。UGT1A1*28野生基因型患者2级以上腹泻发生率(22.9%vs.44.6%,P=0.002)和呕吐发生率(16.7%vs.23.2%,P=0.016)均低于与非野生基因型患者。在中药治疗组中,非野生基因型与野生型相比,2级以上腹泻发生率(22.2%vs.21.9%,P=0.974)和呕吐发生率(18.5%vs.13.7%,P=0.7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可有效预防伊立替康引起的迟发性腹泻,对于UGT1A1*28非野生基因型患者的迟发性腹泻同样具有预防作用。UGT1A1*28基因非野生基因型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野生基因型,在使用伊立替康治疗前应检测患者的该基因状态。
潘战宇姜战胜巴一柳建中冯玉梅谢广茹
关键词:中药伊立替康腹泻UGT1A1基因多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