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病理教研室

作品数:27 被引量:63H指数:5
相关作者:蔡文慧梁永刚雷鸣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细胞
  • 7篇淋巴
  • 7篇淋巴瘤
  • 6篇肿瘤
  • 6篇教学
  • 5篇蛋白
  • 5篇细胞淋巴瘤
  • 5篇免疫
  • 5篇病理
  • 4篇预后
  • 4篇病理学
  • 3篇血清
  • 3篇组织化学
  • 3篇弥漫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患者血清
  • 2篇大细胞
  • 2篇大细胞淋巴瘤
  • 2篇凋亡

机构

  • 27篇山西医科大学
  • 9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解放军306...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陈振文
  • 7篇张朝霞
  • 6篇徐义荣
  • 6篇柴菲
  • 5篇王晋芬
  • 3篇张宏伟
  • 3篇张汛
  • 2篇李锦平
  • 2篇韩维娥
  • 2篇郑玉萍
  • 2篇张建中
  • 2篇王登妮
  • 2篇蔡文慧
  • 2篇贺建霞
  • 2篇刘冬梅
  • 2篇郗彦凤
  • 2篇张广衡
  • 2篇白玮
  • 2篇赵志强
  • 1篇王旗春

传媒

  • 3篇白血病.淋巴...
  • 3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5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线上教学的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文章选取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护理学专业二年级1 100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基于线上教学的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学习者预期、个性化学习环境、先前混合学习经验、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学习者主动性、学习者满意度相互之间都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P<0.01),皮尔逊相关系数都在0.3以上,即都是中等强度以上的相关关系。
张朝霞于源慧陈振文徐义荣田晓爱王登妮闫文丽
关键词:学生满意度线上教学影响因素
CD138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分型构建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CD138的表达及不同免疫分型方法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06例DLBCL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138、CD10、MUM1及bcl-6的表达。基于免疫标记结果,根据4种不同免疫分型方法对106例患者进行分型,比较各亚型患者的预后,分析不同免疫分型方法对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06例组织标本中,CD20均为弥漫阳性,CD3均为阴性,CD10的阳性率为21.7%,bcl-6的阳性率为26.4%,MUM1的阳性率为56.6%,CD138的阳性率为15.1%。其中CD10和bcl-6阳性者总生存期长于阴性者(P=0.001,P=0.041),而CD138阳性者总生存期短于阴性者(P=0.00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COG评分、Hans分型、Colomo分型分别为DLBCL患者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独立影响因素,两种免疫分型方法相对于OS的OR值(0.259和0.255)和PFS的OR值(0.248和0.244)接近。结论Hans分型和Colomo分型均与DLBCL患者的预后有关,且对预后的影响力相近,CDl38的表达对DLBCL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不大。
张宏伟陈振文王晋芬程牛亮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分型CD138预后
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单酰甘油酯酶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2019年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血清单酰甘油酯酶(MGLL)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表达谱动态分析(GEPIA)MGLL在33类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初治94例OSCC患者及同期96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上述血清的MGLL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MGLL水平诊断OSCC的效能,以血清MGLL水平的均数为参考分为低水平(≤均数)和高水平(>均数),进一步分析血清MGLL水平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OSCC预后的因素。结果GEPIA在线分析发现在33类肿瘤中,15类肿瘤组织的MGLL表达异常,其中5类呈升高趋势,余10类呈降低趋势,其中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MGLL水平中位数为19.4,低于正常组织的65.94(P<0.05)。QPCR结果显示,OSCC患者的血清MGLL水平为0.471±0.264,低于健康体检者的1.501±0.687(P<0.05);ROC显示血清MGLL水平诊断OSCC的曲线下面积为0.933(95%CI:0.897~0.968),选择0.903为诊断阈值时约登指数最大(0.7595),灵敏度为95.74%,特异度为80.21%。MGLL水平与年龄和性别无关,而与肿瘤大小、吸烟史、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MGLL低水平的中位总生存期为22.5个月,少于高表达组(未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GLL水平是影响OSCC预后的独立因素(OR=1.355,95%CI:1.115~1.647)。结论OSCC患者的血清MGLL水平为低表达,参与了OSCC的发生发展且与预后不良有关,可作为OSCC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潜在指标。
陈宏丽柴菲尹刚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
基质金属蛋白酶-26在人脑胶质瘤血管新生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MMP-26在人脑胶质瘤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MMP-26质粒和pc-DNA3.1空质粒稳定转染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构建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进而构建体外基于人肿瘤组织块的三维血管生成模型,观察MMP-26转染组(U251-MMP-26)、空载组(U251-pc DNA3.1)和未转染组(U251)的新生血管,统计有血管生成孔所占的百分比(I%),以及根据新生血管的长度和密度用半定量法对新生血管进行评分(血管生成分数AI,0~16分);采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测定U251-MMP-26、U251-pc DNA3.1和U251中MMP-26和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CD31在纤维蛋白-凝血酶胶基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定位。结果免疫组化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为阳性,证明侵入纤维蛋白原-凝血酶胶基质中的成分为内皮细胞来源;U251-MMP-26组血管长、密度大,所占面积大,而U251-pc DNA3.1组和U251组血管短,密度小,所占面积小;U251-MMP-26组在第14天的I%和AI高于U251-pc DNA3.1组和U251组(P<0.05);U251-MMP-26组在14天中I%和AI的发展趋势较U251-pc DNA3.1组和U251组明显;MMP-26的mRNA和蛋白在U251-MMP-26中高表达,VEGF的mRNA和蛋白在U251-MMP-26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强于U251-pc DNA3.1组和U251组(P<0.01)。结论 MMP-26可能通过增强VEGF的表达促进人脑胶质瘤的血管新生,可作为抗肿瘤治疗的靶点。
张玉辉李伟李香香房波常晓娜唐辰晨张丽红李一雷
关键词:脑肿瘤人脑胶质瘤MMP-26VEGF血管新生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myc基因重排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myc基因重排和蛋白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06例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CD3、CDIO、CD20、bcl-6、多发性骨髓瘤原癌基因1(Mum-1)和myc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myc基因重排。结果106例DLBCL肿瘤组织中,myc、Mum-1、CD10和bcl-6阳性率分别为70.8%、56.6%、21.7%和26.4%。106例DLBCL患者中,生发中心样(GCB)26例(24.5%),非生发中心样(non—GCB)80例(75.5%);myc基因重排13例(12.3%),均为non—GCB型,与myc蛋白表达无关。myc基因重排的DLBCL患者预后极差,中位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4.7个月和3.2个月。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myc基因重排、ECOG评分、免疫分型和myc蛋白表达为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且myc基因重排的预后预测意义最强。结论myc基因重排可作为评价DLBCL患者预后的生物学参考指标。myc蛋白表达受多种调控因素影响,基因重排可能为其中因素之-。
张宏伟贺建霞郑玉萍韩维娥赵志强白玮王晋芬陈振文
关键词:淋巴瘤基因重排原位杂交荧光预后
miR-145-5p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miR-145-5p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就诊的160例EH患者及160例同期体检正常者为研究对象,RT-qPCR检测EH患者及同期体检正常者血清中的miR-145-5p表达水平。体外培养HUVEC,将之分为对照组、miR-145-5p mimic组、mimic-NC组、miR-145-5p inhibitor及inhibitor-NC组,CCK-8法检测各组HUVEC增殖情况;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组HUVEC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UVEC增殖、凋亡相关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miR-145-5p在EH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体检正常者(P<0.05);与对照组、mimic-NC组比较,miR-145-5p mimic组HUVEC细胞增殖率及PCNA、Cyclin D1蛋白表达均增加,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及Bax、Caspase-3蛋白表达均减少(P<0.05);与对照组、inhibitor-NC组比较,miR-145-5p inhibitor组HUVEC细胞增殖率及PCNA、Cyclin D1蛋白表达均减少(P<0.05),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及Bax、Caspase-3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结论miR-145-5p在EH患者血清中呈低表达,过表达miR-145-5p可促进HUVEC增殖并抑制其凋亡。
田朝霞李卫萍赵娜李红梅王全义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凋亡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bcl-10、TopoⅡα及Ki-67在MALT型淋巴瘤中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bcl蛳10、TopoⅡα及Ki蛳67在MALT型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包含84例MALT型淋巴瘤、7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7例其他肿瘤及18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共252点阵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蛳P法)检测bcl蛳10、TopoⅡα及Ki蛳67在MALT型淋巴瘤中的表达。结果Ki蛳67、TopoⅡα的表达在ⅠE期与Ⅱ2E+Ⅲ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423,P=0.000;r=0.299,P=0.016)。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生发中心B细胞胞质大量表达bcl蛳10,边缘区中等量表达,在套区B细胞较少表达;在MALT淋巴瘤中,bcl蛳10核型表达7例(8.33%),胞质型表达27例(32.14%)。bcl蛳10胞质表达在低度和高度恶性MALT型淋巴瘤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临床分期无关。核型表达者与肿瘤细胞浸润有关。结论MALT型淋巴瘤中TopoⅡα与Ki蛳67的作用相似,它们可作为预后评价的指标。bcl蛳10表达广泛地存在于MALT型淋巴瘤中,该基因异常表达可能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核表达可能与病情的进展有关,与肿瘤侵袭行为有关。
刘冬梅王晋芬张建中
关键词:组织芯片BCL-10KI-67MALT淋巴瘤
BAG-1、CDK4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BAG-1、CDK4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0例结直肠癌组织、4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及25例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BAG-1、CDK4进行检测。结果:BAG-1、CDK4在结直肠癌中过度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0%(64/80)和65.0%(52/80),并且BAG-1、CDK4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成反比。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BAG-1、CDK4的阳性率分别为96.7%(29/30)和83.3%(25/30),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阳性率分别为70.0%(35/50)和54.0%(27/50),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侵及浆膜层者CDK4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未侵及浆膜层者,阳性率分别为71.4%(40/56)和35.3%(12/3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AG-1、CDK4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CDK4的过度表达还与浸润深度密切相关;结直肠癌的发生机制涉及BAG-1、CDK4调节环路中多个基因的异常。
张朝霞梁建芳郑绘霞肖虹
关键词:结直肠癌BAG-1蛋白CDK4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t(14;18)和myc基因重排双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t(14;18)、myc基因重排的发生情况以及t(14;18)、myc基因重排双阳性的二次打击淋巴瘤(DH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06例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t(14;18)和myc基因重排的发生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yc蛋白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t(14;18)、myc基因重排双阳性DH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以及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106例DLBCL患者中,t(14;18)阳性27例(25.5%),myc基因重排阳性13例(12.3%),DHL7例。t(14;18)与myc基因重排相关(P=0.019)。7例DHL患者的发病年龄为52-84岁,2例患者的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3分,4例为4分,1例为5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均为3分;4例患者发病时累及骨髓,合并白血病。7例DHL患者的生存时间为0.5~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B症状、AnnArbor分期、ECOG评分、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IPI评分、免疫分型、bcl-2蛋白表达、myc蛋白表达、myc基因重排与DLBCL患者的预后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bcl-2蛋白表达、myc蛋白表达、myc基因重排以及免疫分型均为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其中myc基因重排的预测意义最强(OR=4.337,P〈0.001)。结论DHL的发病率较低,其诊断主要根据基因检测,t(14;18)与myc基因重排可能协同导致其发病;DHL具有明显的侵袭性,预后较差。
张宏伟陈振文王列样贺建霞郑玉萍韩维娥杨斌王艳丽赵志强白敏苏丽萍
关键词:淋巴瘤DHL预后
胃癌胃粘膜活检的误诊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王旗春田艳萍
关键词:胃肿瘤胃粘膜活检误诊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